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建於1959年,當時隸屬於冉庄村,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實際任務的需要,紀念館幾度變更,2004年3月成立了由清苑縣縣委書記任主任的清苑縣地道戰遺址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暨清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冉庄地道戰紀念館館長擔任,為縣委直屬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
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月4日,河北省旅遊委公布了《關於2016年全省4A級以上旅遊景區專項整治行動的通報》,將保定市清苑冉庄地道戰遺址由4A級景區降為3A級景區。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冉庄地道戰遺址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保護區30萬平方米,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環境風貌,完整保留著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鍋台、石頭堡、面櫃等各種作戰工事,並對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進行了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地下完整保留著當年作戰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籠、陷阱、地下兵工廠等地下作戰設施。
冉庄地道戰遺址,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被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示範基地,江澤民總書記為基地題寫了牌匾;1997年6月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3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第一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紀念館由聶榮臻元帥親筆題寫館名,楊成武、呂正操、張愛萍、魏巍等老一輩革命家、著名作家等親臨遺址參觀並題字留念。
紀念館自建館以來,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遊客來這裡參觀旅遊,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近幾年,每年接待遊客約50萬人次,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
冉庄地道戰遺址
電影《地道戰》中“高家莊”的原型——河北省清苑縣冉庄地道戰遺址,經有關部門批准,成為我國首家民族宗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是全國百家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之一,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抗戰期間,勤勞智慧的冀中人 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從1938年開始挖地道,構建了近16公里長、巧奪天工的"地下長城",先後殲敵2100餘人。解放后,地道戰遺址相繼成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中心、德育教育基地等。
聶榮臻元帥題詞的紀念碑
1959年8月,冉庄地道戰紀念館落成,聶榮臻元帥題寫了館名,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了“冀中冉庄地道戰展廳”牌匾。冉庄地道戰紀念館展廳佔地面積980平方米,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過的鎬、鐵杴、轆轤和照明燈;民兵集合、作戰使用過的銅鑼、軍號、牛角號;士兵工廠製作的土槍、土炮、翻火子彈及使用過的工具;烈士遺物、遺詩、資料、照片、獎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被確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1月26日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澤民總書記為基地題寫了牌匾。
1996年,省、市、縣累計投資258萬元,對冉庄地道戰遺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復和建設,在原有保存2000多米地道的基礎上,又修復舊地道400餘米,並同時修復、復原了地下兵工廠、地下儲糧室、抗日村公所(呂正操司令員收編聯庄會舊址)、保定城市工作委員會(九地委城工部)、冉庄抗日武裝委員會等舊址;進一步徵集文物並更新了陳列展覽;新建停車場1000多平方米;出版了《地下長城》、《冉庄地道戰遺址》(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叢書)、《地下烽煙》(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叢書)等書籍及簡介,達到省規定的基地建設“五有”標準,每年接待觀眾10餘萬人次。
1997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冉庄地道戰遺址
