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常見的頸部疾病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頸部疾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多發生在40~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紊亂引起的。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癥狀多種多樣,可有頭部、眼耳鼻喉部、胃腸道、心血管系統、面部或某一肢體癥狀。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以保守治療為主,少數患者需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可引起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肢體等全身多系統癥狀並存。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可治癒。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所致。

癥狀


●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癥狀繁多,可有頭部、眼耳鼻喉部、胃腸道、心血管系統、面部或某一肢體癥狀。

頭部

● 如頭暈或眩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
● 有時還伴有噁心,少有嘔吐。
● 偶有因頭暈而跌倒。

眼耳鼻喉部

● 眼脹、乾澀或多淚、視力變化、視物不清。
耳鳴耳堵、聽力下降。
● 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水樣鼻涕。
● 咽部有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
● 味覺改變。

胃腸道

● 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

心血管系統

● 心悸、胸悶、血壓變化等。

面部或某肢體

● 肢體發涼怕冷,還可有一側肢體少汗,頭頸、顏面或肢體麻木等現象。

檢查


● 目前關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缺乏客觀的診斷指標,但影像學檢查如頸部X線檢查、CT可顯示有頸椎節段性不穩定,有助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主要依據以下三點:
● 出現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如頭部、眼耳鼻喉部、胃腸道、心血管系統、面部或某一肢體的癥狀。
● 影像學顯示頸椎節段性不穩定。
● 部分癥狀不典型者,行星狀神經節結封閉或頸椎高位硬膜外封閉后,癥狀有所減輕,則有助於診斷。

鑒別診斷


1.耳源性眩暈
由於內耳出現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眩暈。如梅尼埃綜合征、耳內聽動脈栓塞。
2.眼源性眩暈
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3.腦源性眩暈
因動脈粥樣硬化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腔隙性腦梗塞腦部腫瘤;腦外傷後遺症等。
4.血管源性眩暈
椎動脈的V1和V3段狹窄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高血壓病、冠心病、嗜鉻細胞瘤等。
5.其他原因
糖尿徠病、過度勞累、長期睡眠不足等。

治療


● 本病以保守治療為主,少數需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 頸托制動。
● 頸部理療(針灸、推拿等)。
● 可服用神經營養葯、神經調節葯和非甾體類抗炎葯協同治療。
● 頸部熱敷對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癥狀有一定作用。
● 頸背部肌肉鍛煉。

手術治療

● 少數患者,經過嚴格保守治療仍然達不到治療目的,特別是頸椎有畸形,不穩定,可以採取手術治療穩定頸椎,緩解癥狀。

危害


●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頭暈等癥狀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可累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肢體等,導致全身多系統癥狀並存。

預后


●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可治癒,一般經治療后,均可緩解癥狀。

預防


●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搭配。
● 在日常工作中保持正確姿勢,坐位時避免駝背過度低頭。
● 避免外傷、落枕、受寒、過度勞累、強迫體位等不良誘因。
● 每年進行一次體檢,以便於及早發現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參考文獻


● [1]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