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蝓

腹足綱后鰓目的動物

海蛞蝓海蝸牛)是一種裸鰓亞目的多顏色海棲腹足綱軟體動物,沒有貝殼,一般為白色和淡藍色,陀螺形,表面光滑沒有厴。觸角分叉,眼幾近退化。這種動物的足部能夠分泌出粘液而形成浮囊,它就是藉助浮囊過著與眾不同的即逍遙自在又充滿風險的浮遊生活。所產的卵也是依附在浮囊下面,隨著母體飄浮,在旅途中孵化。海蝸牛在潮流的作用下過著飄浮各地的流浪生活,在遠洋途中它通過擬態和保護色來達到防禦敵害的目的,那藍色的皮膚和大海混為一體,使敵人很難發現。

物種簡介


Hermissenda crassicornis
Hermissenda crassicornis
蛞蝓(á ò ú)稱蝸牛,姿彩模確非迷,甚。亞布勒島附近,裸鰓亞卵紅緞彎曲排列,卵產底,附珊瑚或岩石上。儘管海蛤蝓屬雌雄同體動物,但它們繁殖卻需要有伴侶才行,在一個卵螺旋內能發現有數以百萬計的卵。
蛞蝓族,永坐伙雄雌,取決拜訪客,客雄,雌;反客雌,雄!

基本簡介


蛞蝓(海兔),裸腮類。海蛞蝓是軟體動物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的成員。是無殼蝸牛,也是海螺的親戚,身上的貝殼和呼吸腮都已經退化消失。它們的貝殼已經退化為內殼。殼質薄而易碎。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殼皮,殼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澤。海蛞蝓的貝殼呈卵圓形。螺旋部分很小,而且只有2到3層螺層,螺塔相當低平。殼頂部呈斜截斷狀,通常雕刻有精細的螺旋溝。海蛞蝓的軟體部分外翻,可以包住內殼。軟體部分呈現白色或者淡黃色,肥厚而扁平,寬大呈長方形或者狹窄呈細筒狀。海蛞蝓的頭部很大,幾乎等於身體長度的1/2。海蛞蝓是由皮膚上形成突起的皮膚腮來進行呼吸的,裸露的皮膚腮聚成一小縱,位在身體後段的背上,圍繞著肛門。

生活習性


海蛞蝓喜歡在海水清澈、水流暢通、海藻叢生的環境中生活,以各種海藻為食。它有一套很特殊的避敵本領,就是吃什麼顏色的海藻就變成什麼顏色。有的海蛞蝓體表還長有絨毛狀和樹枝狀的突起。從而使得海蛞蝓的體型、體色及花紋與棲息環境中的海藻十分相近,這樣就為它自己避免了不少麻煩和危險。
海蛞蝓既能消極避敵,又能積極防禦。在海蛞蝓體內有兩種腺體,一種叫紫色腺,生在外套膜邊緣的下面,遇敵時,能放出很多紫紅色液體,將周圍的海水染成紫色,藉以逃避敵人的視線。還有一種毒腺在外套膜前部,能分泌一種略帶酸性的乳狀液體,氣味難聞,對方如果接觸到這種液汁會中毒而受傷,甚至死去,所以敵害聞到這種氣味,就遠遠避開,這種乳狀液體是禦敵的化學武器。
當生物受到捕食者攻擊時,轉移攻擊的方法是誘使捕食者攻擊那些可以犧牲和有刺激性的部位。例如,海蛞蝓生有鮮紅的乳突,如果它受到騷擾,這些乳突就會隨處擺動,魚類便會叮咬他們,乳突被咬掉后還可以再生,但是由於乳突含有刺細胞和腺體分泌物,所以捕食者會把它們丟棄,以後就不會再攻擊它。

