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長征

2016年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出品的紀錄片

電視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是我國第一部以國際化視角、採取國際主流敘事理念來解讀“長征”的紀錄片。

這是一部全球範圍內的紅軍長征影像志。攝製組歷時兩年,先後奔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採訪與長征相關的當事人及其後人;採訪包括美國前情報研究副助理國務卿陶涵在內的世界頂級專家;共產國際顧問李德回憶錄手稿、孫中山夫人宋慶齡親筆書信、斯諾原聲錄像、英國傳教士薄復禮採訪錄音、台灣絕密檔案等大批珍貴史料首次曝光。該片於2016年10月17日在央視、湖南衛視、湖北衛視、北京紀實衛視、金鷹紀實衛視及多個網路平台播出。

劇情簡介


震撼世界的長征劇照
震撼世界的長征劇照
電視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是我國第一部以國際化視角、採取國際主流敘事理念來解讀“長征”的紀錄片。
這是一部全球範圍內的紅軍長征影像志。攝製組歷時兩年,先後奔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採訪與長征相關的當事人及其後人;採訪包括美國前情報研究副助理國務卿陶涵在內的世界頂級專家;共產國際顧問李德回憶錄手稿、孫中山夫人宋慶齡親筆書信、斯諾原聲錄像、英國傳教士薄復禮採訪錄音、台灣絕密檔案等大批珍貴史料首次曝光。該片於2016年10月17日在央視、湖南衛視、湖北衛視、北京紀實衛視、金鷹紀實衛視及多個網路平台播出。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推出8集大型文獻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該片由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軍事紀實》團隊策劃拍攝而成,全片共8集,每集50分鐘,總時長400分鐘,採用全高清4K拍攝。攝製組先後奔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拍攝採訪,嚴謹細緻地搜尋關於長征的珍貴史料,打造出了一部史料豐富、採訪紮實、內容詳實、視角獨特、敘事嚴謹、畫面精緻的文獻紀錄片佳作。
據悉,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分為《紅色迷霧》、《鳳凰浴火》、《艱難抉擇、《偉大轉折》、《突出重圍》、《挑戰極限》、《堅定北上》、《精神永存》8集,以長徵發生的時間為敘事順序,以歷史事件的推動者和見證者為切入點,回顧了從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決定實施戰略轉移到1936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重大歷史節點和歷史事件,並創新性地採用國際視角對80年前的這一段歷史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角度新穎、素材豐富、細節鮮活,令人耳目一新,在國內同題材紀錄片中可以說是創新之舉。

職員表


總 策 划劉亞洲 李秀寶 梁偉年
策 划許家明 張 偉 方 勇 張海明 李明華 楊冬權 魏紀奎
歷史顧問曲愛國 鮑世修 秦 利
總 導 演孫繼煉 唐水福 李 軍
總 撰 稿孫曉青
創作總監魏紀奎
執行總導演張姍姍 遲 鵬 張 麗 馮 珈 趙 偉
導 演貟凌婧 余海玉 陳亞琪 高宇婷 薛 欣 李 成
總 攝 影遲 鵬
後方導演周啟立 姚寅子 王 琰 劉魯姍 劉 琪 朱 虹
撰 稿
張姍姍 貟凌婧 張 麗 余海玉 遲 鵬 馮 珈 陳亞琪
高宇婷 薛 欣
主 編侯曉東 苑新景 遲 鵬 張姍姍 彭 超 吳 春
剪輯導演李中海 劉春在 鄢文俊 牛文軒 梁 凱 張忠傑 張學東
攝影(中國大陸)
