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4條詞條名為觀音閣的結果 展開
觀音閣
南京市鼓樓區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南京市正北方幕府山東面,沿江有石灰岩山嶺,明洪武年間在山旁建有觀音閣,故名觀音山。至明英宗時,因閣建寺,名弘濟寺,后改名永濟寺,為南京一大古剎。入寺門即見殿在山腹下,深丈許,中空無底,架木為龕,前楹有石碑,摹吳道子所畫的觀音像。
觀音閣,因年代久遠,寺已破舊不堪,但觀音閣仍臨江聳立,勢若俯墜。憑窗而眺,平疇曠野,江面無垠,山中有“岩山12台洞”奇觀。現已重新整理闢為長江觀音景區。
早在宋代時,長江鄂州段的龍蟠磯就建有廟宇,但因長江經常發洪水,把廟宇沖毀,而當地的百姓總會在廟毀之後,不斷進行重建,直到元代,才正式把所建的廟,取名觀音閣。
據《武昌縣誌》記載:宋時龍蟠磯建寺,歷代有興廢。
元代再建龍蟠寺,又名觀音閣。明代嘉靖6年(公元1527年)毀,後知縣許穡卿重建,有觀瀾亭、寅賓樓等。
清同治3年(公元1864年),大學士湖廣總督官文駐節黃州,見有小島橫江而峙,上有亭台樓閣,奇而詢之,為鄂州八景之一,於是去龍蟠磯,題書“龍蟠曉渡”四字,刻石嵌於寺門楣上。
20世紀30年代,民國政府重建。重建后被淹數次。直至三峽截流工程完工,處在江中的觀音閣才真正倖免於難。
但因年久失修,整體外觀保存完好,沒有明顯損毀跡象,但內部破敗,幾近坍塌。
2013年2月,鄂州市相關部門著手研究整體維修方案,爭取同年10月完成,報送到國家文物主管部門。
萬里長江第一閣--鄂州觀音閣
觀音閣坐東朝西,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用長60、寬20、厚25厘米的條石壘成。
閣身以紅石青磚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閣身正壁鐫有“觀音閣”三個遒勁的大字。
進閣正門石碑上刻有出自清代官文手筆的“龍蟠曉渡”四字。
閣內有一亭三殿二樓,總面積300多平方米,自西向東,分別是觀瀾亭、東方朔殿、觀音殿、老君殿和純陽樓。
觀瀾亭上,俯瞰江流,勝景悠宏;三重殿里,仰瞻前賢,文章彪炳。
觀音閣下如同船舷樣的龍蟠磯,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閣與磯巧妙地融為一體,有巧奪天工之妙,更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展現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中,老井、古樹和神鱉眼,被稱作觀音閣“三趣”。
2006年5月,觀音閣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閣遠景圖
觀音閣位於南京著名景點燕子磯公園西南不遠處的幕府山上,如今已與頭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合稱長江觀音景區,景區全長1.5公里,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是我國長江沿線第一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的景區。
它地處林木蔥鬱的幕府山和白浪滾滾的長江之間的狹長地塊上,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一派生機。
觀音閣和“三洞”,在古代歷史上,就是很有名的景點,而這一帶的觀音文化,自古就很盛行。
此閣建於明洪武元年間(公元1368年),因為山絕壁上有仿唐代吳道子的觀音石刻,僧人因選此址建閣而得名觀音閣。
據說建觀音閣是因為岩山觀音岩住一僧人久遠,得到朱元璋的"觀音岩與那老和尚住"的聖旨后而建的,閣於1368年建成。
后明正德元年,觀音閣擴建為弘濟寺。
長江觀音景區,沿途劃分為:觀音閣、百子林、石經苑、頭台洞、二台洞、情緣廣場、三台洞、梵音苑等八大分景區,供有聖像觀音、送子觀音、千手觀音、施藥觀音、龍頭觀音、卧蓮觀音、水月觀音、眾寶觀音等眾多不同主題的觀音塑像,並穿插布置了眾多雕塑小品、摩崖石刻及佛教主題的彩繪壁畫,集中展示了中國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觀音文化。
景區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區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觀音閣、白 子林、石徑苑、頭台洞、二台洞;西區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情緣廣場、三台洞、梵音苑。
“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 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
據說為避唐朝李世民的諱‘世’略去字,簡稱“觀音”。觀音除了本身以外還有三十二個化身,每個化身都有各自不同的寓意。
景區現供奉十多個觀音化身。每個觀音都獨具特色,代表著各種美好願望。
在南京風光秀麗的燕子磯西邊,有座著名的觀音閣,又名七根柱,她依山而建,面向浩瀚的長江,飛檐翹角,古樸典雅;遊人到此,如入仙境。
旅遊者可能會問:此地為何不建造一座觀音閣呢?這其中,有段神地地傳說。
傳說中國古代有種動物叫龍。龍有善者和惡者之分。那頭上生長著雙角者,是真龍,好龍。這龍,性情溫馴善良,它能馭風、布雲、致雨,為世間興利,為人類造福。
那頭上生長著獨角或無角者,為蛟龍,是凶龍,這蛟龍,性情暴烈、兇殘,它常惡性發作,興風作浪,為世造災,危害人類。
在很早的年代,江蘇一帶,就曾經出現過一條蛟龍。這條蛟龍,經常活動在洪澤湖里。由於它的興風作浪,使洪澤湖一帶經常出現大水災,好多莊田被淹,淹死的人無數,這件事,天庭上的玉皇大帝知道后,極感痛心,又很生氣。
他立即召來觀世音菩薩,吩咐說:“你快去人間查看清楚,是什麼怪物興雲降水,使數萬生靈塗炭;查清之後,就將它囚籠起來,絕不能再讓它為害人世!”
