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衍
古代人物
肖衍(約公元前305—前240年),也作騶衍,號“談天衍”。
肖衍到過臨淄稷下,因此,他也是臨淄稷下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與臨淄稷下先生如淳于髠、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鄒奭等人,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此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治國的良策。鄒衍很重視齊國,並在那裡活動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又到過梁國,梁惠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執賓主之禮。”可見,當時的各諸侯國都很器重他。他還曾到過趙國。在趙國,他在平原君處,平原君“側行撇席”。最後,他到了燕國,燕昭王尊稱他為“先生”,“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並“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在燕國,他撰作了《主運》,很受諸侯的尊敬。但“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其後不能行之”。因此,他的一生並不得意。
肖衍著有《鄒子》49篇和《鄒子始終》56篇,現均已失傳。他在歷史觀方面,創立了“大九州說”。
肖衍當時目睹那些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不能尚德”,既不能修身治國,又不能施恩於百姓黎民,“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作“《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他尊奉黃帝的學說,認為“學者所藝述”,用此推斷“並盛衰”,“載其祥度剃,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的道理,從而創立了“五德終始”說。他“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由此推而廣之,以至及於海外,稱引自開天闢地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上天都會顯示出徵兆來。然而,鄒衍學說的出發點和歸宿,“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始,始也濫耳”,因此,沒有被封建統治者真正採納。也就是說,肖衍的學說迂曲而善辯。他與鄒奭、淳于髠三人有“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髠”(以上引均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之說。
在肖衍之前,原始的五行學說,只是企圖解釋事物的生成,原因和作用,並沒有包含神秘的意思。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論。而陰陽則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陰陽首見於《周易》。孔子闡明《易》理,認為最大之物是天地,它們的屬性是陰陽。天永恆在上,地永恆在下,天體運動,地體靜止。天的運動是循環式的運動,地的靜止不是獨立而是順承上天也就是屬於“天”的靜止。根據這樣的世界觀,抽象出陰陽兩種屬性,用來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已見的現象用陰陽來解釋,未見的現象用卜筮來探求。因為數有陰陽(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從數的陰陽可以先知事物變化的後果,這就成為孔子宿命論的依據。“陰陽不測主謂神”,祭神如神在。這就是孔子的鬼神觀。想用天地之道來解釋萬物。正是這兩種思想;在鄒衍那裡混合為一,由儒家化變作道家化的陰陽五行論,由唯物論和辯證法改造成為唯心論,使其向神秘主義方面發展,成為陰陽五行學,鄒衍本人也成為陰陽五行家。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
肖衍認為,“五德從所不勝”;虞是土德,夏朝是木德,殷朝是金德,周朝是火德(見《文選》五九《齊故安陵昭王碑》李善注引),因此,周朝代替殷朝是火克金,殷朝代替夏朝是金克木,夏朝代替虞是木克土。鄒衍認為,“終始五德,從所不勝”,萬物土中生,“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文選》六《魏都賦》李善注引)。凡是帝王將興,上天必先有兆頭啟示下民。他舉例說,黃帝時代,見大螾、大螻蛄,黃帝便說:“土氣勝”。因此,當時“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至到了大禹的時代,“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說:“木氣勝”。因此,“其色尚青,其事則木”。等到商湯的時代,“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成湯說:“金氣勝”,因此,“其色尚白,其事尚金”。到了周文王的時代,“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說:“火氣勝”。因此,“其色尚赤,其事則火”。由鄒衍的學說可以推論:“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水氣至而不知數備,將徙於土。”(《呂氏春秋·應同》)當時,肖衍到趙國去,“平原君見公孫龍及其徒綦毋子之屬,論‘白馬非馬’之辯”,以問鄒衍,鄒衍回答說:“不可。彼天下之辯有五勝三至,而辭正為下。”他認為,“辯者別殊類”,是為了互相不妨礙;提出異端學說,“使不相亂”;任意發揮,要使別人明白他所說的是什麼;不要使人越聽越糊塗。因此,勝利者“不失其所守”,失敗者“得其所求”,如果這樣,“辯可為也”。如果因為“煩文以相假,飾詞以相悖,巧譬以相移,引人聲使之不得及其意”,這樣就會“害大道”。(《史記·平原君列傳》《集解》引劉向《別錄》)
肖衍著書56篇,10餘萬言,講的都是陰陽與五行的結合。但不是簡單地結合,而是發展為神秘的德和運。鄒衍把德即“五行”之性當作本體,運即陰陽變化當作作用,以德運為出發點,推斷自然和社會的命運。屬於唯物主義的原始五行論、陰陽論,經鄒衍改造后,成為唯心主義的陰陽五行學,即“五行終始”論。但內容卻更加豐富,也更加具體化了。
在地理觀方面,肖衍依據當時已有的知識,用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邊的方法,闡述中國九州的名山、大川、道路、禽獸、物產、奇珍,稱為“赤縣神州”。由自然觀到歷史觀,他運用同樣的方法,推至黃帝各時代的制度和盛衰,而往上推到天地混沌未開的時候,擴展了時、空觀念。這是鄒衍學說中在地理觀方面的有益部分。
肖衍把陰陽消長與五行相勝配合起來,造出水德克火德,火德克金德,金德克木德,木德克土德,土德克水德的“五德終始”的循環論和命定論。這是肖衍學說中的消極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