王敬濤、馬 寧 陶 然 何旭剛 院克岩 吳宇強
梁 凱 宋金龍 鄒吉亮 李仁鵬 柳向平 郭宗甫
高子坤 鄧光輝
攝影(中國台灣)孟翔羽 許志清(中國台灣)蔡憲宗(中國台灣)
攝影(中國香港)吳宗陽 劉金梁
攝影(美國)劉金梁 鄒吉亮 孟 濤
攝影(英國)郭 雷 何旭剛
攝影(德國)劉金梁 王敬濤
攝影(法國)吳宗陽 王 超 劉金梁
攝影(瑞士)劉金梁 王敬濤
攝影(俄羅斯)院克岩 吳宇強
攝影(日本)吳宗陽 郭炳前
攝影(新加坡)遲 鵬
攝影(澳大利亞)吳宇強 孟翔羽
搖臂趙 磊 胡 斌 鄒吉亮
圖片攝影花 兒 甄 潔
視覺創意張發財 姜星辰 李 髯
航 拍
遲 鵬 劉維明 郭宗甫 劉 洋 柳向平 吳宗陽 倫天洪
李亞男 曾榮裕(中國台灣)孫振濤 王海豹
動畫創作
鄂藝農 蘇楊熙 張 悅 吳 憂 姜 山 邢 斌 王雁波
左宏達
翻譯(國內部分)
萬曉利(英)邱曉彤(英)王小娟(英)王星蘭(英)
李 朔(德)何佳佳(德)丁雪洋(德)丁亞如(法)
侯 楠(法)劉宇婷(法)宋碧珺(法)王 慧(日)
北外白勺翻譯組(俄)賈超然(俄)景伯龍(英)
翻譯(國際部分)楊 傑(美)倫天洪(美)劉婧飛(英)薛妍敏(英)
李彥昌(英)周曉泉(英)黃 穎(德)、傅景庚(瑞)
宋 戈(澳)彭正祥(俄)徐 珂(法)劉曉棠(法)
吳 桐(日)谷雪妮(日)黃 進(英)史 蘭(英)
資料統籌劉 琪 梁 凱 李佳學
網路編輯薛夏楠
解 說蘇 揚
責任編輯李 臻 李 菁
音 樂吾愛吾樂 名座雲雀
音樂編輯張玲玲
國際協調
張 傑 李 臻 劉 琪 劉魯姍 王 琰 王東鋒 王 芳
宋 傑 杜 娟 喬 松
技術主任胡偉群
技術支持張 斌 劉元鋒
制 片包永志 李 臻 秦炳海 柳向平 王東鋒
製片主任周凱兵 李 遠 倪玉江
制 片 人魏紀奎
監 制
王 靜 蒲 西 王茂亮 許家明 陳 飈 方 勇 吳 彬
宋兆成
總 監 制唐水福

音樂原聲


類型曲目作詞人作曲人演唱者
主題曲《漫漫長路》玉鐲兒欒 凱黃綺珊

幕後製作


多項珍貴歷史資料首度公開
劇照
劇照
美國國家檔案館、俄羅斯國家政治歷史檔案館、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日本外交史料館、澳大利亞國立圖書館、瑞士蘇黎世檔案館……作為中央電視台軍事節目中心出品的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獻禮作品,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首先將鏡頭對準了這些館藏的一卷卷或者一幀幀從未披露的珍貴歷史資料。
紅軍長征開始前一個月,時任中共臨時中央總負責人的博古發給共產國際執委會一份絕密電報,這份靜靜沉睡了80年的電報到底寫了什麼內容?在中國台灣曾經的情報單位,一批剛剛被解密的資料如何真實生動地還原紅軍長征之前的生活面貌?在湘江戰役中錯失良機的紅軍主要指揮員李德,為何在他曾生活過13年的家鄉——德國東部的小鎮伊斯馬寧卻無人記得?而全球範圍內首次公開的,1939年李德在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監察委員會調查時親手撰寫的“關於我在中國工作的錯誤”報告檔案中,他是如何正視自己曾經犯下的軍事錯誤?在美國堪薩斯城的密蘇里大學分校,記者如何找到埃德加·斯諾80年前在陝北採訪時的珍貴原聲錄像?作為第一個進入陝北的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又如何描述他眼中的紅色隊伍?1936年12月,法國出版的《救國時報》上刊登了名為《雪山草地行軍記》的長篇報道,外界為何是在一年後才知曉它的詳細過程?在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中,這些問題都將一一得到解答。
最為珍貴的是,攝製組還通過種種渠道取得了極其珍貴和首度公開的文件和視頻資料:英國傳教士薄復禮講述被紅軍俘獲經歷錄音、李徳“反省錄”手稿、日本“極秘”文件、宋慶齡親筆書信、埃德加·斯諾原聲錄像……一件件歷盡艱辛尋找查證的歷史資料將首度通過熒屏向全世界公開,用電視畫面為您還原真實且鮮活的長征原貌。
國際視角全新解讀長征往事
