君士坦丁十一世
羅馬帝國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格斯(希臘語: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ΙΑ' Δραγά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1404年2月9日-1453年5月29日),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曼努埃爾二世第八子,約翰八世之弟。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圍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牆作戰時意識到他的末日已來臨,便沖入敵陣,戰死沙場,有些東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視為聖人,但教會並未正式確認,他的勇氣及堅持至最後一刻的表現被許多人視為偉大的英雄行為。
君士坦丁十一世陣亡后,其侄女索菲婭(索菲婭·帕列奧羅格)流亡到羅馬,並由東正教信仰而皈依天主教。但不久她出逃俄國,與其國王伊凡三世結婚,並恢復了東正教信仰。由此,伊凡三世之後的俄國君主視自己的國家為羅馬帝國之延續,是繼西東羅馬後的第三羅馬,並自稱沙皇(Царь),俄語中意為愷撒。俄國進入沙皇時代。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個人旗幟
1449年1月6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支持下登上帝位。不久穆罕默德二世蘇丹進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向西方國家請求援助,但西方的條件是要他把東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合併。雖然君士坦丁在1452年同意了這條件,但他的人民反對合併。
在君士坦丁堡被圍城前,穆罕默德二世向君士坦丁十一世提議,如果他放棄君士坦丁堡,便可獲准統治米斯特拉斯;君士坦丁拒絕了,寧可戰死也要堅守該城。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牆作戰時意識到他的末日已來臨,便沖入敵陣,從此不知所蹤,有人相信其在該日戰死,但土耳其人未能確認他的屍體。
其侄女索非亞流亡到羅馬,並自稱沙皇,俄語中意為愷撒。俄國進入沙皇時代。
破落的帝國光復運動
1204年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首先是半島北部的特拉比松和巴爾幹西部的伊庇魯斯地區,宣布獨立。儘管兩地的統治者,都還以拜占庭正統自居,不承認流亡的小朝廷。但他們的行為在實際上更像是地方自保主義,而無光復帝國大業的雄心。
保留至當代的尼西亞城牆
尼西亞帝國與拉丁帝國和塞爾柱突厥人的對峙
在恢復經濟實力方面,尼西亞帝國的手段也比較有限。他們一方面想方設法地進行屯田,一方面又較為忌憚同威尼斯進行貿易。結果,熱那亞人藉此在亞細亞半島獲得了更多權益。包括奧斯曼在內的各突厥勢力,也和希臘人一起,愉快地做起了生意。
反攻君士坦丁堡的尼西亞帝國軍隊
拜占庭式困局
米哈伊八世 最後一位能力卓著的拜占庭皇帝
原本的尼西亞帝國,只需要在小亞細亞西部平衡不到10股勢力。包括西面的拉丁帝國與熱那亞人,南面與東面的突厥人,北面的特拉比松、喬治亞和金帳蒙古。收復君士坦丁堡之後,他們又需要在巴爾幹南部面對拉丁帝國的殘餘、威尼斯人、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以及伊庇魯斯的同族對手。如果再算上很多拉丁人在西歐的家族大本營和羅馬的教廷,任何現代政治家都可能選擇立即辭職。
米哈伊企圖重建拜占庭的本土部隊規模 卻收效甚微
他首先釋放了控制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亞該亞公爵威廉二世,讓他向自己宣布效忠。然後利用伊庇魯斯和保加利亞人的壓力,收回了內陸的大城薩洛尼卡。接著從金帳汗國的蒙古人那裡借兵,取得了部分色雷斯的所有權。最後,他對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法國貴族下手。一方面以希臘文物和古籍籠絡了法王路易九世的歡心,一方面又支持和慫恿阿拉貢的佩德羅三世東征。原本是拉丁帝國支持者的那不勒斯王國,既失去了法王支持,又被西班牙人奪取了西西里。
阿拉貢軍隊東征后 拉丁帝國的遺老們失去了西西里方面的支持
拉丁帝國時期 伯羅奔尼撒半島屬於拉丁人的亞該亞公國
1326年,一股名為奧斯曼的突厥人,在小亞細亞半島西北部的布爾薩,站住了腳。米哈伊八世的繼承者們,不僅因內戰而無心防禦帝國的主要糧倉與兵源地,甚至習慣性地將奧斯曼人拉入內戰行列。後者也得以迅速在小亞細亞半島擴張地盤,並在拜占庭人的邀請下,登陸歐洲。
第二個尼西亞
15世紀初的拜占庭帝國 基本就只剩下首都與南方的莫里亞