新館增添了互動設施,還運用牆體電影、模擬動畫等多媒體綜合表現手法向遊客立體式再現冀中平原人民對敵鬥爭的場景,遊客在這裡可身臨其境地接受“紅色教育”。
地道戰圖集
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冀中人民展開了地道鬥爭。並繼而成為在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區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堅持敵後抗戰,擴大抗日根據地,扭轉戰局的一種獨特戰鬥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巧妙地設計了各種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戰方法,在普通的村莊,創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被譽為地道戰模範村。聶榮臻元帥曾為此親筆題詞:“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是華北人民保家衛國,開展游擊戰爭,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地道戰又一次顯示出人民戰爭的無窮偉力。”
地道戰圖集
冉庄地道戰遺址
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內高約1米~1.5米,寬約0.8米~1米,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地道設有照明燈和路標,建有儲糧室、廚房、廁所和休息室。為了充分發揮地道的優勢,在村裡各要道口的房頂上修建了高房工事,在地面修建了地堡,把地道與地面工事有機地結合起來。還根據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別在小廟、碾子、燒餅爐、櫃檯、牆角、牆根等處,修築了工事、槍眼。所有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觀望,又能射擊和拉雷。冉庄地道戰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壞、防封鎖、防水 灌、防毒氣、防火燒的特點。
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
無論單口洞還是雙口洞,畢竟只能隱蔽和防禦,不能打擊敵人,有時難免流血犧牲。為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民兵和群眾把原先的雙口洞繼續加寬加長,左鄰右舍的地洞互相挖通,一家連一家,一戶連一戶,雙口洞變成了多口洞。
領導抗日鬥爭的冀中區黨委,很快發現並總結了人民群眾的發明創造,於1942年1月發出文件,明確指出:冀中要開展地道鬥爭。緊接著,又發出一系列的文件,對挖掘地道的組織領導、技術規模等問題均提出具體要求和指導意見。規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開,戰爭史上聞所未聞的地道戰從此誕生。
在異常殘酷的環境中,多少民族英雄前仆後繼,譜寫了一曲曲英勇無畏的抗戰壯歌。抗日烈士張森林,是冉庄地道戰創始人之一。
1909年,張森林出生於冉庄一戶富裕農家,后就讀於陽城完小。1938年春,他目睹日寇侵入華北國土,殺害我骨肉同胞,蹂躪我大好河山的累累罪行,義憤填膺,胸中燃起對日本侵略軍的仇恨火焰。
1938年,黨領導的八路軍,深入華北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當時,張森林同志任清苑縣冉庄抗日政權秘書。
1938年冬,區委吸收張森林同志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冉庄第一名共產黨員,並繼而成立了冉庄黨支部,張森林任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
自1938年開始,敵人不斷來冉莊騷擾。為保護自己,掩藏物資,堅持對敵鬥爭,張森林首先在自己家中挖了隱蔽洞。1940年秋,張森林調任區委書記兼清苑縣大隊政委。他指示冉庄村幹部帶領游擊組骨幹及群眾,先後挖了供區、縣委幹部和群眾用以隱身、藏物、藏糧的秘密洞穴,為後來的32華里地道網,奠定了初步基礎。
當時,張森林及幹部們,白天藏在洞內看指示,寫報告,分析情況,計劃工作;夜晚出來進行抗日活動。張森林在李永家地洞里曾連續住了兩個月不見陽光,面容憔悴,體弱難支。這期間,由李永送飯和通訊聯絡。
張森林組織領導人民武裝,展開了頑強的抗日鬥爭。在張森林領導下,冉庄人民堅壁清野,站崗放哨,擁軍優屬,慰問傷員,支援前線,瓦解敵偽,破壞敵人交通,阻撓敵人進犯。1939年,扒京漢鐵路兩次,毀張保公路十數次,掐斷張保公路和王胡庄至西孫庄公路兩側電線8次,為方便我軍行動,挖連村交通溝和護村溝總長22.5千米。
張森林為保衛家鄉、為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
1943年農曆三月初五夜間,張森林與縣委宣傳部朱信等同志在耿庄南場一老鄉家組織秘密抗日會議,會後朱信連夜轉移李庄。由於漢奸報密,翌日晨,耿庄、義和庄、段庄3個炮樓的敵人將張森林和區委宣傳委員黃岳等同志及保定兩名愛國青年學生的住所包圍。張森林機智果斷地指揮保定兩名愛國青年學生安全脫險,他與黃岳則留下阻擊敵人。經過長時間槍戰,子彈幾乎用盡,黃岳身負重傷,經請示區委書記張森林后,自飲槍彈犧牲。當張森林突圍至李庄時腳部受傷,他將槍支拆毀扔掉,帶傷奔走,血染荒郊。被捕后,敵人逼他上汽車,他高喊:“誓死不坐敵人的汽車!”
敵人把他押到耿庄炮樓,后連夜轉押至段庄炮樓。日偽軍對他軟硬兼施,逼他投降。酷刑之下,限期讓他寫下降書,張森林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充分體現出中華兒女不可辱的民族氣節。
冉庄村民聞張森林被捕,心急如焚,幹部、鄉親們千方百計搭救張森林,有人為張森林暗遞信息,囑他對敵假示投降,回村再干!張森林深深懂得對敵表示投降意味著什麼!他說:“誓死不說半句投降話!寧死不當亡國奴!”