珍貴史料佐證歷史的同時,今人對歷史的解讀也有了全新的視角。為此,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將切入點放在投身長征事業的外國當事人和調查長征歷史的記者、史學家身上,通過追隨他們的腳步,有機串聯和梳理起長征的進程和紀錄片的脈絡,為觀眾呈現了一種完全不同的長征解讀方式。俄羅斯著名學者、 《毛澤東傳》作者潘佐夫;英國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院院長方德萬;美國前情報研究副助理國務卿陶涵;美國歷史學家、《毛澤東傳》作者羅斯特里爾;法國歷史學家、《毛澤東:雄關漫道》作者阿蘭·魯林;日本愛知學院教授菊池一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現代歷史檔案館副館長丹尼爾·涅里希;德國海德堡檔案館館長彼得·布魯姆;美國著名記者斯諾親屬;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伯里之子;美國資深外交官謝偉思之子;著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侄女,以及好萊塢著名音樂人藍強;好萊塢著名演員白靈等……這些世界頂級專家學者、歷史見證者、他們的後人以及影視明星,會通過自己的描述為我們展示一個外界眼中與眾不同的長征。
《紐約時報》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影響下,為何於1984年帶著心臟起搏器還要堅持重走長征路?2016年,索爾茲伯里的兒子兒媳帶著他未完成的心愿再次來到中國,又能夠探尋到80年前長征路上怎樣的真相?唯一一位跟隨紅軍長征的西方人——英國傳教士薄復禮,是如何描述他眼中的長征和這支紅色軍隊的?在創作《毛澤東傳》的俄羅斯學者潘佐夫的筆下,毛澤東又是一位怎樣的軍事家和領導者?曾創作“哆啦A夢”的日本漫畫家藤子不二雄,為何創作漫畫《毛澤東傳》?在他筆下的長征又會呈現怎樣的畫面?埃德加·斯諾的侄孫、33歲的美國青年安磊柯,為何要利用休假時間來中國體驗長征路騎行?通過這些外國人的視角重新審視80年的長征,不難發現,那場曠日持久的軍事行動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也早已通過各種方式震撼了整個世界,讓全世界都對中國投來關注的目光。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的映襯下,毛澤東在《憶秦娥·婁山關》中面對失利和困難的從容不迫如今讀來更顯胸懷博大。那場震撼世界的長征已經在80年前取得了勝利,而80年後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精神財富閃耀至今,還會一直延續下去。

作品評價


劇照
劇照
蒼茫沉雄,繁複綿長,殘陽映血,曉峰柱天。
——這是筆者觀賞8集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浮現於腦海的一組意象。
長征,人類歷史的奇絕之筆,偉大精神的巨幅抒展,總是這樣令人百看不厭,常看常新。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軍事紀實》團隊,歷時近兩年,分赴12個國家和地區攝製的這部以國際化視野反映長征的紀錄片,旨在通過眾多人物、眾多史料、眾多思考,對紅軍長征的歷史碎片予以時空聯接和精神重塑,其《紅色迷霧》《鳳凰浴火》《艱難抉擇》《偉大轉折》《突出重圍》《挑戰極限》《堅定北上》《精神永存》8集400分鐘的片長,把歷史細節與宏大敘事相結合、個人命運與國家沉浮相勾連,立體地展現出一幅氣勢磅礴、宏闊遼遠的歷史長卷,把“紅軍萬里長征”所蘊含的意義、價值,既韻味悠深又酣暢淋漓地展現給億萬觀眾,使人們在現實與歷史的情感迴路中,盡情享用飽經磨難的紅軍將士奉獻給中國和世界的寶貴精神財富。
探尋:旁觀與當事的角度交匯,使歷史的顯影更為清晰
劇照
劇照
紀錄片的魅力在於真實。
80載時光流轉,關於長征那段紅色記憶已漸漸被歲月淹沒。在希望與死亡交織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到底還隱藏著多少歷史細節和故事?當年的親歷者已日漸稀少,面對長征,還能講什麼?