起初,拜占庭人覺得奧斯曼人與其他外部勢力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只要獲得威尼斯或熱那亞海軍的幫忙,他們就能從容地招攬突厥、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人。但當奧斯曼帝國在14世紀異軍突起,那些能夠幫助拜占庭人達到平衡的勢力,也紛紛被新的強者擊敗。保加利亞人首先投降,接著是塞爾維亞人俯首稱臣。連縱橫海面的義大利船隊和很多希臘地方豪強,都對奧斯曼人霸權,表現得服服帖帖。
經常參與拜占庭內戰的保加利亞人與塞爾維亞人
曾經是世界上最繁華城市的君士坦丁堡,只能淪為一個有巨大城牆包圍的農莊。一水之隔的加拉太區,是熱那亞商人的殖民地。城裡最繁華的地方,則是威尼斯商人的社區。皇宮與索菲亞大教堂本身都已經死氣沉沉,居民們在城裡的各個區域內耕作或放牧。這些產出僅僅夠城市內的數千人糊口,而無法供養任何有戰鬥力的軍隊。義大利人拿去的貿易收入,也讓拜占庭皇帝沒有錢去復興帝國。
南方的伯羅奔尼撒半島,在這個時看上去就像帝國的第二個尼西亞。君士坦丁堡雖然與此地隔絕,卻依然將皇室成員派到當地做相對獨立的封君。這個半島的大部分地方都與海交匯,僅僅依靠狹窄的科林斯地峽與大陸的其他部分相通。由於威尼斯人將半島上有價值的港口都佔為己有,拜占庭人也不需要太在意海岸方向的防禦。只要守住地峽,那麼半島就是一個安全的小糧倉。
航拍的科林斯地峽照片 當中的分界線是19世紀挖掘的運河
1443年,成為莫里亞公國封君的君士坦丁,看到了這裡的巨大潛力。這位年輕的皇子,曾經在兄長約翰八世 出訪義大利時,擔任帝國的攝政。在兄長返回並逐步獲得控制后,來到伯羅奔尼撒半島,與弟弟托馬斯一起管理當地。拉丁貴族臨走前,在古城斯巴達附近建立的米斯特拉城堡,成為了公國首府。源自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地峽防禦設施——6英里長城,橫跨整個科林斯地峽,拱衛拜占庭帝國的最後根據地。
最後的遠征
保留至當代的科林斯城牆遺址
君士坦丁絕非沒有學識經驗的泛泛之輩,古人在半島的成功與失敗,都有比較清晰的邏輯可供分析。斯巴達人的計劃沒有被希臘同盟所通過,是因為無法解決波斯海軍的迂迴可能。亞該亞同盟軍在科林斯城下的失敗,則是因為缺乏外援,孤軍奮戰。但羅馬與拜占庭時代的歷次長城修建,都沒有忘記在地峽進行施工,足以說明在戰略上的可操作性。至於奧斯曼人在1423年和1431年的兩次破牆而入,則由於缺乏守軍和意志堅定的領導。
羅馬拜占庭時期不斷興修的6英里長城
莫里亞公國的農兵守備隊
已是上了年紀的蘇丹穆拉特二世(穆拉德二世),因為提前將王位傳給了兒子默罕默德二世,引發了其他王子的叛亂。在平息這場叛亂后,穆拉特二世又必須將帝國的全部兵力集中到北部的亞德里亞堡備戰。
1444年 以匈牙利人牽頭的東歐十字軍
數千人的莫里亞部隊,跟隨這位王子北上,很快就兵臨古城雅典。這支軍隊在大體上都由希臘本地人組成,並獲得了阿爾巴尼亞屯田軍戶與少量殘留的拉丁裔軍事貴族支持。這在拜占庭帝國晚期的歷史上,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武裝部隊了。當時的雅典公國已經是奧斯曼人的附屬國,也受到威尼斯人保護,其公爵則來自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共和國。但因為威尼斯人正在參加與奧斯曼人備戰的十字軍聯盟,自然不願意再惹事端。君士坦丁成功地控制了雅典公國。
奧斯曼人在北方的勝利決定了拜占庭人的失敗
接著,全軍繼續北上,直逼希臘北部重鎮底比斯。那裡是拜占庭帝國曾經在希臘地區建設的絲綢製造中心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更北面的第二大城市薩洛尼卡。君士坦丁對當地的控制,也就為經濟破敗不堪的帝國,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新財源。如果奧斯曼人在多瑙河邊戰敗,那麼君士坦丁有可能將整個希臘地區都收歸拜占庭控制。
然而在1444年的11月10日,重新出山的穆拉特二世,在毗鄰黑海的瓦爾納戰役戰場上,擊敗了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十字軍。年輕的波蘭與匈牙利共主,在一次衝鋒中喪生。奧斯曼人自己也損失慘重,但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解決了西歐國家的干涉可能。君士坦丁的戰略冒險,就此停止。命運最終只給拜占庭人,僅僅一年多的時間。
帝國滅亡已成定局
1446年,奧斯曼軍隊在經過一年多的休整后,南下希臘地區。君士坦丁自知無法在野戰中擊敗強大的對手,主動從佔領一年多的底比斯與雅典撤退。他準備集中力量,在科林斯地峽與穆拉特二世周旋。後者的帝國依然沒有發展出一支常備海軍,不可能迂迴到半島的其他地方登陸。
君士坦丁的將幾乎全部的莫里亞軍隊,都集中到了科林斯地峽,負責防禦重修加固的6英里長城。這也是這裡在幾百年來,第一次擁有超過千人級別的守備力量。加上莫里亞各地徵集的農兵,數量在10000人左右。城牆本身也有十多個幫助防禦的塔樓,並按照中世紀時的防禦設計,儘可能鞏固完善。拜占庭人甚至可能在城牆上與後方,都建造了發射石彈的投石機。守軍本身也將大量的弓弩與裝有希臘火的燃燒彈,部署在城牆上。
奧斯曼蘇丹 穆拉特二世
