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

南朝劉宋大臣

段宏(?—公元438年),鮮卑族,南朝劉宋大臣,原為後燕南燕大臣,後為南燕慕容超所不容,投奔北魏。409年劉裕伐燕時,舉家轉投劉裕。在劉裕生前,歷任中兵參軍、諮議參軍、宋台黃門侍郎、兼領太子右衛率。參與劉裕北伐後秦的戰役。晉軍青泥之敗后,段宏單騎尋回劉義真,將其平安帶回彭城。后遷淮南太守、散騎常侍、驍騎將軍。在宋文帝元嘉年間,參與平定謝晦之戰和第一次元嘉北伐,在隨檀道濟、王仲德等救援滑台的戰役中,多次擊敗魏軍,因功進為“征虜大將軍”,任青、冀二州刺史。元嘉十五年(438年)病逝,追贈“左將軍”。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段宏,鮮卑人,屬於段部鮮卑一系,原為後燕員外郎、外戚。公元397年六月,北魏攻下後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段宏與韓范等人率領工匠、藝伎等三百人逃奔鄴城,投靠慕容德。公元398年,跟隨慕容德佔據青、徐,創立南燕。在慕容超時,已位居輔政大臣,擔任尚書左僕射、徐州刺史。義熙元年(405年),南燕國主慕容超把他過去的親信公孫五樓當做心腹。慕容鍾、段宏等在心裡感到不安,請求去外地任職。慕容超任命慕容鍾為青州牧,任命段宏為徐州刺史。慕容超拒不聽從臣下建議,任命公孫五樓為武衛將軍,領屯騎校尉,參與處理國家政事。慕容鍾、段宏心中都感到憤憤不平,相對著說:“黃狗的皮毛,恐怕終將要補狐皮衣服了。”公孫五樓聽說這話之後,懷恨在心。

去燕奔魏

義熙二年(406年),公孫五樓打算獨攬南燕朝政大權,在南燕國主慕容超面前進讒言陷害段宏和慕容鍾,請求殺了他們。南燕國主慕容德去世時,慕容法沒有前來奔喪,慕容超派信使前去責備他,慕容法因而非常害怕,於是便與慕容鍾、段宏等人商議,準備反叛。后消息泄露,慕容超聽說后,派遣慕容鎮帶兵攻打青州,慕容昱攻打徐州,派右僕射濟陽王慕容凝和韓范一起攻打兗州。慕容昱攻克莒城,段宏舉家投奔北魏。

投奔劉裕

義熙五年(409年),劉裕率軍北伐南燕,兵圍南燕都城廣固。段宏聽說后,便又舉家離開北魏,渡過黃河前去投奔歸順劉裕,於同年十月,來到廣固城下前來覲見劉裕,由於段宏乃南燕國外戚和開國重臣,在當地百姓和燕國大臣心中相當有聲望,故劉裕接納了段宏及其家屬。

北伐後秦

義熙十二年(416年),段宏以中兵參軍的身份隨劉裕參與北伐後秦的戰役,中途由彭城出發,沿黃河西進,途中在黃河北岸擊潰魏軍。后大軍順利開拔至洛陽,后抵達潼關與各部會師。義熙十三年(417年),段宏隨劉裕到達長安。同年冬天,劉穆之病逝。可劉裕想要向西繼續征伐,於是彙集在長安的晉朝文武討論,當時大部分人不贊成繼續北伐。劉裕遂決定統兵移鎮彭城,留下一萬人鎮守長安,段宏當時被委任為劉義真的諮議參軍,在劉裕走後,段宏與劉義真等人留在長安。

