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陽鎮

曉陽鎮

曉陽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地處福安市西北部,東與社口鎮毗鄰,南與穆雲畲族鄉相連,西與周寧縣純池鎮為鄰,北與壽寧縣風陽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7.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8千米。 總面積89.49平方千米。2018年,曉陽鎮戶籍人口為13839人。 

曉陽鎮因地處高山,很早可見到太陽,又有一個小盆地,取義初升太陽,得名曉洋,設鎮時改名為曉陽。1984年10月,屬社口鄉。1985年4月,從社口鄉析出設立曉洋鄉。1992年4月,撤鄉改鎮。 截至2020年6月,曉陽鎮共下轄10個行政村。 

2018年,曉陽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歷史沿革


明景泰六年(1455年),屬平溪里十都。
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西溪區。
1949年,屬第三區公所。
1958年,設曉陽小公社。
1968年,屬社口公社。
1984年10月,屬社口鄉。
1985年4月,從社口鄉析出設立曉洋鄉。
1992年4月,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曉陽鎮轄曉陽、谷口、龍洋、嶺下、牆坪、馬洋、南源、首洋、下南溪、東源1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04個村民小組。有21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曉陽鎮共下轄10個行政村。 
曉陽鎮行政區劃詳情
曉陽村谷口村龍洋村嶺下村牆坪村
馬洋村南源村首洋村下南溪村東源村

地理環境


曉陽鎮
曉陽鎮
地形地貌
曉陽鎮地形以山地為主,河谷盆地交錯其間;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境內地形起伏,層巒疊嶂,主要山峰有白雲山,最高峰海拔1448.7米;鎮域平均海拔680米,最低處海拔430米。 
氣候
曉陽鎮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日照1700小時,無霜期230285天,氣候溫和,年降水量1800毫米。 
水文
曉陽鎮境內龍溪(黃蘭溪)由壽寧縣風陽鄉入境,流經境內龍洋、牆坪村,從社口鎮出境。 
自然災害
曉陽鎮主要災害為強降水帶來的山洪。主要集中在5~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8月10日晚至11日,受颱風“桑美”影響,造成大面積受災,受災人口達9000多人,颱風帶來的強降雨造成公路塌方、線路損毀、倒房30戶,直接經濟損失達740萬元。 

人口


2011年末,曉陽鎮轄區總人口1346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72人,城鎮化率46.7%。總人口中,男性7343人,佔54.5%;女性6120人,佔45.5%:14歲以下2768人,佔20.6%;15~64歲8959人,佔66.5%;65歲以上1736人,佔12.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3299人,佔98.8%;有畲族人口164人,佔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長率5.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2人。 
2018年,曉陽鎮戶籍人口為13839人。 

交通運輸


曉陽鎮境內有縣級公路1條,總長48千米,有客運汽車9輛,各建制村都通公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2.5千米;橋樑2座總長度13米。

歷史文化


曉陽鎮因地處高山,很早可見到太陽,又有一個小盆地,取義初升太陽,得名曉洋,設鎮時改名為曉陽。

經濟發展


按照“穩糧、壯茶、優果、興林”的工作思路,鞏固壯大茶葉、葡萄、林業三大主導產業。在東源晚熟葡萄種植的基礎上,大力推廣葡萄新型避雨栽培技術;立足鎖泉烏龍茶場及南方佳木兩家茶葉生產基地,引進金觀音、黃觀音、丹桂等烏龍茶品種,建設生態茶園,做好旅遊產業下游產品開發,打造曉陽老酒、曉陽金絲粉扣,高山生薑,土豆及高山坦洋功夫紅茶等特色農產品的品牌,著力抓好茶業、葡萄兩大優勢產業的品種改良、精深加工,推進特色產品的深加工。
積極發展新型農業產業項目,福安市源沃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基本完成,主營茶葉果樹新品種研究、開發等寧德市雲山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現已落戶籌建。成立了首洋、東源、谷口三個農業合作社,同時全省第一個村級燎原工作站於09年在曉陽鎮谷口村設立,燎原工作站執行站長為返鄉創業青年謝思惠。龍洋福隆茶廠成為曉陽首家順利通過了QS認證的企業,曉陽村500畝農田土地整理項目竣工,南溪、東源1500畝低產田改造項目完成選址等前期工作。
綜述
2011年,曉陽鎮財政收入250.4萬元。 
2018年,曉陽鎮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農業
2011年,曉陽鎮有耕地面積9398畝,人均0.70畝;茶葉面積73.3公頃,有林地5700公頃。糧食作物以單季稻為主,支柱產業為茶業、林業、晚熟葡萄。2011年,糧食產量2100噸。農業產值57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22元。 
工業
曉陽鎮主要為茶葉加工、船舶修造為主。2011年,工業產值16006萬元。 
商業
2011年末,曉陽鎮有商業網點19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50萬元,比上年增長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30萬元,比上年增長5.2%。 
金融
曉陽鎮鎮內有農村信用社1家,存款餘額2800萬元,貸款餘額15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曉陽鎮有幼兒園1所,中心小學1所,初級中學一所。 
曉陽鎮
曉陽鎮
科學技術
2011年末,曉陽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06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曉陽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50平方米,藏書8000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曉陽鎮有衛生院1所,門診1個,床位6張。村衛生所10個,人員3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700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曉陽鎮城鎮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戶,人數6人,支出960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0戶,人數559人,支出16.3萬元;農村五保147戶、147人,支出7.3萬元。落實惠農補助資金300餘萬元,直補入戶率10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重點優撫對象38人。五保幸福園1個,床位40個。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曉陽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0個,建制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門,固定電話用戶1100戶;行動電話用戶4100戶;光纜線路總長達90千米,主幹電纜達40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3000個,寬頻接入用戶312戶。 
能源
曉陽鎮有發電企業1家,總裝機容量為5兆瓦,年平均發電量1673萬千瓦時。供氣站1個,液化氣用戶3682戶,燃氣普及率為97%,年消耗液化氣16974立方。 
給排水
2011年末,曉陽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6.4千米,生產能力500噸/日。 
供電
2011年末,曉陽鎮鎮區有高壓輸電線路幹線1條、支線5條,總長度50.6千米,年用電量24萬千瓦時,供電可靠率95%。

