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綏之
厲綏之
厲綏之(1885年-1975年),名家福,字綏之,浙江杭州人,中國第一代西醫,中國西醫學教育先驅,前清醫科舉人,近現代著名醫學家、醫學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浙江醫科大學主要創始人,杭州市紅十字會創始人及首任會長。曾為慈禧太后看病。著有《工業衛生學》等專著。曾參與創辦《浙江潮》等期刊,是浙江第一份西醫藥學術雜誌《醫藥觀》的創始人。因在中國近現代醫學事業上取得較高成就被《浙江古今人物大辭典》作為醫學界代表人物收錄。
人物關係
厲綏之扇面書法作品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出生在清代錢塘的書香世家,祖上五代均為飽學之士,以開館教書為業。高高祖厲鶚(字太鴻,號樊榭)和祖父皆為清代舉人,父親厲良玉(字韞山,別署樊榭後人)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學家、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也曾以開館授課為業。在書香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厲綏之,年紀輕輕便已具備了相當的國學功底。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4歲的厲綏之考入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6月20日,蔡元培在其當日的日記中特別記載了與厲綏之在求是書院的師生交往。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厲綏之經國家選拔考試,考取官費生,赴日本遊學,先後畢業於東京弘文學院、日本金澤醫學專門學校(金澤醫科大學前身)和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厲綏之作為中國留日學生浙江同鄉會重要成員在東京與蔣百里等人一同創辦了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誌《浙江潮》。該雜誌是當時宣傳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刊物,也是二十世紀初具有較大影響的一份留日學生刊物。
厲綏之與魯迅、錢均夫是刎頸之交。他們三人1902年同赴日本遊學,最初曾在東京弘文學院一同學習日語,同班同寢室。1904年學畢日語后,厲綏之接受魯迅的意見,一起學醫。
厲綏之學成回國,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考取了“醫科舉人”,並於1910年參加了末代清帝的“保和殿複試”,以“殿試一等”的成績當即被授予醫學部主事的頭銜。
浙江醫科大學
為培養醫學人才,厲綏之等人在沈鈞儒的支持下,於1912年6月創辦了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浙江醫科大學前身),厲綏之任首任校長。該校是中國國人自己籌資創辦的最早的醫學專門學校,設置與當時西方醫科大學藥學專業基本相同的課程,多採用德國和日本的教材。
1912年至1927年,厲綏之擔任浙江陸軍醫院院長,期間兼任浙江醫學專門學校職務。
民國三年(1914年),厲綏之創辦《醫藥觀》(月刊)雜誌並擔任雜誌主編。據中國民主促進會浙江省委員會,該雜誌是浙江最早的西醫藥學術雜誌,由杭州中華醫藥公司發行。
民國四年(1915年),厲綏之與留日同學湯爾和等發起成立中華民國醫藥學會,並創辦《中華民國醫藥學會會報》、《新醫藥》等期刊。學會通過發行期刊、出版書籍、召開年會、審定醫學名詞、開展衛生調查等途徑,積極致力於醫學知識的傳播和醫療衛生體制的完善等。
嚴重疫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民國九年(1920年)9月5日,頒布大總統令,厲綏之授為陸軍一等軍醫。
民國十三年(1924年),厲綏之作為杭州醫師藥劑師公會理事,為救護江浙戰爭的傷員,籌建杭州市紅十字會,並出任首任會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因北伐戰爭西興方面聯軍與革命軍已正式開火,杭州市紅十字會成立臨時總醫院,由厲綏之擔任院長,組織開展對傷兵的醫療救治和戰地救護工作。
厲綏之(中)作為政府代表參加醫學大會
民國二十年(1931年),厲綏之被杭州市政府委任負責市衛生行政。