“重複是紀錄片創作之大忌。數十年來,描寫和歌頌紅軍長征的文藝作品不勝枚舉。稍不用心就會步入老套。”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專題部主任魏紀奎介紹說,“一開始我們就把藝術創新作為本片的標高,採取最具開創性的新視角來講述長征。此次,我們沒有重複以往的任何講述方式,而是以一種國際化視角與當事者視角交互印證,廓清歷史迷霧,從而清晰地顯影、解讀‘長征’這一恢宏史詩。”
果不其然,從第1集《紅色迷霧》開篇,創作者們就把觀眾的目光引向了德國柏林,像是尋找長江源一樣尋找到長征鮮為人知的起源——漢斯·馮·西克特將軍、奧托·布勞恩,這兩個早已作古的德國人,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分別加盟國共兩黨軍隊,前者是蔣介石專門請來的軍事顧問,後者是共產國際派駐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的軍事顧問(李德),他們分別參與策劃、指導過國民黨軍隊和中央紅軍的生死對決,結果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被迫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拋出這個引子,無疑高挑出一個懸念:長征怎麼會與兩個德國人密切相關呢?
就在觀眾思索的當口,鏡頭一下切換到美國。這回是兩個美國人——埃德加·斯諾、哈里森· 索爾茲伯里。在美國紐約世界最大的出版集團——美國蘭登書屋總部, 1938年1月,34歲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撰寫的《紅星照耀中國》在這裡修訂出版。此書在英國和美國的出版發行,第一次將中國共產黨人及其所經歷的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呈現在世人面前。
然而,由於時間以及戰爭因素,在《紅星照耀中國》出版后,作者埃德加·斯諾卻因終身沒有寫出一部記述長征全過程的專著而留下遺憾。50年後的1984年3月,75歲高齡且佩戴著心臟起搏器的美國記者索爾茲伯里,毅然攜夫人夏洛特來到中國重走長征路。他用實地探尋所著的30萬字《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1986年出版,作者以20世紀沒有“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之喟嘆,終於把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開篇語中提到的“他們怎樣生活?怎樣戀愛?怎樣穿衣?怎樣吃飯?”一連80個問號拉直。
劇照
劇照
接下來,全片以《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及作者重走長征路軼事為主線,從江西於都河畔的大轉移出發,探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是如何被改寫?編導將攝製組採訪到的大批當年投身、著迷於中國長征事業的外國當事人及嫡系親屬,如加拿大科學家伊麗莎白,美國前情報副助理國務卿陶涵,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後人,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伯里之子,美國資深外交官謝偉思之子,著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侄女,世界頂級專家學者等人對長征的觀察、理解,與紅軍老戰士、紅軍將士後代的回憶講述,以及美、俄、英、法、德、澳、日、台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檔案史料(如首次曝光的李徳手稿、日本“極秘”文件、宋慶齡書信、薄復禮採訪原音、斯諾原聲錄像等),相繼呈現,互為印證。旁觀者以外部視角客觀而深入地解讀“長征”對世界的影響,當事者則以自己和父輩的親身經歷真實地再現長征途中的種種風險和挑戰。這些在對“湘江之戰”“通道轉兵”“遵義會議”等紅軍長征重大事件的揭秘、闡釋上,都有多角度的觀照和時空的回放。