生物種類


海蛞蝓根據其生活環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的種類,學名為“Chromodoris bullocki”的海蛞蝓是在進食時拍攝的。此海蛞蝓因其與眾不同的鮮亮紫色皮膚和橙色鰓而與其它品種區別開來。
學名為“Chromodoris”的海蛞蝓經常可以在南太平洋發現。此海蛞蝓的學名是裸鰓亞目動物的意思。2008年6月刊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透明的1.7英寸長的學名為“Phyllodesmium iriomotense”的海蛞蝓專門以珊瑚為食。此物種是少有的一種無色的裸鰓亞目動物。鮮亮彩色的學名為“Chromodoris bullocki”的海蛞蝓是在印尼藍碧海峽(Lembeh Strait)中拍到的。它利用其背上的鰓來呼吸。
學名為“Nembrotha kubaryana”的海蛞蝓其顏色變化多樣。此只海蛞蝓為黑色,但其它的有明顯的綠色標記,而另一些則有橙色標記。它吃綠色混合物,如海藻類的“Eudistoma olivaceum”。學名為“Tambja verconis”的海蛞蝓是在紐西蘭附近發現的。它以濃密的植物似的苔蘚蟲(Bugula dentata)為生。
學名為“Hermissenda crassicornis”的海蛞蝓的特寫鏡頭,其體色為乳白色。在碼頭和打樁的地方經常發現有它的身影。學名為“Phyllidia varicosa”的海蛞蝓佔據印度—西太平洋區,這是從印度洋西岸跨越太平洋諸島東端的海洋生物地理區,也往往慣用印度—太平洋區。該區是由非洲東岸起,包括紅海,北起日本南半部,南至澳大利亞北半部,東至Easter島的熱帶(亞熱帶)海域所構成。此海蛞蝓的基本顏色為黑色、藍灰色和黃色。海蛞蝓在印尼及其周邊地區發現有。
學名為“Notodoris minor”的海蛞蝓是一種較大的鮮亮品種。不同於其它海蛞蝓,它沒有經典的柔軟和精巧的身體,而是有堅硬和剛性的身體。這使它看起來更像是海綿而不是海蛞蝓。學名為“Phyllidia ocellata”的海蛞蝓背上沒有鰓,這是此品種的獨特之處。

動物防禦


海蛤蝓
海蛤蝓
海蛞蝓(sea-slug)利用化學物質來防禦捕獵者的襲擊。當海蛞蝓受到捕獵者的威脅時,便向海水中噴射出一股雲狀的紫色分泌物,自己趁機逃之夭夭。以往人們認為這些分泌物不過起到煙幕彈的作用,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查爾斯·迪拜(Charles Derby)的研究顯示海蛞蝓釋放出的物質及釋放機制都很不簡單。
首先這些含有過氧化氫,氨水以及酸類物質的分泌物不是預先就存儲在海蛞蝓體內的,而是在需要的時候才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查爾斯·迪拜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分泌物由分別貯存在一個墨汁色與一個乳白色腺體中的惰性化學物質反應生成。這些無害的物質平時在海蛞蝓體內分別保存,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才同時釋放這些物質到外套腔內。在那裡,這些物質之間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海蛞蝓噴射出的物質。

動物研究


海蛤蝓
海蛤蝓
研究人員用化學和分子技術對海蛞蝓的墨汁色和乳白色腺體進行分析,結果從乳白色的腺體中分離出了L-賴氨酸L-精氨酸,它們形成分泌物中白色的粘性物;同時,從墨汁色的腺體中分離出酶蛋白依司卡品(escapin),它使分泌物呈現紫色。查爾斯·迪拜等還對海蛞蝓的噴射物的實際效果進行了觀察。例如海蛞蝓分泌出的噴射物會刺激大螯蝦產生進食行為,但在另外一些動物身上則會產生抑制進食行為的效果。
海蛤蝓
海蛤蝓
研究顯示海蛞蝓的噴射物能夠攻擊捕獵者的神經系統,導致捕獵者不能正常控制自己的行為,海蛞蝓從而得以及時逃跑。為什麼會如此呢?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海蛞蝓噴出的液體中除了有難聞、難吃味道的化學物質外,還包含大量同樣存在於大螯蝦的食物內的化學物質,可能正是這種物質激活了控制大螯蝦進食行為的神經通路。這種分泌物還激發了大螯蝦的其它行為,包括整飾行為,逃避行為。由於海蛞蝓的分泌物刺激大螯蝦做出的一系列行為類似進食行為,研究者將海蛞蝓這種神奇的化學防禦機制稱為phagomimicry。
研究小組還發現到依司卡品具有抗菌活性,不僅能抑制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熱源鏈球菌)的生長,而且對酵母和真菌的生長也有抑制。在不同的培養基中,依司卡品可分別呈現抑菌活性和殺菌活性。進一步的作用機制尚在研究中。鑒於依司卡品的強大效力,迪拜的團隊還希望把依司卡品用作健康行業和海洋漁業的抗菌和殺菌藥物。

地域分佈


海蛞蝓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海域中。我國沿海均有分佈,已經發現的海蛞蝓有11種,生活在海岸邊的潮間帶水區的泥沙質海底。在水深5000米的地方和寒冷的極地也能找到海蛞蝓的蹤跡。海蛞蝓用頭部挖掘泥沙,吞食小型無脊椎動物,是典型的食肉類軟體動物。