1931年5月7日,杭州市衛生委員會召集會議進行改組,推選杭州市市長陳屺懷為委員長,厲綏之為常務委員。衛生委員會一經改組成立即召集各機關、團體、學校開會商議舉行衛生運動辦法,並與5月15日具體籌劃領導了杭州市第六屆夏季衛生運動。
抗戰期間的傷兵醫院
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厲綏之放棄了院長和在政府內等的行政職務,自辦診所,從“官醫”走向“民醫”。從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的厲綏之將更多時間都花在病人身上,以更好地服務廣大民眾。
晚年時期的厲綏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厲綏之陷入十年浩劫當中。
1975年,厲綏之於上海病逝,享年90歲。
厲綏之因在中國近現代醫學事業上取得較高成就被《浙江古今人物大辭典》、《浙江民國人物大辭典》、《清實錄宣統朝政紀》、《民國醫界名士錄》等辭書作為醫學界代表人物收錄。
浙江醫學專門學校
厲綏之於1912年6月1日創辦中國第一所由國人自己籌資創辦的醫學專門學校——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浙江醫科大學前身),從而開啟了中國自辦高等醫學教育的先河,在現代醫學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浙江大學將其尊為“浙醫之父”。
積極開展戰地救護工作
厲綏之經歷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大戰亂時期。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醫者,他冒著槍林彈雨,積極地開展戰地救護工作,開辦了多家傷兵醫院,救治了大量的愛國將士。抗日戰爭期間,更是緩解了源源不斷送入杭州的傷員的收治問題,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推動西醫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
厲綏之先生手跡
推動杭州市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厲綏之除了具有深厚的醫學專業知識,還兼具豐富的衛生行政經驗。在厲綏之擔任杭州市衛生行政機關的主要負責人期間,杭州市的公共衛生狀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衛生行政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他籌劃和領導了杭州市第六屆夏季衛生運動,對衛生行政體系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並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公共衛生行政體系。此外,他在防疫措施的制定與實施方面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厲綏之等人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杭州市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開中國西醫學研究與傳播之先河
厲綏之先生題詞(中):“與造物爭”
“浙醫之父”厲綏之
厲綏之被浙江大學尊為“浙醫之父”。
日本教育家松本龜次郎對厲綏之印象頗深。他在回憶赴日留學期間時的厲綏之時稱,厲綏之當時雖都還不滿二十歲,但他的漢文根底卻已很深。
有一種星光璀璨,叫做厲先生的家。有一種才高八斗,叫做厲先生的才華。
許多達官貴人都請厲先生為他們看病,甚至慈禧也請其為她看病,可見厲先生當時醫術之高超,名聲之響。
厲綏之對名利看得很淡。他雖身為浙江醫學專門學校的首任校長,但填履歷時卻只填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教員”。厲綏之不為良相當為良醫。“良醫”不僅是指醫術高明,也指心地善良。
厲綏之與魯迅
留日期間的魯迅
厲綏之1961年9月25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五十年前的學友——魯迅先生》一文,與後來《杭州日報》等媒體上關於厲綏之與魯迅的文章,是研究厲綏之與魯迅早期生活和思想的珍貴史料。