在人物、故事、史料的有序交織中,長征講述漸次推進,觀眾心中的懸念一一釋然。如,關於兩個德國人和長征的關聯:德國著名軍事家、一級上將西克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后升任國防軍總司令,是改組德國陸軍的中心人物,被譽為“二戰德軍之父”。1934年4月,擔任蔣介石軍事顧問團團長的西克特,指導蔣介石開辦廬山軍官訓練團,專門針對紅軍的戰術和贛南的地形進行野外演習訓練。而“一戰”時,在德國軍隊服役的李德還是一名下士,28歲那年在世界四大軍事名校之一的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接受了正規而系統的軍事理論教育。或許,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就因為這兩個德國人走上前台預示了結局。面對強敵,李德主張“以火力對火力,以碉堡對碉堡”。國民黨的碉堡是鋼筋水泥,共產黨的碉堡是泥土、木頭。國民黨的火力有大炮、有機槍,上面還有飛機,共產黨的火力就只有輕機槍、步槍、手榴彈。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央紅軍根本無法突破敵人的碉堡。時任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把這種固定在陣地上拼消耗的作戰方式,比喻為“叫花子來跟龍王比寶”。
湘江一戰,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傷亡至3萬餘人。英雄的鮮血澆醒了迷茫中的紅軍將領,大家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否則紅軍只有死路一條。
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道,“不久后就有人說,紅34師全軍覆沒時發出的最後幾陣震顫的槍聲和紅軍輜重大隊沿途百里散落裝備的慘狀,就已經宣告了中共臨時中央總負責人博古、共產國際顧問李德統治的結束。”
作為美國人,索爾茲伯里看待這場戰爭有他不同的視角。面對紅軍第34師的隕落,索爾茲伯里不僅看到了悲壯,更看到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希望。
這就不難理解歷史為何選擇了主張游擊戰的毛澤東了。而後來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一連串“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精彩運用,無疑對長征勝利作了最好的註腳。
檢視:生動與精細的紀實敘述,使基因的脈絡更加紅艷
歷史是安靜的,同時也是火爆的。
二者之間的轉換展現,需要紀錄片創作者用專註的精細和激情的生動去實現,從而使紅色基因的脈絡呈現得更加紅艷。
80年前的紅軍長征,在歷時兩年的奔波征戰中,可以想象,這樣極度艱難的環境下,能多少史料需要“留存於世”。當年的紅軍將士為了理想和信念,走上了一條不知道是死是活卻坦然走下去的征程,80年光陰過去,他們本應被今天的人們更好地銘記。於是,軍中電視人,進行了一次電視紀錄片創作史上的“長征”:國外姑且不說,國內據統計,截至到2016年6月,仍然健在的老紅軍共有33位,其中,最年輕的92歲,最年長的108歲。攝製組歷時兩年,採訪了數十位健在老紅軍,真實記錄了一段段鮮活的歷史。
在8集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中,首次披露大量一手素材,揭秘一段段鮮為人知的跨越國界與時空的感人故事,從而搭建出一部全球範圍內的——紅軍長征影像志。
質樸的史料,如綿密的針腳,而又分明是歷史的印跡,點綴在富含激情與力量的娓娓講述之中。最終呈現的,是“長征”中所蘊含的足以震撼世界、讓全人類普遍認可的信仰的力量。
“歷史是現實的鏡子。最輝煌的歷史,總是在逆境和絕境當中創造出來的。”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主任唐水福說,“通過今天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我們可以感知長征的巨大影響,如果沒有長征,沒有中共這一次成功的戰略大轉移,就不會有後來的這一切。這就意味著:從長征勝利的那一天起,中國共產黨已經完成了基因上的改造,中國今天的命運就已經決定。那麼,今天還在繼續長征的中國人最需要繼承和破譯先輩們怎樣的基因密碼。數十年來,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無數人用一種朝聖般的虔誠,解讀人類史上的那段歷史壯舉,留下了諸多不朽的藝術作品。我們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傾力推出的8集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目的是從全球範圍對中國工農紅軍用鮮血和生命創造的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紅色基因進行發掘、打造、傳承、傳播,讓偉大的長征精神惠及全人類。”