鄉鎮資源


曉陽自然資源豐富,除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外,水力、林地、草場、礦產等資源分佈廣泛,境內遍布溪流、瀑布、山澗,多庫灣、水潭、山洞,水清見底,娃娃魚、七彩鯉魚、花紋蛙、黃鱔等隨處可見,水流落差大,水電蘊藏裝機容量,已開發黃蘭溪一級電站、庫區分佈境內,九龍洞電站已動工建設完畢,林區內生態環境優化,生存有獼猴、錦雞、山麝等野生動物,其中馬洋山中獼猴成群,與路人嘻戲,尤為有趣,在明憲宗年間,就有大規模開採銀礦,民諺“三千挑糧客,十萬掘銀人”說的就是當年開展銀礦的盛況,在白雲山中尚遺有多處銀坑洞、通天洞。礦石開採是近採掘重點。

旅遊資源


白雲山
白雲山
曉陽鎮旅遊資源種類豐富,品位高,容量大。依山伴水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和獨特的民間風俗,形成了以山、湖、林、氣象為主的自然景觀和以古文化、民間風情、名勝古迹、革命聖地為主的人文景觀。古文化包括包括宋代謝翱、閩王謝皇后、宋代謝太后等古名勝古名人、古傳說以及宋元時期窖址、奈何橋、蓮泉寺等古建築,“一湖麗水”、“二后陳跡”、“三賢故里”、“四季佛光”、“五件奇珍”(午時蓮、紅豆杉、娃娃魚、獼猴、鴛鴦)、“六朝靈剎”、“七彩神鯉”、“八仙過海”、“九龍洞天”、“十里茶香”等景點景觀遠近聞名。白雲山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曉陽鎮被評為省級生態環保鎮,太后公廳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洞“冰臼”遺跡的發現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得到國土資源部地環司領導的充分肯定:這是一座百年金礦。白雲山風景區規劃為五個景區:蟾溪景區、龍亭峽谷景區、黃蘭峽谷景區、白雲山景區、金鐘山景區,景區總體面積達96平方公里、200多個景點,其中曉陽境內擁有80%以上的景點資源及三分之二的景區面積。景區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社曉三級路硬化全線竣工,景區道路、門樓、景點標識、游步道、停車場、安全防範措施和服務設施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正在申報白雲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與太姥山、白水洋聯合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黃蘭溪峽谷

流經黃蘭峽谷景區境內的黃蘭溪屬穆陽溪的支流下逢溪,長約9km,流域面積為68.6 km²,年徑流量8045萬m³。景區中上游位於曉陽鎮境內,其中落英潭,鐵劍鋒,位於中游。在黃蘭溪峽谷牆平,月斗村段的景區中常有獼猴在峽谷兩岸嬉戲。

九龍洞

位於曉陽南溪村蟾溪上游的九龍洞(官方曰飛天井)和下游穆陽詹溪村的九龍宮為代表。九龍洞深38米,直徑約23米,洞頂口成橢圓,豐水時節瀑布尤為壯觀,瀑布穿潭入石,猶萬馬奔騰長嘯。洞口處有一圓球,曰九龍吐珠。入洞需彎腰從珠下而過。

白雲山

白雲山有三絕:雲海,日出,佛光。倆奇珍:娃娃魚(小鯢),午時蓮。
白雲山雲海
白雲山雲海
雲海,白雲山海拔1448米,山中雲霧繚繞,變幻莫測,似海非海,如波似浪,此起彼伏,萬里雲海,疑是天上。
日出,借用一首詩來描繪此景:崖前極目曉天寬,四海風雲此壯觀。晨霧開時青嶺醉,萬山躍出一輪丹。
佛光,在繆仙峰及鄰近山頭所見之佛光,單體和群體交相輝映,持續時間較長,為國內罕見。
午時蓮,山頂有天池有睡蓮,該蓮十分奇特,逢午時出水,過午即沉。花開時噼啪有聲,婷婷玉立,姣潔無比。
每年的六月初一白雲山最為熱鬧的時候,此時是閩東特有的民俗進香節也就是繆仙公的開道紀念日,因此乃至鄰近縣市成千上萬的香客與遊人不辭辛勞,跋山涉水齊聚白雲山上上香祈願,祈求繆仙公的庇佑和關照。在在信眾上香祈願后必做之事乃在峰頂觀日出。
山頂長年屬霜期,一入秋即天氣就寒,想去那的朋友們一定要多帶衣服。

太后公廳

也稱皇后坊,座落於曉陽村。現存遺跡乃明代重建。為木質宮殿式建築,主體的正中為舞台,兩翼為看台重檐,正面懸掛“太后公廳”匾額一面。主體建筑前方,另有一座小型宮殿式建築,中有匾一面,書“太后”2字,下置石鑼石鼓,石鼓一面刻九圈另一面刻五圈,意味九五之尊!匾兩端原有木雕“聖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該建築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