1902年,厲綏之與魯迅、錢均夫、許壽裳等一批浙江學子,同船進京參加清政府公費留學複試。據厲綏之回憶,浙江的這一批考生都在杭州的菜市橋上船,經一個多月的旅途勞頓,最後到達紫禁城。船上的那些日子,大家談得較多的是留洋留到哪裡好——說可以自己選,但誰也沒經驗,都想不出志願如何報。少年魯迅很健談,全不似老辣時候的沉默寡言。魯迅當時對大家說:“還是到日本國去吧——洋鬼子們脾氣都壞,要胡亂殺人。美國太遙遠,日本近些,萬一有危險,逃回來也方便。”結果後來填志願,浙江的這一批留學生大都去了日本。
在日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時,魯迅與厲綏之同班同寢室,他們一起上街,常遭日本少年辱罵,他們都非常生氣,而據厲綏之回憶,魯迅卻與他說:“我們到日本來,不是來學虛偽的儀式的。這種辱罵,倒可以編在我們的民族歌曲里,鞭策我們發憤圖強。”
剛到日本時,魯迅很合群,但到了後來,他行為處事都特立獨行———比如,大家為了生活的方便,都改穿西服,但他仍然穿又長又厚的棉布長衫,進出很惹人注目。要命的是,長衫洗起來麻煩,他就很少洗。有時厲綏之看不下去,就幫他洗洗。
青年時期的厲綏之
但最終魯迅就讀的是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而厲綏之就讀的則是日本金澤醫學專門學校。而魯迅自己對醫學的熱情卻越來越淡——他本想寫一本關於遺傳學方面的書,作為畢業論文,但起了個頭就沒有了興緻,他想的是更重要的事。後來魯迅的論文由厲綏之幫他寫成。但就是這樣,魯迅最後還是半路上棄醫從文了。
學成后,魯迅與厲綏之紛紛回國。魯迅只要路過杭州,多去找厲綏之。有一次厲綏之夫人在吃飯時問魯迅:“豫才先生為什麼取名魯迅?”已剃了板刷頭的魯迅說:“因為我的母親姓魯,她小時候叫我‘阿迅’,所以就取了‘魯迅’的筆名。”這個說法和後來正史中的不大一致。
厲綏之與錢學森
厲綏之與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是刎頸之交。錢家有人病了,都請厲綏之看,其中就包括錢學森。錢學森小時候羸弱,得過兩次很厲害的病,差一點夭折——一次是腦膜炎,一次是傷寒。後來都在厲綏之的照料下轉危為安。1946年錢學森回家探親,拜過高堂之後,第一個來看的就是厲綏之——他當時是下跪的,說:“伯大人,沒有你當初的照顧,就沒有我錢學森的今天。”錢學森與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之女蔣英被傳為佳話的結合也是由厲綏之作的冰。
為慈禧太后看病
慈禧太后
撫養陳英士遺孤
據《杭州日報》載,厲綏之曾為陳英士撫養了一個孩子,名為陳英遺。陳英士與厲綏之交往很深。陳英士原先住在杭州時,有什麼病痛,都去找厲綏之,後來成了上海大都督,看病仍然要來杭州找厲綏之。有一天,陳英士又來到厲綏之家,說不是看病,是有私事相托。原來陳英士在上海做了大都督,交了一個電影明星。兩年之後,有了孩子,在上海不方便,所以他把孩子帶杭州來了。厲綏之心善,就答應幫助陳英士撫養這個孩子。這個孩子來杭州的第二年,陳英士就被暗殺,而這時候他連姓名都還沒有。厲綏之說,就叫“陳英遺”吧,意思是他乃陳英士的遺孤。到陳英遺十幾歲的時候,蔣介石已經站穩腳跟,陳果夫、陳立夫也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陳英遺是他們的堂弟,厲綏之就想,還是把孩子送回去的好,到了陳家,孩子的前途會好些。但託人傳言之後,陳果夫、陳立夫不相信,也不來相認。當時的陳英遺已經懂事,認親被拒他也知道。他後來和厲綏之說,他不想投靠別人,他只認這個家。厲綏之說,好吧,你就做我的兒子。隔了一年,厲綏之把陳英遺送到了浙江警官學校讀書,畢業之後,厲綏之夫人準備給陳英遺找個杭州姑娘,給他張羅婚事。但陳英遺不同意。在平海路陳英士銅像前,他是這樣和厲綏之夫人說的:國家正逢多事之秋,自己又是個身世不明的人,他拒絕媽媽,不是不孝,而是怕耽誤人家姑娘,於自己以後的人生奮鬥也恐有拖累。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進攻上海,陳英遺在虹橋中國軍用機場附近抗擊日軍,與數百將士一起陣亡。
厲綏之的醫療外交
醫療外交
20世紀30年代初,因為看病的緣故,厲綏之經常成為時任杭州市市長周象賢家中的座上客。有一天,周象賢愁眉苦臉地和厲綏之說,他碰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日本人要做“太陽啤酒”的廣告,要求的地方很大,從一公園到六公園。廣告用洋鐵皮做,兩人多高,真的豎起來了,還不把西湖都包起來了?遊客來了連西湖都看不見,像什麼話?周象賢不想答應,又不敢得罪日本人,這兩天寢食不安。厲綏之說,他來想想辦法——當時杭州的日本總領事叫松村雄藏,和厲綏之熟,也很尊敬厲綏之(厲綏之的名字和魯迅一起排在當時的“日本支拿名人錄”中)。厲綏之和松村說,不講遮了西湖,杭州人傷面子,中國人傷感情,就是日本遊客來杭州,看不見西湖了豈不掃興?後來厲綏之建議道,在馬路邊立一些自鳴鐘,廣告就做在上面,這樣既方便路人看時間,太陽啤酒也可“廣而告之”,豈不兩全其美?老杭州都知道,早先路邊自鳴鐘上的啤酒廣告就是這樣來的。讓杭州市長愁苦不堪的事情,厲綏之通過“醫療外交”,三言兩語就解決了。