任何歷史,都是人的歷史。紀錄片創作,既需要以靈敏的觸角深入歷史,更需要用客觀的眼光去檢視價值。《震撼世界的長征》第2集《鳳凰浴火》中生動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為了徹底“剿滅”中央紅軍,1934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召開秘密軍事會議。在德國將軍西克特的參謀下,蔣介石著手實施“鐵桶計劃”,即:在瑞金四周構建起30道鐵絲網、30道封鎖線,形成以瑞金為中心、半徑150公里的包圍圈。為防止中央紅軍突圍,該計劃還配備了1000輛軍用卡車快速運送部隊實施機動截擊,以求在一個月內將中央蘇區的紅軍徹底消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和紅軍幾乎到了生死存亡的絕地。但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會議結束的當天晚上,“鐵桶計劃”的全部絕密材料就落到了共產黨人手裡。地下黨員項與年,敲掉自己的四顆門牙,化妝成乞丐,於10月7日將這一絕密情報送到了中央蘇區。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博古、李德等人決定中央紅軍主力在10月底或11月初實行戰略轉移,沿紅6軍團西征路線,到湘西與紅2、紅6軍團會合,伺機實施反攻,重新奪回根據地。1934年9月26日起,國民黨“圍剿大軍”開始向中央蘇區中心區發動進攻,並擬定了10月14日總攻瑞金、寧都的計劃。在缺乏主動出擊的思想指導下,眼見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博古、李德等人決定提前實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17日,夕陽西下,秋風瑟瑟,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八萬餘人從於都、花橋等10個渡口,踏著浮橋,跨過於都河,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
歷史決定個體的命運,更決定於個體的選擇。
在《鳳凰浴火》中,編導者還讓紅軍第34師100團團長韓偉之子出鏡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湘江之戰中悲壯故事:1934年12月1日中午,當軍委縱隊終於渡過湘江時,完成了所有殿後任務的紅五軍團第34師,已經陷入敵軍的層層包圍。眼看渡江無望,從一個距離湘江鳳凰嘴渡口還有70公里的小村落里,他們開始向與中央紅軍完全相反的方向突圍。
怎麼辦?如果部隊繼續向湘南撤退的話誰也走不脫,於是紅34師指揮員決定,分頭突圍。師長陳樹湘命令第100團團長韓偉說:你率師的主力繼續東返湘南,我率領101團的余部做最後的掩護。其實,誰都明白,最後的掩護意味著什麼。結果韓偉說:你是師長,只要你還在這個師他就在,你帶著主力部隊東返湘南,我帶100團做最後的掩護,把敵人引開,萬一突圍不成就誓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結果團長韓偉被敵人包圍,為了不被俘虜,他帶著戰友們跳下了懸崖。師長陳樹湘在突圍的過程中受傷被俘,在被押解去往湖南的路上,他生生扯斷自己的腸子自盡。此後,敵人竟割下他的頭顱掛在長沙小吳門的城牆上。就這樣,紅軍後衛師師長用最為悲壯的方式,向世界宣告紅軍的英勇不屈與非凡的戰鬥意志。
在《震撼世界的長征》中,紅軍勇敢無畏的犧牲精神在長征中可以說比比皆是。如,當陳誠率領“圍剿”大軍佔領瑞金時,這裡早已是人去樓空。為掩護中央紅軍轉移,堅守中央蘇區的紅24師以及地方部隊1.8萬人在項英、陳毅等人的領導下,以富於自我犧牲的精神大造聲勢、吸引敵人。如今,生活在北京的紅軍老戰士蔣本興,當年是紅28軍的一名連長,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以後,他們部隊奉命堅守根據地開始了3年游擊戰爭。
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特意轉述了陳毅描述那段經歷的話:從那時起,我們就像野獸一樣生活。
事實就是這樣,紅軍將士為著心中的信仰,以鐵的信念生髮的紅色基因像種子一樣播撒在長征路上,並一代代傳承至今。
發現:解構與重塑的意義再造,使精神的價值更覺厚重
紀錄片的靈魂,在於對紀錄對象的故事性表述,而真實細節的抓取,是故事豐滿的關鍵所在。
編導者在策劃構想中寫道:片名叫《震撼世界的長征》,那麼能夠震撼人們心靈的到底是什麼?是戰場傳奇?人物命運?一支衣衫襤褸的軍隊不屈不撓的信仰?總之,震撼世界必須從震撼心靈開始,絕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心靈,而是全人類的心靈。人是精神文化的活的載體,震撼世界是從震撼人心開始的。
面對紅軍長征這個重大歷史題材,其事件本身空前龐雜而壯闊。1934年10月從瑞金出發——衝破四道封鎖線——挺進湘西——轉兵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意義: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1936年10月甘肅會寧,兩年時間,總共兩萬多里的征程,紅軍從出發時的25萬餘人,銳減至三軍勝利會師時的4萬餘人,其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啊!
