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1954年在遼寧成立的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Sheny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54年10月15日,其前身為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1987年更為現名,2001年被正式批准為中科院國家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2015年進入中科院“特色研究所”首批試點。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內容主要圍繞中國國家農業、林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與環境建設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和應用生態學的發展需要,在森林生態與林業生態工程、土壤生態與農業生態工程、污染生態與環境生態工程領域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研究,豐富和發展森林生態學、農田生態學和污染生態學的基礎理論,為中國主要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改善生態與環境,保障食物安全提供科學依據與關鍵技術。
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392人,其中科技人員和科技支撐人員292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69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5人。有在讀研究生340人,其中博士生170人、碩士生170人,有在站博士后25人。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1954年10月,為適應東北地區經濟建設的需要,由中國科學院林業研究所籌備處、東北土壤研究所籌備處和長春綜合研究所農產化學研究室微生物部分合併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
1962年7月,中共中科院黨組擴大會議決定,林土所下放歸東北分院領導,人員編製及經費等納入分院計劃,由中科院分配指標。
1970年7月15日,林土所下放遼寧省,暫由省科技局領導。當時的遼寧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毛遠新提出按照朝陽農學院搬出城市,插隊落戶搞科研的模式改造林土所。為避免重蹈朝陽農學院的覆轍,在鬥批改中根據當時省科技局意見,在上報給省革委會報告中提出把林土所辦成以微生物學為重點的應用生物研究所。
1971年4月8日,林土所歸屬省農業局領導,后改名為遼寧省林業土壤研究所。
1978年3月1日,遼寧省林業土壤研究所改由中國科學院和遼寧省雙重領導。
1987年10月27日,研究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1998年,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步入中國科學院基地型研究所行列。
2001年7月2日,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被正式批准為國家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
2010年,瀋陽生態所根據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總體部署,制定了研究所“一三五”規劃。
2015年,按照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的要求和研究所分類改革的統一部署,瀋陽生態所成功入選中國科學院“特色研究所”首批試點研究所,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科學院瀋陽生態所共有在職職工392人,瀋陽生態所擁有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1人,國家入選者1人,“青年”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青年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人。此外,瀋陽生態所擁有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1個,中國科學院創新交叉團隊1個。
國家入選者:程維信
國家“青年”入選者:梁超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韓士傑、張旭東、崔敏龍、朱教君、賈永鋒、方運霆、楊健、白娥、謝凌天、郝廣友、趙青、張雪嬌
中國科學院國家外專局創新國際團隊:“東北典型生態系統碳、氮、水循環與耦合機制”創新團隊
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環保型高效肥料研製與應用”創新團隊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北方森林火干擾跨尺度研究團隊
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遼寧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遼寧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此外設有森林生態與林業生態工程研究中心、土壤生態與農業生態工程研究中心、景觀生態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心、污染生態與環境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資源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5個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森林與土壤生態重點實驗室、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污染生態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遼寧省陸地生態過程與區域生態安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生態公益林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植物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土壤環境質量與農產品安全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遼寧省肥料工程技術中心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與美國、英國、德國、比利時、俄羅斯、瑞士、日本等國家的眾多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與中國國內知名高校和相關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自1954年建所以來,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共獲得科技成果510項,其中:國家獎30項,省部級獎188項。據院規劃戰略局發布的監測數據反饋報告(2010.04):“與2004年相比,全院及資環組高質量論文整體呈穩步增長,瀋陽應用生態所高質量論文呈持續較大增長趨勢”。在Journal of 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griculture & Forest Meteor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等生態、環境和農業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期刊上發文量持續增多。