高高祖厲鶚:清代著名詩人、學者,浙西詞派中堅人物,著有《宋詩紀事》等。
父親厲良玉:清朝官員,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新浙派代表人物。
弟弟厲爾康:民國高級將領,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弟弟厲麟似:著名教育家、外交家,中歐教育交流先驅,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
女兒厲矞華:著名兒科專家,中國兒科醫學開拓者,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女婿陳禮節:浙江民進創始人和主要領導人,民進中央常委,杭州市原副市長。
侄子厲聲教:著名外交家,國際法泰斗,曾起草聯合國公約,受到周恩來肯定。
(以上信息來源)
厲綏之所著《工業衛生學》手稿
厲綏之先生
厲綏之為《新醫藥》題詞
厲綏之,所謂胃氣痛療法之研究,《醫藥觀》,第2期,1914年,140-143頁。 |
厲綏之,論著:咳血觀,《醫藥觀》,第3期,1914年,1-9頁。 |
厲綏之,中華醫藥學會大會記,《醫藥觀》,第3期,1914年,67-68頁。 |
厲綏之,論著:肺癆之咳嗽有無觀,《醫藥觀》,第5期,1914年,35-39頁。 |
厲綏之,論著:壽命觀,《醫藥觀》,第7期,1914年,5-8頁。 |
厲綏之,戰爭與衛生之關係,《兵事雜誌》,第2期,1914年,1-8頁。 |
厲綏之,行軍病論,《兵事雜誌》,第6期,1914年,5-12頁。 |
厲綏之,戰爭與衛生之關係(續一),《兵事雜誌》,第7期,1914年,11-19頁。 |
厲綏之,行軍病論(續),《兵事雜誌》,第7期,1914年,7-11頁。 |
厲綏之,戰爭與衛生之關係(續二),《兵事雜誌》,第8期,1914年,12-20頁。 |
厲綏之,近世軍陣外科之進步觀,《兵事雜誌》,第10期,1915年,7-13頁。 |
厲綏之,近世軍陣外科之進步觀(續),《兵事雜誌》,第11期,1915年。 |
厲綏之,祝醫報界之新曙光,《新同德》,第1卷第4期,1924年,82-83頁。 |
厲綏之,醫事衛生與國勢之關係觀,《民國醫學雜誌》,1924年第8期。 |
厲綏之,發刊辭,《醫藥雜誌》,第1期,1928年,2-3頁。 |
厲綏之,議案(續第一期):全字第三十六號議案:議題:建議國內辦有成効私立醫校由日本庚款撥助基金速組委員會與來游之文化部長坪上氏等交涉案,《醫事彙刊》,第2期,1930年。 |
厲綏之,醫學趨勢之今昔觀,《同仁醫學》,第3卷第4期,1930年,2-5頁。 |
厲綏之,參列日本第八回醫學會感言,《民國醫學雜誌》,1930年第6期,221-224頁。 |
厲綏之,哀德國社會衛生學者之作古,《社會醫報》,第156期,1931年,2524-2525頁。 |
厲綏之,社論:防疫感言,《醫學與藥學》,第1卷第2期,1932年,8-10頁。 |
厲綏之,傷寒全書序,《科學醫報》,第1卷第5期,1932年,13-14頁。 |
厲綏之,社論:送年與迎年,《醫學與藥學》,第1卷第6期,1932年,8-9頁。 |
厲綏之,杭州市六年來之衛生,《市政季刊》,1933年第2期,25-110頁。 |
厲綏之,社會衛生觀,《東南醫刊》,第4卷第2期,1933年,100-103頁。 |
厲綏之,序,《醫學與藥學》,第1卷第10期,1933年,20頁。 |
厲綏之,由社會衛生而論民族的疾患之結核之蔓延概況,《科學醫報》,第3卷第1期,1934年。 |
厲綏之,民族復興聲中之中國煙毒問題,《醫事公論》,第2卷第24期,1935年,20-23頁。 |
厲綏之,都市衛生與杭州(上),《醫學與藥學》,第3卷第3期,1935年,22-33頁。 |
厲綏之,都市衛生與杭州(中),《醫學與藥學》,第3卷第4期,1935年,20-33頁。 |
厲綏之,都市衛生與杭州(下),《醫學與藥學》,第3卷第5期,1935年,26-36頁。 |
厲綏之,結核預防觀,《防癆》,1935年第7-12期,539-595頁。 |
厲綏之,都市衛生與杭州,《醫藥學》,1936 年第2期,23-80頁。 |
厲綏之,都市衛生與杭州(續),《醫藥學》,1936年第3期,35-63頁。 |
厲綏之,預防醫學與治療醫學之利用,《社會衛生》,1946年第4期,11-30頁。 |
厲綏之,衛生行政之史的回顧,《社會衛生》,1946年第6期。 |
厲綏之,陳禮節氏傳染病學序,《上海醫藥月刊》,1947年第3期,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