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英語

廣東英語

Canton English是廣東英語,是中國式英語的一種。從清開始,發源於廣東。

簡介


Canton English是廣東英語,是中國式英語的一種。

相關歷史


據悉,因閉關時清政府嚴禁中國人學習英語,其時懂英語的人甚少。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頒布了《防範外夷規條》,規定外國人學習中文犯法。有個叫劉亞匾的人,因“教授夷人讀書”等罪名而被處死。1807年英籍教士馬禮遜到廣州,晚上遮住房間燈光,保護他的中文教師。“嘉慶間,廣東有將漢字夷字對音刊成一書者,甚便於華人之譯字,而粵吏禁之。”直到1825年,美國人亨特到廣州,仍說只有三個外國人懂中文,一個是馬禮遜,一個是他本人,一個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商館駐廣州主任。亨特說當時廣州人用粵語注英語讀音,如man(男人)注音“曼”,soup(湯)注音“蘇批”,today(今日)注音“土地”。廣州市面上有一本如此處理的小冊子叫《鬼話》,很受歡迎。1817年至1823年,馬禮遜在澳門出版第一部漢英對照字典《華英字典》,收入漢字4萬多個,對英語在我國的傳播起到重大作用,也標誌著中英語言交流進入學術層面。1827年英國商人在廣州創辦英文《廣州紀事報》。1836年至1837年,一位經澳門來廣州的西洋人出版《番鬼在中國》,講到他與中國人接觸時聽到各種人講“廣東英語”,其中還有一名疍家婦女。不過,這時的“廣東英語”主要是口語,主要用於對話,靠聲音而不是文字。這種英語戰後傳到上海,被稱為“洋涇浜英語”。“洋涇浜”是英法在上海租界的一條分界小河,故名,但這種英語的源頭其實在廣東。

其它


到了清末民初,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一首廣州竹枝詞反映出英語擴及到普通女性社會的情形:“髻盤委墮鬢如雲,窄袖蠻靴襯布裙。妝束工趨時世樣,女兒還喜演英文。”許多英語口語也融為廣東各方言的一部分。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廣東再度成為我國英語中心之一。特別是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嗣後英國文書俱用英文書寫,暫時仍以漢文配送。俟中國派學生學習英文,英語熟悉即配送漢文。自今以後,遇有文句辯論之處,總以英文作正義。”這一規定,也加速了英語的推廣,尤其對於與洋人長期接觸的廣州更是如此。據統計,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基督教聖經》在我國方言譯本有近600種,在廣州出版有132種,佔22%,居全國之首。廣東是英語在我國最早立足和傳播的基地,而廣東人用土音注英語讀音,化洋為中,是很大的創造。戰後有上百萬廣東人遷居上海,也加速了這種“廣東英語”入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