君士坦丁在此時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底線。在與穆拉特的和談中,他特意要求繼續保持自己對地峽的控制權。後者雖然不想攻滅莫里亞公國,卻也決定消滅當地的抵抗意志。
奧斯曼人依靠火炮攻破拜占庭人把守的城牆
12月10日,奧斯曼的攻城炮火,終於將特別加固的6英里長城打壞。精銳的加尼色里近衛軍(蘇丹親兵),從這個缺口處殺入。君士坦丁和弟弟托馬斯一起,希望組織部隊繼續抵抗。但在如此高強度下作戰十多天的拜占庭民兵,已經徹底崩潰。他們不顧兩位王子的努力,頭也不回地逃向各自的村鎮。君士坦丁也只能在扈從的拚死一搏中,僥倖逃走。
一名向奧斯曼人投降的希臘軍官
17世紀的米斯特拉 該城躲過了奧斯曼人的強攻
1451年,穆拉特二世病逝,可怕的征服者默罕默德二世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執掌者。已經是皇帝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歐洲各地奔走,進行著徒勞的求援。新蘇丹在1453年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后,曾讓他選擇放棄皇位,退居到莫里亞做屬國王公,君士坦丁斷然拒絕。
加冕成為皇帝的 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堡圍攻戰
拜占庭婉拒了穆罕默德開出的撤圍條件,那是要拜占庭繳付一筆天文數字的賠款,即使穆罕默德本人也知道對方根本不可能做到。穆罕默德隨即計劃強攻城牆以消耗守軍實力。
1453年5月22日晚上出現了月蝕,這對守軍來說是不祥之兆。5月29日早上土軍再次進攻,第一波攻勢由訓練及裝備皆不足的輔助部隊執行,失敗是意料中事,只不過是用他們去削弱守軍力量。第二波攻勢主要由安那托利亞人執行,集中攻擊西北部的貝拉克奈城牆其中一段,先前的炮火已經對它造成部份破壞。該段城牆在11世紀時建造,較其它城牆脆弱得多,1204年十字軍就是從該段城牆攻入城內。土軍雖然曾經取得突破,但很快便被守軍擊退。第三波攻勢由穆罕默德的精銳新軍執行,守軍最初還能堅持一陣子,但後來負責防守其中一段城牆的熱那亞將領Giovanni Giustiniani在作戰中受了重傷,離開了城牆,令守軍開始出現恐慌。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土軍發現貝拉克奈城牆的科克波塔門並沒有鎖上(土軍沒有使用賄賂或其它詭計,只是守軍大意,尤其是炮轟遺下的瓦礫把那城門閉塞了),便從那兒沖入城內。君士坦丁十一世帶領守軍進行最後的保衛戰,脫下紫色皇袍,一馬當先沖入土軍陣中,與其部下在巷戰中戰死。
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一生中曾兩次結婚,第一次在1428年7月1日,娶了瑪德萊娜·托科。1429年11月,首任妻子去世,第二任妻子是加提盧西奧·卡特琳娜,她在1442年去世。有些記載說君士坦丁十一世無子女,有些則說他有一個女兒。
《The Emperor 's Winding Sheet》小說,由Walsh Jill Paton所寫,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穿越至1453年的新羅馬的有趣生活。
《1453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文學傳記,由斯蒂文·朗西曼所寫,寫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戰的經過。
《不朽的皇帝的一生》文學傳記,由Donald M. Nicol書寫,詳細地記載了君士坦丁的生涯。
《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文學傳記,由傑文.克勞利所寫,是地中海史詩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人類群星閃耀時》小說,斯蒂芬·茨威格所寫,其中一章記載了君士坦丁堡之戰時,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戰死的偉大形象。
《MEHMED BRI CIHAN FATIHI》土耳其戰爭片,以奧斯曼帝國角度講述了君士坦丁堡之戰的過程,部分觀點比較偏向土方。
《Konstantine Dragases Palaiologos》文學傳記,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一生。
《Fetih 1453》(《征服1453》)土耳其戰爭片。講述的是1453年初,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步兵7萬多,騎兵2萬多,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麵包圍並企圖佔領君士坦丁堡,最終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電影將在2012年2月17日上映,電影拍攝了超過三年時間和成本估計17000000美元,使其成為土耳其歷史上最昂貴的電影。
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