單騎救主

義熙十四年(418年),胡夏的匈奴軍侵犯關中,留守長安的沈田子殺了王鎮惡,王修又殺了沈田子。后王修統軍三次擊退了胡夏的軍隊,暫時緩解了關中的局勢。但當時劉義真年輕,給手下人的賞賜沒有節制,而王修認為劉義真對有些毫無功勞的人賞得過分了,於是常將賞賜從中裁減一些,劉義真身邊的人都十分怨恨王修。因此他們就借這事對劉義真說:“王鎮惡想謀反,所以沈田子殺了他;王修如今殺了沈田子,這又是想謀反啊!”當時,只有段宏極力為王修辯解,劉義真不顧段宏的勸阻,瞞著段宏私下派親信劉乞等人殺了王修。王修死後,關中人心離散局勢一片混亂無法統一,赫連勃勃聽聞王修被殺后大喜,遂再次發動對晉軍的進攻。劉裕派將軍朱齡石接替義真鎮守關中,讓劉義真等朱齡石到后,直接帶少量部隊迅速回來。十一月,還沒等到朱齡石到達長安,劉義真就聽從身邊的親信之言,直接率軍撤出長安,向東奔去。劉義真手下的將士貪婪放縱,在長安周圍大肆掠奪以後才準備返回江南。劉義真的車輛上,都裝滿了金銀財寶,然後兩車並進,緩慢向東撤退。夏國軍隊毫無抵擋地佔據了長安,於是轉頭追擊劉義真。東晉建威將軍傅弘之對劉義真說:“宋公讓你疾速前進,而現在你帶這麼多輜重,一日走不出十里,敵人的騎兵馬上就要追到,你該怎麼辦?應該放棄車輛,輕裝前進,才有可能倖免。”劉義真沒有聽從。不久,夏國的大軍追到,傅弘之、蒯恩在後面掩護,奮力拚戰,連續幾天不能休息。在青泥,東晉軍大敗。劉義真在最前面奔逃,正巧夜色降臨,夏兵沒有繼續追趕,所以才倖免於難。劉義真的左右親兵都被夏兵衝散,他一個人藏在草叢中。此時,段宏在衝出夏軍包圍后,一路單槍匹馬追蹤找尋劉義真,一道呼叫劉義真。劉義真聽出是他的聲音,才跑出來,說:“你是不是段中兵?我在這兒呢,咱們走吧!你保護我上路一定不能兩全,如果情勢危急,可以割下我的頭,帶回南方,叫我的父親不再想念我。”段宏哭著說:“我們要生死與共,下官不忍心那樣做。”於是,段宏把劉義真綁在自己的背上,兩人乘一匹馬逃回。劉義真對段宏說:“今天發生的事情,實在由於少謀失算,然而大丈夫不經這次大難,怎麼知道事情的艱難。”后,段宏將劉義真平安帶回彭城,稟報劉裕。正巧,劉裕接到段宏的報告,得知劉義真已經倖免,登上城樓向西眺望,都禁不住感慨流涕。於是,下令把劉義真貶降為建威將軍、司州刺史;升任段宏為宋台黃門侍郎,兼領太子右衛率。

討敵建功

永初元年(420年),劉宋建立后,段宏先後被任命為淮南太守、散騎常侍、驍騎將軍。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派兵討伐荊州刺史謝晦。時任散騎常侍、驍騎將軍的段宏率鐵騎二千,風馳電掣,從竟陵出發,先後攻克鄢、郢兩城,進逼荊州首府江陵。謝晦不久被平定,宋文帝下召嘉獎段宏之功。
元嘉七年(430年),宋文帝發動第一次元嘉北伐,文帝派驍騎將軍段宏率領精銳騎兵八千人,直指虎牢,不久宋軍佔領虎牢。但至冬,魏人南下圍攻虎牢,段宏率軍奮力抗擊魏軍,兩次擊退魏軍,殺敵甚眾,斬殺三位魏軍將領。但後來,大量魏軍從四周趕來,圍攻虎牢。在第三次魏軍攻城戰時,段宏終因寡不敵眾致虎牢被攻破,段宏率宋兵奮勇殺敵衝出包圍。最後,在經過激烈激戰後,段宏率十餘騎衝出魏軍包圍,直奔清水。
元嘉八年(431年),滑台告急,宋文帝遣段宏與檀道濟、王仲德等率軍救援被北魏軍圍攻的滑台。檀道濟的軍隊抵達壽張,與北魏安平公拓跋乙旃眷的軍隊遭遇。檀道濟率領寧朔將軍王仲德、驍騎將軍段宏奮勇抗擊魏軍,大破拓跋乙旃眷的軍隊。又轉戰開進高梁亭,檀道濟派遣段宏出奇兵襲擊魏軍,段宏趁夜率宋軍奮勇沖向魏軍陣營,魏兵一時大亂,段宏率軍殺敵甚多,期間,斬殺北魏濟州刺史悉煩庫結。在滑台被陷后,段宏隨檀道濟進軍到濟水上,連戰二十餘日,前後數十次交戰,大破魏軍,宋軍多捷,進抵歷城(今山東濟南),魏軍遂撤離北返。戰後,段宏因攻進號為“征虜大將軍”。

晚年鎮邊

元嘉十年(433)正月,宋文帝任命征虜大將軍、淮南太守段宏為青州刺史。同年四月,又任命青州刺史段宏兼任冀州刺史,將邊關軍務授予他。
元嘉十三年(436年)七月,青州濟南翅屋人工道獲得白兔,段宏獻上朝廷。
元嘉十五年(438年)八月,征虜大將軍、青、冀二州刺史段宏病逝,文帝下召,追贈段宏為“左將軍”。

人物評價


段宏一生歷經起伏,頗具傳奇色彩。他原為北方段部鮮卑家族一員,後燕外戚和大臣,在後燕都城被北魏攻破后,舉家投奔慕容德,在慕容德建立南燕后,他擔任南燕重臣。後為南燕後主慕容超所不容,舉家投奔北魏。當聽說劉裕圍攻南燕時,便又舉家投奔劉裕。可能是鮮卑人和燕國舊臣出身的緣故,在加入劉裕集團后的義熙年間,聲名和事迹並不彰顯,所任官職不超過五品。劉宋建立后,才開始擔任太守,封散騎常侍,進“將軍”稱號。一直到人生後期的宋文帝元嘉年間,才屢立戰功,升遷為刺史和進“大將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