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排名,2008年瀋陽生態所在環境科學類SCI論文高產機構排名(含國內大學及研究機構)中位列第14位,MEDLINE收錄論文位列國內研究機構的第16位,國內論文數位列全國研究機構的第18位,國內論文被引用次數(3124次)位列全國研究機構的第8位。
瀋陽生態所知識產權獲取情況
年份 | 申請數 | 申請發明 | 授權發明 | 年份 | 申請數 | 申請發明 | 授權發明 |
2000 | 11 | 9 | 6 | 2005 | 49 | 44 | 17 |
2001 | 18 | 15 | 3 | 2006 | 82 | 71 | 20 |
2002 | 21 | 16 | 3 | 2007 | 107 | 98 | 25 |
2003 | 51 | 46 | 4 | 2008 | 109 | 94 | 30 |
2004 | 47 | 44 | 8 | 2009 | 71 | 61 | 24 |
合計 | 148 | 130 | 24 | 418 | 368 | 116 | |
三期(2005-2009)與二期(2000-2004)比較 | 2.82倍 | 2.83倍 | 4.83倍 |
瀋陽生態所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明細
序號 |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和等級 | 年份 | 排名 |
1 | 中國苔蘚植物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08 | 1 |
2 | 長效緩釋肥料研製與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8 | 1 |
3 | 北方防護林經營理論技術與應用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8 | 1 |
4 | 吉林玉米豐產高效技術體系 |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 2009 | 7 |
5 | 土壤重金屬污染髮生機理與修復原理 | 遼寧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2008 | 1 |
6 | 採油污水生物—物化協同處理技術及其應用 | 遼寧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2006 | 1 |
7 | 長效復混肥添加劑(NAM) | 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7 | 1 |
8 | 城市適宜樹種選擇、繁育及應用 | 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8 | 1 |
9 | 流動分析聯用新技術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2007 | 2 |
10 | 土壤質量演變規律與持續利用 | 江蘇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2005 | 2 |
11 | 中國靈芝及其它真菌研究 | 海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6 | 3 |
12 | 遼寧省科技進山增效示範工程 | 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2006 | 6 |
• 《生態學雜誌》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應用生態學報》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為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准的博士學位點。根據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已有4個博士學位點和6個學術型碩士學位點及2個專業學位點。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包括生態學、微生物學、土壤學3個專業站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微生物學、環境科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微生物學、植物學、環境科學、森林培育學
二級學科專業學位點:生物工程、環境工程
博士后流動站: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據2016年5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有在讀研究生340人,其中博士生170人、碩士生170人,有在站博士后25人。
研究生獎助學金髮放標準
獎助學金類型 學生類別 | 普通獎助金(元/月) | 等級獎學金 (元/月) | 助研獎酬金 (元/月) | |
博士研究生 | 1000 | 400 | 200 | 生均≥800 |
院專項經費 | 研究所籌措 | 導師籌措 | 導師籌措 | |
碩士研究生 | 400 | 300 | 200 | 生均≥600 |
院專項經費 | 研究所籌措 | 導師籌措 | 導師籌措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1.三個主色調為綠色但依次漸深、呈“S”形狀的圖案象徵三片樹葉,一條土黃色的弧線象徵著大地,因此該標誌主體構圖象徵著構建健康、綠色、和諧的生態系統,即該所的科研目標。
2.三片綠色的樹葉分別代表該所森林生態與林業生態工程、土壤生態與農業生態工程、污染生態與環境生態工程三個研究領域及學科方向;三片樹葉共同構成的圖案,是英文“E”的變形,代表著三個研究方向相互融合、滲透,共同圍繞生態學(Ecology)這個主學科開展科學研究;
3.三片樹葉共同構成的圖案形似一枚火炬,因此主體構圖又象徵著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一枚火炬,表達了該所夯實基礎、穩紮穩打、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爭創世界一流生態學科研機構的堅定信念。
2015年7月2日,所工會科技財務支撐分會和農業支會聯合組織開展了現代農業技術考察活動,赴瀋陽市東陵區祝家沙地溝大杏生產基地進行參觀交流。
2015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農業與科技財務支撐兩黨支部與其工會分會聯合組織前往瀋陽市殘疾人聯合會開展助殘活動。
2014年6月19日,科技財務支撐黨支部與綜合辦人教黨支部赴鐵嶺市西豐縣聯合開展“迎七一,送科技”社會實踐活動。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姬蘭柱 所長 | 金昌傑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所長 | 朱教君 副所長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
郭秀銀 副所長 |
以上信息資料來源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朱濟凡所長 (任期1954—1965) | 陶炎所長 (任期1977—1980) | 曾昭順所長 (任期1980—1984)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高拯民所長 (任期1984—1987) | 沈善敏所長 (任期1987—1994) | 孫鐵珩所長 (任期1994—2000)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
何興元所長 (任期2000—2008) | 韓興國所長 (任期2008—2015) |
以上信息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