繁殖方式


海蛞蝓是雌雄同體的,也就是一隻海蛞蝓的身上有雌雄兩種性器官。海蛞蝓的交尾方式很特別:如果僅有兩隻海蛞蝓相遇,其中一隻海蛞蝓的雄性器官與另一隻海蛞蝓的雌性器官交配,間隔一段時期,彼此交換性器官再進行交配。可是這種情況並不常見,通常總是幾個甚至十幾個海蛞蝓聯體、成串地交合:最前的第一個海蛞蝓的雌性器與第二個海蛞蝓的雄性器官交合,而第二個海蛞蝓的雌性器官又與第三個的雄性器官交合,如此一個挨著一個與一前後不同的性器官交合。它們交合常常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之久。
春天是海蛞蝓的繁殖季節,雌雄同體的海蛞蝓進行異體受精。產卵是在交尾過程中或分開幾小時後進行,產出的卵子,卵與卵之間相互以蛋白腺分泌的膠狀物,黏成細長如繩索狀一長條,有的可達幾百米,18米長的卵索帶含有108000個卵。海蛞蝓產卵甚多,但孵出的極少,因為都被其他動物吞食掉了。海蛞蝓的卵索外表看去如粉絲,廣東沿海稱為“海粉絲”。孵出的海蛞蝓,經2-3個月後發育成成體。
海蛞蝓體內的雄性生殖器是“用過即丟”的可拋棄式,每次交配后就會捨棄用過的陰莖,並在一天內再生一段新陰莖,供下次交配使用。這是科學家首度發現動物有可再生陰莖,並使用“可拋棄式陰莖”重複交配。
團隊發現,海蛞蝓交配時,其中一隻會將線圈狀陰莖插入性伴侶的陰道,等持續數十秒至幾分鐘的交配完成,體內那個如線圈狀的構造就會像解開線圈一樣,慢慢地往外壓縮,擠出一段新陰莖,取代用過的陰莖。

利用價值


營養價值
海蛞蝓性寒,味甘,可食。沿海漁民一般都就地配製成海兔醬。營養素含量(每100克):鈉(mg)153.30 磷(mg)118.00 鉀(mg)167.00 銅(mg)1.65 鋅(mg)4.60 鐵(mg)7.00 鈣(mg)722.00。
食物的味道:酸味有斂汗、止汗、止瀉、澀精、收縮小便等作用;苦味有清熱、瀉火、燥濕、降氣、解毒等作用;甘味即甜味,有補益、和緩、解痙攣等作用;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辛味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
食用禁忌:不能和啤酒一起食用,不能和水果和茶葉一起食用。
沿海居民稱的“海粉絲”,即海蛞蝓膠質絲卵袋的干製品,又有“海粉”和“海挂面”之稱。海粉絲內含蛋白質32%,脂肪9%,另含無機鹽和維生素與海兔肉一樣味美可食;海粉絲還具有消炎退熱、潤肺、滋陰的功效。《本草綱目拾遺》說:能治赤痢、風痰。為提高產品附加值,多加工成鮮干品,產值可提高十幾倍。鮮干品有生、熟兩種。生曬不保鮮,熟曬卻能保持原有風味。
研究價值
海蛞蝓體內提取出一種名為“阿普里羅靈”的化合物,通過動物實驗,認為可作為抗癌劑。利用海蛞蝓腺體製成的這一種高效抗癌劑的殺癌能力可與作為制癌藥劑的腫瘤壞死因子(TNF)效力相匹敵。而且這種製劑只對癌細胞起殺滅作用,對正常細胞無毒性。
日本名古屋大學山田靜之教授等人,從海蛞蝓體內提取了一種名為“阿普里羅靈”的化合物,通過動物實驗,認為可作為抗癌劑。後來,日本東京大學水野傳一教授及其同事,利用海蛞蝓腺體製成一種高效抗癌劑。它的殺癌能力可與作為制癌藥劑的腫瘤壞死因子(TNF)效力相匹敵。而且這種製劑只對癌細胞起殺滅作用,對正常細胞無毒性,海蛞蝓抗癌製劑的出現,使海蛞蝓聲名遠揚。
海蛞蝓還是重要的神經生理學實驗動物。2000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坎德爾德在《 追尋記憶的痕迹:2000年 諾貝爾獎得主坎德爾德探索之旅》中有對海蛞蝓的詳細描述,其由於海蛞蝓的巨大的、便於監測的腹神經節而選中海兔作為研究對象,進而發現了經典學習模型的細胞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