張森林在段庄敵炮樓中隊部,受盡了酷刑摧殘,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灑盡了一腔熱血。1943年農曆三月初八,張森林拋下年邁老母,捨棄為他顛沛流離的妻子和一雙可憐幼女,慨然就義。時年34歲。
冉庄地道戰遺址
那是1945年,迷宮一樣的地道早已大顯神威,打起敵人來要多解氣有多解氣。可因為環境艱苦,子彈奇缺,不能想打多少就打多少。冉庄民兵爆破組能自己配製火藥,製造土地雷、土炸彈,還會做翻火子彈。地道戰用的武器彈藥,多半都由他們土法炮製。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制彈用的材料怎麼辦?縣武委會副主任喬軍說:“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一句話提醒了爆破組長梁連恆。6月中旬的一天,他帶領民兵在村北小街道口,堆起大堆新土,在村邊幾處險要的地方,也堆起土堆來,引誘敵人來打槍。那天,來了一連的敵人到冉莊騷擾,敵人誤以為新土堆是新建的地堡,一個連的槍彈,齊向土堆射來,熱熱鬧鬧地打了一個小時。敵人走後,梁連恆和他的爆破組趕到土堆前,破土取出彈頭,又到敵人射擊的陣地上,揀回彈殼。爆破組就地取材,先後製成翻火子彈6000多發。
最使冉庄人民引為驕傲的,還是1945年6月20日的那次大戰。那天,駐保定的偽綏靖軍集團司令齊靖宇和清苑縣偽縣長叢殿墀,帶領兩個團1000多兵力進攻冉庄。
我民兵分別把守在工事里,準備更有效地消滅敵人。敵軍走到離村一二千米的地方,盲目地向村裡轟炸掃射,后見沒有動靜,就開始向村莊逼近。忽然,“轟”、“轟”幾聲,村北李登山家墳地、姜庄邊梁家墳、村東王老黑房西等處民兵所埋地雷接連炸響。敵人被炸死、炸傷多人後,仗著火力優勢,拆牆過院,撲進村莊。
隱蔽在東口雙廟工事內的李明貴、李春久和劉景書等人,找准機會,接連射擊敵軍,敵人東竄西跑,摸不著頭腦,氣得哇哇直叫。
民兵高振峰和李恆木、張丙奎等人在十字街指揮部里指揮整個戰鬥,20多名日偽軍押著民夫背著杴鎬過來,想破壞地道,高振峰瞄準一個目標打中頭部,張丙奎拉響地雷,把偽軍嚇得紛紛逃命。
張德林拿著湖北造小馬槍,帶著5個爆炸組員守在北口學校暗室里。聽到近處房上有人說:“集合了,在東北邊場口。”過了一會兒,只見敵人從東邊向北移動。張德林用手捅捅組員們小聲說:“過來了,準備好。”幾個地雷接連在敵群中開了花。張德林又向敵群中打了一陣排子槍。敵人像沒頭蒼蠅般亂撞起來,前頭的往北跑分散著上了房,後邊的往南跑、東跑也上了房。敵人在房上支起機槍,干瞪著眼著急,沒目標地胡亂掃射。張德林向大家說:“等著,沉住氣,等著拉雷。”不大一會兒,20多個偽軍上來拉死屍,民兵們又拉響兩個地雷,四五個敵人倒下,其餘都撤下去。過了半個多小時,敵人才敢出來收屍,隨著大隊撤走。
這一戰鬥,我民兵30餘人抗擊敵偽兩個團兵力,從早晨打到下午5點多,持續13個小時,殺傷大批敵人,其中有副團長1名,副官1名,連長1名,排長1名,而我方只有1人臂部受輕傷。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的冉庄人民利用地道對敵作戰72次,配合部隊作戰85次,打死打傷敵人2100多名。冉庄人民利用地道優勢,創出了輝煌戰績,為抗擊侵略者,為祖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冉庄地道戰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迹。
冉庄地道戰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歷史見證!是人民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英勇鬥爭精神的歷史見證!
明代山西移民至冉庄,行前眷戀家鄉,自洪桐縣老槐樹下取樹種埋至新的家鄉,冉庄街頭種植成樹。70年代時,冉庄街上共有5棵古槐存留。依照此說,古槐當為明初所植。
古槐
古槐為廟前槐。但上文有述, 70年代時,共有5棵古槐散存於冉庄街側,且皆為同齡樹,冉庄寺廟多建於明,若依此說,樹齡僅三、五百年。
冉庄地道戰遺址
地道戰遺址免費
09:00~16:30(逢周一閉館)
自駕
乘車
自保定客運中心站乘坐保定—陽城、保定—李庄、保定—北段庄班車到冉庄(票價10元)。
來冉庄交通非常便利,清范縣境內有京深高速、 107 國道和省道保衡線、保滄線、張望線等公路。
乘車路線:
北京、天津——冉庄:走京深高速公路,河北省清苑縣路口下高速,南行3公里處路右側即有通往冉庄的縣級旅遊專線公路。
石家莊——冉庄:走107國道或京深高速,到望都下道,走省級旅遊線向東行 20 公里到冉庄。
保定——冉庄:保定火車站乘7路車到清苑站,轉乘保定——陽城、保定——李庄班車到冉庄。
一日游:
北京、天津——西柏坡(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西柏坡)
二日游:
D1 北京(天津、石家莊)抵保定,參觀總督署、蓮池、冉庄地道戰遺址。宿保定。
D2滿城漢墓、腰山王氏莊園。返回。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4A級景區處理名單中,被嚴重警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