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黔陽古城的結果 展開
- 中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 洪江市古城
黔陽古城
中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黔陽古城位於沅水上游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洪江市政府駐地黔城鎮古城社區,它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之稱。
比雲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各種文化在這裡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經典詩句就是王昌齡寫就於該市芙蓉樓前。
芷江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昆明、廣州、長沙、海口等地的航班。在芷江機場著陸后乘車前往洪江市。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
依附南北兩條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魚骨狀道路系統保存完整,古稱九街十八巷,現存較完好的歷史街區有:以商業店鋪為主的省級文化保護單位南正街;以會館碼頭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縣衙、書院、文廟、武祠遺址、古客棧、亭台樓閣、祠堂戲院等,羅列有致,功能齊全。
黔城鎮屬建制2200多年的歷史古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鐔成縣,唐代易名龍標縣,宋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陽縣。新中國成立前,一直是黔陽縣治所在地。1949年縣治搬遷安江后,黔城改為鄉級鎮,1960年改為建制鎮。1997年國務院批准原黔陽縣與洪江市合併,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設黔城鎮。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鎮與黔城鄉合併,設立新的黔城鎮。
洪江市治所地黔城鎮,自漢以來,各朝均在此設立縣治,漢立鐔城,唐天寶初更為黔江、龍標。宋熙寧七年(1074年)復置黔江。宋元豐三年(1080年)始置黔陽。自漢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黔城古城文化大致包括古建築文化、古書院文化、古遺址文化、古廟宇文化、古碑刻文化、古墓葬文化、古名人文化、民族文化等。
黔城古 廟宇眾多,尤為明清為盛。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縣治建有的著名廟宇有曾明寺、先龍壇、玉皇閣、城隍廟、東嶽廟、將軍廟、馬王廟、龍王廟、文廟、山川壇等數十座,今尚存的有萬壽宮、先龍壇、文廟等。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黔陽古城以明清建築為主調,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紅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並有機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築特色,如窨子屋、曬樓等。古民居敞亮明凈,古宮祠華麗精緻,建築風格極具特色。
龍標書院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
在黔、湘邊陲民族矛盾激化時,黔城是少數民族反壓迫的首義地:唐建中二年(781),湖
南觀察使竇群建敘州城,逼使辰、敘苗、瑤族首領張伯靖聚眾反抗;後梁開平三年(909),瑤族首領潘全盛據黔城反梁;後周顯德元年(954),敘州瑤族首領彥通稱王於溪峒間,也以黔城為據點。黔城是湘、黔邊陲的軍事:元至正六年(1346),靖州零溪吳天保率部隊起義,明正統十四年(1449)貴州苗民起義,順治五年(1648)"臨濟會"人陳友龍抗清,均先攻佔黔城。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師入川,在黔城擊敗清兵。同治二年(1863),翼王部李復猷回師,仍以黔城南上托口,取道會同返廣西。黔城古稱五溪蠻地,唐時,黔城為民族居住地,唐代大詩人王昌齡任龍標尉時,積極推行民族團結政策,他所作的《箜篌引》詩就表達了他的這 一願望。至今仍有“苗女聽歌”、"苗女乞詩"之傳說,王昌齡也為少數民族人民所敬仰。
幾千年來,世居在此的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以目連戲、儺戲、陽戲為代表的民間戲曲;有以“沅江號子”、“漁鼓”等為代表的民間音樂舞蹈;有以“石刻木雕”、“竹編花籃”等為代表的民間工藝;有以“祭楊公”、“放歌燈”為代表的楚巫習俗;有以“春卷”、“綠豆粉”等為代表的地方風味小吃等等,其中集藝術、民俗、宗教於一體的黔城目連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
黔城是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2002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嗣後又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現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有明清時期的南正街、鐘鼓樓、萬壽宮、狀元橋、老縣衙、寶山書院、龍王廟、老爺巷、赤峰塔以及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的芙蓉樓等40多處。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黔城古城有8大景觀,分別是龍標聳翠、赤寶晴霞、獅灘漁網、鸕鶿春限、蟠龍曉霽、虎山夜月、牛坡樵唱、柳溪煙雨。沅氵舞 水沿岸風光秀麗,每年有數萬遊客前往黔城旅遊。“北影”、“八一”、“上影”、“峨嵋”、“瀟湘”等6家電影製片廠和中央電視台、湖南電視台等8家電視台多次在此拍攝電影、電視劇。新的市治城市建設規劃中,將黔城定位為生態、旅遊、文化城。
芙蓉樓
黔陽古城
沅水魚
雪峰烏骨雞
芷江仔姜
芷江鴨
侗鄉腌魚腌肉
石雕
侗錦
在沅、潕水匯流之處。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4A級景區處理名單中,被警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