如此豐富的素材,鏡頭是永遠取之不盡的。因此,在歷史題材創作中,擷取、遴選可用的史料是反映歷史的出發點,還需要依託於可靠、富有責任感的歷史性評斷,才能為觀眾提供更多令人信服的事實和有價值的信息,強化真實感,達到揭秘之效,提升作品的文獻性品格。
《震撼世界的長征》編導者們從心靈出發,深懷著一顆虔誠之心,在感動自己的同時去感動觀眾。首先,在故事結構上,將萬里長征分為8個片段予以呈現:在《紅色迷霧》中探詢長征的起源及長征精神吸引世界目光的原因所在;在《鳳凰浴火》中求解湘江血戰帶給紅軍的反思及轉機;在《艱難抉擇》中苦尋紅軍出路;在《偉大轉折》中確立前進方向;在《突出重圍》中創造戰爭奇迹;在《挑戰極限》中驗證生命能量;在《堅定北上》中彰顯正確道路;在《精神永存》中再造奮鬥榮光。而在每一片段中,依據事件本身牽涉的人和物,讓旁觀者(如,美國記者《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的作者索爾茲伯里的後人、俄羅斯著名學者《毛澤東傳》作者潘佐夫、法國歷史學家《毛澤東:雄關漫道》作者阿蘭·魯林等人)和當事者(如紅軍將士本人或後代)紛紛出鏡,或自述,或轉述,或讓檔案文物說話,以同期聲和解說、字幕交替出現,於細緻入微的講述中,佐證事件的真實性,表明其意義所在。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在《偉大轉折》中,關於遵義會議如何確立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的過程。
攝製組在貴州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採訪到102歲的王道金老人。他得知攝製組要來,特意換上了嶄新的紅軍服。每一個想要了解遵義會議真相的人都希望能採訪到這位老紅軍,因為他是為數不多的遵義會議的見證者。
1935年初,中央紅軍佔領遵義,把幾十萬敵軍遠遠甩在烏江以東、以南地區,既為部隊贏得了短期休整的機會,更為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創造了必要條件。
王道金當時擔任紅三軍團警衛連長:我那個時候當連長,當警衛連長,就是知道要到遵義開這個會,但是這個名稱,那個時候也沒有對下面這樣說,中央軍委說三軍團的重要任務是要保證遵義會議開得好,白天晚上都要放哨、警戒。
而美國歷史學家《毛澤東傳》作者羅斯特里爾則寫道:毛澤東到了遵義之後,他就尋求(志同道合的)盟友,審視(紅軍遭受的)失敗,(紅軍)為什麼會從江西被趕走?為什麼湘江戰役有這麼大的損失?
毛澤東的反思正是紅軍一線指揮員的困惑。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始於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後期對“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產生的不滿情緒,此時達到頂點。許多紅軍將領直至基層幹部戰士,從紅軍創建以來的經驗教訓中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了。要求改換領導、改變軍事路線的呼聲漸起。
在此前的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上,博古和李德勉強同意改變進軍方向,但對造成巨大傷亡的軍事指揮問題隻字不提,這令毛澤東格外焦慮卻又耐心地做著爭取支持的工作。
美國歷史學家《毛澤東傳》作者羅斯特里爾又寫道:曾經有人問他(毛澤東),有沒有自己代表少數人意見,無法勸服多數人的時候。他說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要等待,不能放棄。
多年之後,《毛主席語錄》里曾經有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話:真理有時候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然而當時,對於毛澤東來說,他需要一個說服眾人的機會。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編導運用人物講述、史料旁證、原址再現等多線交織的結構方式,把遵義會議這個決定黨和紅軍命運的轉折點,全景式地展現給觀眾。尤其重要的是陳雲記錄遵義會議手稿的展示,這份1957年從俄羅斯運回中國的手稿檔案問世,使遵義會議的諸多謎團才逐漸被揭開。
這份手稿是會議結束後向全軍傳達會議精神時,由陳雲親手寫的傳達提綱。提綱中清晰地記載遵義會議持續了3天,並最終作出如下決定:
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
指定洛浦(張聞天)同志起草決議,委託常委審查后,發到支部中去討論;
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
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手稿記錄的歷史表明,遵義會議提高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中的地位,結束了博古、李德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這些內容,是我們目前所見的遵義會議最完整的詳細記錄。
而中國攝製組在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找到的李德所有檔案(全球範圍內首次公開)及其後來李德所著回憶錄,也從一個側面對遵義會議提供了旁證。
距離產生美。重大歷史事件,也需要拉開時間的跨度,才能摒棄局限和偏見,讓人性之光更加美麗奪目。時光流轉,當年持不同政見、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觀點的人,也對長征的意義、價值重新打量。所有的指向,都是對紅軍長征勝利的精神探究和價值確認。從這個意義上說,《震撼世界的長征》對長征精神的重塑,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範本。
(作者:余彥隆)
長路漫漫,夢想從不曾停下腳步
——寫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獻禮紀錄片《震撼世界的長征》播出之際
士言工作室 魯晨
“當時光將一切慢慢凝固/心依舊柔軟如最初/多少傷痛依然全部捧出/萬水千山把夢追逐……往事回放 一幕一幕/夢想從不曾停下腳步”。
當黃綺姍那富有時空穿透力的嗓音,震撼著穿透我情感與思維的時空時,我的眼前,是一幅幅從不曾幻念過的情景。是的,是那些從不曾停下的腳步,從不曾駐足的隊伍,從不曾屈服的身影,從不曾暗淡的精神,在萬水千山、叢林溝壑間,在硝煙戰火、血泊橫流里,前行,前行,前行……
像不約而同,像約定俗成,像為了完成某種視角的見證,當時間引領我們共同翻曬某一段歷史的時候,那些風景,那些音容,以及那些錯落于山谷河越間的浪漫與詩情,那些跌宕於腦海心田裡的悲歌與長風,是否也依然纏繞在夢想的身側,倘佯於頭頂的青空?
