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燾

劉鋒燾

劉鋒燾,男,1964年9月生,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理事,陝西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后。十餘年來,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近幾年來,將重點轉向金代詞人詞作的研究,主要代表作《金代前期詞研究》,《宋金詞論稿》,獲陝西省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陝西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現為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年鑒》執行主編。

個人簡介


學歷

劉鋒燾
劉鋒燾
1982年9月-1986年7月,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1986年9月-1989年7月,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 1992年9月-1993年7月,復旦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骨幹教師進修班。 1994年9月-1997年6月,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1999年12月-2000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高級訪問學者。 2002年12月—2005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博士后。

工作經歷及職稱

1989年7月起,在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職稱。現為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年鑒》執行主編。

學術兼職

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遼金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主要論著


專著

《宋金詞論稿》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主編《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主要論文

1、《論后村詞的基本特色及其在南宋詞壇的地位》,《陝西師大學報》1996年第4期。 2、《劉后村壽詞淺論——兼談后村與賈似道的關係》,《陝西師大學報》1998年第3期。 3、《欲將沉醉換悲涼——淺談戀情與夢境交織的晏小山詞》,《文史知識》1998年第3期。 4、《歷史的交替、詞史的延續——論金代初期詞與北宋詞的承繼關係》,《人文雜誌》1999年第3期。. 5、《蕭閑詞風淺論》,《陝西師大學報》1999年第3期。 6、《漫談金代的幾首詠茶小詞》,《文史知識》1999年第12期。 7、《從守節彷徨走向消釋超脫——論蔡松年文化人格的轉變》,《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8、《蔡松年〈庚戌九日還自上都……〉組詩作年考辨》,《運城高專學報》2000年第1期。 9、《元好問研究百年之回顧與反思》,《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10、《關於金初詞鑒賞的商榷》,《陝西師大學報》2001年第2期。 11、《一位向慕先進文明的女真霸主——金海陵王完顏亮論評》,《霍松林先生從教六十周年暨八十華誕紀念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12、《艱難的抉擇與融合——論“華夷之辨”觀念對中華民族史的負面影響》,《文史哲》2001年第1期 13、《論宋金詞人對蘇詞的接受與繼承》,《文史哲》2003年第3期。 14、《論陳亮詞》,《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5、《關於劉過詞幾個基本問題的探討》,《詞學》第十四輯,2004年,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 16、《宋代散文與文學傳統》,《忻州師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7、《學習和研究古典文學的當代意義》,《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4年第4期 18、曾小夢、劉鋒燾:《論盛唐三大詩人對孟浩然的再創造》,《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二人合作,另一作者為自己指導的研究生)。 19、李坤、劉鋒燾:《夢中之窗與窗中之夢——吳文英詞研究之一》,《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二人合作,另一作者為自己指導的研究生)。 20、史華娜、劉鋒燾:《論竹山詞風》,《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二人合作,另一作者為自己指導的研究生)。 21、張曉寧、劉鋒燾:《試談周密的人格追求》,《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二人合作,另一作者為自己指導的研究生)。 22、朱慧玲、劉鋒燾:《試論須溪詞的情感特徵及其成因》,《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二人合作,另一作者為自己指導的研究生)。 23、張秋娟、劉鋒燾:《張炎詞學思想探微》,《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二人合作,另一作者為自己指導的研究生)。 24、《從李煜到蘇軾——一個斷層的修復》,《第三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25、《一個虔誠執著的追求者形象——孫悟空形象新說》《寶雞文理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 26、《心血凝成的愛情悲歌——陸遊〈釵頭鳳〉賞析》《中文自修》(上海)1995年第1期。 27、《從“雅”的演變看浙西詞派的衰微》(合作)《上海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第3期。 28、《張孝祥〈六州歌頭〉賞析》《中文自修》(上海)1994年第5期。 29、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文學遺產》2004年第4期。 30、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第4期。 31、第三屆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中國詩歌研究通訊》2004年。 32、《評陳伯海主編的﹤唐詩學史稿﹥》,《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33、《霍松林先生的詩詞創作》,《陝西詩詞》2006年第1期。 34、《宋詞與文學傳統》,《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2期。 35、《從李煜到蘇軾——“士大夫詞”的承繼與自覺》,《文史哲》2006年 第5期。 36、《論“吳蔡體”》,《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37、霍松林先生的學術研究,《文學評論》2007年第5期 38、文壇馬帳傳薪火身教言傳豈畏勞——霍松林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2007年第7期。