觀世音菩薩領受了玉皇大帝的旨意,駕起祥雲,離開天庭,扮作各種人物形象,在人間到處查詢。
當時,那條作惡造害的蛟龍,在洪澤湖一帶,興風作浪,鬧騰了幾天幾夜。它感到渾身勞累,心情也太乏味;又想到湖岸上去轉轉,另找些歡快去處。於是,用力衝出湖面,朝著湖岸游去。
這時在洪澤湖岸邊一個小鎮上,街里街外有不少小攤,在賣東西。在湖堤一條小路上,有一白鬍子老頭,挑著一擔水,也來到集市上叫賣。
這老頭放好水擔,就放聲喊叫起來:“賣涼水,賣熱水?誰來買,誰來喝!”他的喊聲剛住,鄰近的人不滿意地說:“你這個老傢伙,真討厭;這幾天下了這麼多雨,誰還來買你的水用?!”
這白鬍子老頭聽過哈哈大笑說:“各有所賣,各有所買。你不信,總會有人來買的!”
果不然,有位老大媽沖著老頭走過來。
她左手挎個竹籃子,裡邊放著各色鮮花。她走到老頭跟前說:“請老先生給點水用好嗎?”賣水老頭毫不在乎地說:“你想要點水用,可以,請問要多少?”
“我要的不多。”老大媽從竹籃子里拿出一隻小瓷瓶,放在地上,接著說:“老先生,你就給倒滿這個小瓶吧!”
白鬍子老頭冷笑道:“你就要這麼一點水呀。”他拎起一隻桶就往小瓶里倒。倒著倒著感到奇怪了,將一桶水都倒光,那隻小瓶還未滿。
這老頭大為震驚,心想:“這老太婆是來者不善!”他急忙一轉身,朝著身後洪澤湖跳下去,只聽“撲通”一聲,就人影不見。原來這個老頭,就是那條蛟龍變化而成的。
這位老太婆就是觀世音轉化的。她也將身一縱,騰空而起,駕著雲層飄然飛去。
為害人世的蛟龍,躍入水中,拚命逃出洪澤湖,再沿著南運河游進長江,接著又逆流而上;從早晨奮力逃奔一天,只累得精疲力竭,到了黃昏時刻,才浮上水面,又化成一位書生模樣,登上江南岸。他來到燕子磯街上,覺得腹中非常飢餓,就走進一家小飯鋪,喊道:“店家,有什麼好吃的,快做來!”
一位腰扎白圍裙的老頭,從內屋走出來說:“先生,你來得太晚啦,好吃的東西早已賣光啦。此時,只能下大肉麵條吃了!”
“好,你就給下大肉面吃吧!要快點!”這蛟龍催促說。
不一會兒,飯店老頭端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大肉麵條。這蛟龍聞到味道香噴噴,就張開大口,吃將起來,他剛吃了一口,咽到食道就下不去了;接著就用力往外一吐,只聽“嘩啦”一聲,一條鐵鏈從嘴中落在地面,他抬起頭來一看,被驚呆了,只見那飯店老頭已顯出真形,是觀世音菩薩站在面前,一手將鐵鏈抓起,講道:“我奉玉皇大帝之命,來捉拿你這條危害人間的畜牲!”
然後將這條蛟龍鎖在西邊三台洞的水池裡,為世間除了一大害。至今,在三台洞的水池裡,還留有一條鎖蛟龍的鐵鏈呢,成了一件稀奇的歷史遺物。
此地鄉民,為表示感謝,紀念觀音大士的恩德,就在燕子磯西邊,修建成這座觀音閣,又名七根柱。當年,鄉民們在修建觀音閣時,還想到了玉皇大帝的恩惠,又在三台洞的山頂上,建起一座玉皇閣,並雕成一尊玉皇大帝的塑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修建外城郭十八門時,很重視老百姓的心理,就將此地的一座城門,取名叫“觀音門”。現遺存的觀音閣是清代重建的。
如今,燕子磯公園管理處為恢復當年觀音閣的風貌,又雕塑好釋迦牟尼和觀世音的塑像,更使這處名勝景點,增添了新的風采。
一、公交路線指南:
乘坐8路或者125路公交車,至底站:燕子磯站台下車即可到達。
二、地鐵路線指南:
南京地鐵1號線邁皋橋終點站下車--轉8路到燕子磯下車--幕燕濱江風貌區東入口。
三、自駕游路線指南:
2)新街口方向:龍蟠路--新莊立交--紅山路--和燕路--幕燕濱江風貌區東入口--長江觀音景區;
3)江北方向:南京長江大橋--水關橋高架--五塘村廣場--幕燕濱江風貌區西入口--長江觀音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