在歷史冷靜而清晰地注目下,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還原一個真實而溫暖的眼神。
以及,還歷史一個更為立體與從容的回聲。
氤氳於《震撼世界的長征》里裡外外的,都是這個深秋最濃郁的情愫,最厚重的追思。
以及,那一幅幅取景更為別緻,卻底色純正的倒影。
這是一系列傾注了太多情感與追求的偉大建築。
從構思到設計,從圖紙到操作,從選材到製作,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的景仰與尊崇,都見證著參與者對自身工作狀態與精神追求的責任與付出。
兩年時間,由虛到實,由中到外,由全軍電視宣傳中心的兩屆黨委到具體員工,由涉及拍攝的每一個地點到每一件器材,都被賦予了一種比技術本身更嚴苛的素養:
以世界的眼光,國際的視角,平視長征,透視長征,當然,也精觀長征,微觀長征。
從而,完成這一更具立體效應的長征圖景。
從而,合成這一更具人文效應的長征情景。
從而,拼成這一更具國際效應的長征盛景。
在這裡,事實是一道道更多維的風景,風景也是一件件更多維的事實。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印證著宣傳中心專題部魏紀奎主任與其團隊的艱辛與汗水,也同樣印證著新的長征者們對真相的求索與瞻仰。
美國前情報研究副助理國務卿陶涵;美國歷史學家、《毛澤東傳》作者羅斯特里爾;法國歷史學家、《毛澤東:雄關漫道》作者阿蘭·魯林;美國記者斯諾親屬;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侄女等……這些世界著名專家學者、歷史見證者及他們的後人,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描述,為觀眾展示著又一個外界眼中與眾不同的長征。
看吧,這些真實存在過的事實,雖歷經時空變幻,卻依然栩栩如生:
英國傳教士薄復禮講述被紅軍俘獲經歷錄音、李徳“反省錄”手稿、日本“極秘”文件、宋慶齡親筆書信、埃德加·斯諾原聲錄像……
一件件歷盡艱辛尋找查證的歷史資料,將首度通過熒屏向全世界公開,還原那個血火交織原汁原味的長征。
歷史充滿了溫暖,歷史也同樣冰冷刺骨。
對於任何一段歷史,我們能基於真相所選擇的,只有視角。
但這裡的視角是公開而坦誠的,當然,也是蘊含著人性光熱的。是的,這裡的長征,噴薄著人世間更為真實的生與死,黑與白,冷與暖,真與假,甜與苦,情與愛,血與淚,哭與笑……
《紅色迷霧》《鳳凰浴火》《艱難抉擇》《偉大轉折》《突出重圍》《挑戰極限》《堅定北上》《精神永存》。
這8個縱橫交錯的時空片斷,有如8片精美的歷史貝殼,串起了長征的另一面峰顏,也立起著長征一如既往的高度。
展開《震撼世界的長征》這幅宏偉畫圈,鮮活地躍動於我們眼前的,是一部以國際化視角、採取國際主流敘事理念來解讀“長征”的立體化經典之作。
在這裡,你會看到什麼呢?
你會看到——
偉大的領袖,偉大的士兵;偉大的隊伍,偉大的個人;偉大的事業,偉大的情懷;偉大的精神,偉大的信仰;偉大的民族,偉大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