其 他

宋代文學通論》第十章《宋代文學與文學傳統》,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中國古代文學》教材之唐詩部分,全國對外漢語專業教材,商務印書館2005年7月即將出版。 《宋詞三百首註解》,三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1998年9月再版。 《詩經》(整理,二人合作),三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1998年9月再版。 《中國古詩文名句大辭典》(參編),三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明清名家小品精華》(參編),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宋詞觀止》(參編),陝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唐宋八大家文觀止》(參編),陝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金元明清詞鑒賞辭典》(參與撰寫),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唐宋詩詞評析辭典》(參與撰寫),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 《唐宋詞百科大辭典》(參編),學苑出自版社1990年9月出版。 《三名文品》(參編),陝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中國旅遊名勝詩話》(編委,並撰寫有關陝西省部分),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普及讀物(此方面之工作,主要集中在1994年以前): 《宋詞三百首》(少年版),陝西師大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1995年12月再版。 《少兒宋詞故事》,陝西師大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此後多次重印。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陝西師大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此後多次重印。 《紅樓夢》(改寫本),三秦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 《少年版三百篇叢書》(少年版),(主編),(含《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神話三百篇》、《成語三百則》、《寓言三百篇》、《民間故事三百篇》等6冊),陝西師大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此後多次重印。 《中國古典小說精華叢書》,(主編)(含《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三國演義》、《封神演義》等)陝西師大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此後多次重印(獲全國教育類圖書暢銷書獎)。 《高中古詩文對照註譯鑒賞手冊》,(副主編),陝西師大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1996年再版。 《二十四史人物與故事叢書》,(副主編),(含春秋戰國卷、西漢東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遼金卷、元明卷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初中古詩文黃金背誦》,陝西師大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唐詩三百首》(插圖版),第一作者,其他作者為我的學生。未來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主編眾多中學古典文學類教輔讀物。

專著點評


劉鋒燾博士所著《金代前期詞研究》一書近日已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著作的出版,填補了國內學術界在金詞研究方面尚無理論專著的空白。作為本書責編,我以一種振奮的心情將這本書薦介給讀者。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段不可忽視的時期。金詞,是中國詞史之發展鏈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對金詞的研究,向來卻十分薄弱。迄今為止,國內學界尚未見此方面之研究專著。在這種形勢下,這部著作本身便具有了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
這部著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論述每一時期的詞作,都首先闡述當時統治者的文化政策,勾勒當時的文化氛圍,剖析當時的士人心態。這樣的思路與建構,是十分恰當的。因為金朝本是一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在其立國之初,連文字也沒有,而短短 40 年左右的光景,就已是文化發達、文彩斐然、作家輩出,這一令人詫異的飛躍性發展變化,自然是與金統治者重視文化的政策分不開的;而正是在這一政策的驅動下,出現了一種十分有利於文學創作的文化氛圍。這種氛圍,是金詞產生的背景和土壤。而從另一角度考慮,古來就有“詩言志,詞言情”之說,詞本身就是一種以抒情為主要功能的詩歌體裁,加之金代初期,其主要作家原本都是北宋文人,他們以“宋儒”的身份而入金,其心態也是“宋儒”之心態,而後來生長於金源的文人,其心態又自然與其先輩們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心態又必然使其作品體現出不同的風貌,故而討論作家之心態便顯得十分重要且必要。唯有如此,方能使整部著作建立在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之上。
這部著作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以史實為依據,評斷果敢。比如對金海陵王完顏亮及其詞作的評價。近千年以來,人們對完顏亮之詞作紛紛表示讚歎,而對完顏亮其人則極力貶損,甚至說“使天下後世稱元道之主以海陵為首”(《金史·海陵紀·贊》)“兼齊文宣、隋煬帝之惡而更過之”(趙翼《廿二史記》)。本書作者以充分的史料為依據,以肯定的態度評價完顏亮其人、評價他的漢化政策及其大一統意識,並據此高度評價其卓異不凡的詞作。對此,霍松林教授贊道:“確當公允,是作者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勝利。”
這部著作的第三個特點是,在具體的論述方面,常常表現出作者細緻嚴謹的思路、紮實深厚的功力與精細穩健的筆法。如考察金代前期的代表詞人蔡松年文化人格之轉變時,作者參照了蔡氏一組重要的詩作《庚戍九日還自上都,以“野水竹間清,秋岩酒中綠”為韻》。這一組詩,詩題稱其作於“庚戍九日”,而另一首《石州慢》詞則稱其作年“歲在庚子”。“庚戍”為 1130 年,“庚子”為 1120 年,一字之異,時間差了整整 10 年。劉鋒燾先生經過仔細考析推測,斷定“庚戍”與“庚子”皆應是“庚申”之誤,此組詩當作於庚申( 1140 )年。類似的考訂,在論及蔡松年《念奴嬌》(倦遊老眼)等作品時也有。這樣的文字,都是十分精彩的。
當然,由於資料欠缺等原因,這部書稿自然也會有其不足之處。這一點,也正有待於讀者諸君去鑒別、品味、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