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二級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是重慶交通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理事單位、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單位、中國智能交通車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評價資質單位、全國運輸與物流院校教學示範基地。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創辦於1982年,前身為道路運輸管理系。2003年,成立交通運輸學院。
根據2021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5個教學系,開設5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1個;有教職工112人,其中專職教師78人,實驗教師9人,專職政治輔導員11人,管理人員14人,在校本科生2100餘人,博碩士研究生500餘人,在站博士后22人,其中外籍博士2人。
舉辦活動
學院重視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建成了交通運輸工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兩支重慶市教學團隊,獲得市級教學成果獎4項。設有“新國線”等4項獎助學金,每年主辦“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等選拔賽。近5年本科生獲得各類國家競賽獎勵40餘項、授權專利50餘項,畢業生在交通運輸行業廣受歡迎。
學院擁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工程碩士授予權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建有“交通運輸工程”、“山地城市交通系統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與新國線運輸集團公司共建重慶交大道路運輸研究院。實驗室面積3500m2,擁有PTV、車輛動態測試系統、綜合運輸模擬系統等國內先進的軟硬體設備260台套,總值達2500餘萬元。學院在車輛節能及污染控制、交通與車輛安全、車輛運行品質及智能控制、交通系統規劃、交通管理與控制、山區道路交通流理論及應用、交通信息系統、交通環境工程、智能交通系統領域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和較高的研究水平。近5年來,先後承擔包括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40餘項,科研經費達5000餘萬元,發表論文600餘篇,被收錄200餘篇,出版專著與教材20餘部。
厚德崇學,和諧交通。交通運輸學院廣大師生員工開拓創新,開放求是,團結協作,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為交通行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努力把交通運輸學院建成為新經濟體系下交通人才的搖籃,交通科技的沃土,交通行業的智庫。
1951年,創辦交通學科培養道路專科人才。
1960年,開辦道路工程專業。
1982年,設置交通運輸管理專業。
1984年,設置汽車運用工程專業。
1985年,獲批道路與鐵道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1996年,獲批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1997年,設置交通運輸專業。
2000年,設置交通工程專業。
2001年,獲批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權。
2003年,成立交通運輸學院。
2004年,獲批重慶市“載運工具運用工程”重點學科。
2006年,獲批道路與鐵道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獲批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設置航運管理專業。
2007年,交通運輸專業獲批重慶市特色專業。
2008年,交通工程專業獲批重慶市特色專業;獲批中國物流教學十大創新品牌院校。
2009年,獲批全國運輸與物流院校教學示範基地;設置汽車服務工程專業。
2010年,交通運輸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1年,獲批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交通運輸專業獲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試點專業。
2012年,獲批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置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
2013年,航運管理專業更名為交通管理專業。
2017年,獲批交通運輸工程重慶市一流學科。
2019年,交通運輸、交通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根據2021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運輸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智能交通系、航運管理系、汽車服務工程系5個教學系,開設交通運輸、交通工程、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交通管理、汽車服務工程5個本科專業。
根據2021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12人,其中專職教師78人,實驗教師9人,專職政治輔導員11人,管理人員14人。有教授29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導師18人,具有博士學位60人。有“柔性引進國家級人才”3人,重慶市英才計劃“名師名家”1人,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4人、青年學者3人,重慶市英才創新領軍人才2人,交通運輸部科技英才3人,海外巴渝引智計劃1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9人,中國公路學會道路工程分會副理事長1人,教育部專業教指委委員2人,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2人。
重慶市級教學團隊:交通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汽車服務工程課程群教學團隊
根據2021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重慶市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重慶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試點專業,1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重慶市“智慧交通”眾創空間。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交通運輸、交通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交通運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交通運輸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試點專業:交通運輸
重慶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汽車服務工程等
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慶市交通運輸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重慶市級特色專業:交通運輸、交通工程、汽車服務工程等
精品課程 | |
類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一流課程 | 運輸組織學 |
根據2021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1個,1個重慶市重點學科,1個重慶市一流學科。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交通運輸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點: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等
一級學科碩士點:交通運輸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道路與鐵道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等
專業碩士授權領域:交通運輸工程
重慶市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重慶市一流學科:交通運輸工程
根據2021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5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科研平台:重慶市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實驗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統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山區道路複雜環境“人-車-路”協同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綜合交通大數據應用技術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聯建)、重慶市城市交通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建)、國家山區綜合智能交通技術創新中心、重慶市山區綜合智能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獲獎 | |||
獎項名稱 | 獲獎等級 | 獲獎項目名稱 | 年份 |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 | 廢輪胎修築高性能瀝青路面關鍵技術及其工程應用 | 2005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對外科學技術合作獎 | 一等 | 道路用廢舊瀝青活性恢復及低碳節能施工技術研究 | 2019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一等 | 山區複雜幹線公路人車路協同理論與交通安全主動防控技術 | 2020 |
中國自動化學會科學技術獎 | 一等 | 複雜路網下高速鐵路調度之後優化控制技術與工程應用 | 2018 |
重慶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 | 山地環境複雜道路駕駛行為感知與決策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8 |
重慶市發展研究獎 | 二等 | 關於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重慶)重要作用的對策研究 | 2017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物聯網+ 環境災變自動監控產業鏈及在長江經濟帶的開拓應用 | 2016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低等級公路安全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示範 | 2018 |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基於人-車-路(環境)協同的山區複雜道路駕駛行為動態決策模型及應用 | 2017 |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山區公路沿河路基災變機理及防災減災技術 | 2017 |
重慶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三等 | 大摻量廢舊瀝青混合料廠拌熱再生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7 |
重慶市發展研究獎 | 三等 | 重慶市九龍坡區城鄉一體化交通樞紐社會經濟適應性評估及綜合對策研究 | 2017 |
重慶市發展研究獎 | 三等 | 兩江新區產業規模與交通運輸網路服務能力匹配性研究 | 2017 |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三等 | 貴州省山區公路現場冷再生與重複冷再生技術應用研究 | 2017 |
中國航海學會科技成果獎 | 三等 | 基於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船舶設備備用投資與維修優化策略研究 | 2016 |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 | 三等 | 山區複雜路形駕駛行為動態感知與智能決策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8 |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 | 三等 | 山地城市幹線交通運行特徵分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2019 |
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 | 三等 | 基於通勤出行職工身份識別的公共交通補貼及其最大化利用 | 2018 |
貴州省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 | 二等 | 貴州省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連續長大下坡路段避險車道設計研究 | 2019 |
長江航務管理局科技成果獎 | 一等 | 長江海事現場執法責任邊界研究 | 2018 |
長江航務管理局科技成果獎 | 二等 | 我國港口建設費征管理論創新與示範 | 2019 |
● 文化活動
根據2021年12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舉辦2021年“重慶交大安科院杯”交通科技大賽、2021年重慶交通大學第五屆智能交通創新與創業大賽,舉辦第六屆汽車故障診斷大賽。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楊林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何兆益 |
紀委書記 | 李建東 |
黨委副書記 | 劉增福 |
副院長 | 劉唐志、陳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