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炎

譚敦炎

譚敦炎,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中國植物學會“先進工作者”“新疆青年五四獎章”自治區“優秀教師”,烏魯木齊市“十大優秀青年”。

人物經歷


1963年9月出生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現任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結構與生殖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及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民盟自治區委常委兼科技委員會主任,《植物分類學報》(SCI源刊物)編委。1987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生物系,1995年破格晉陞為副教授,2000年晉陞為教授並首批入選新疆農業大學“特聘教授”,2002年入選新疆農業大學植物學學科帶頭人。曾獲得中國植物學會“先進工作者”、“新疆青年五四獎章”、自治區“優秀教師”、烏魯木齊市“十大優秀青年”及首屆“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獎10餘項。獲得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自治區優秀論文獎等科技成果獎5項。主要從事植物生殖生物學、植物資源學和植物系統與演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主持各類科研項目1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5項(包括重大研究計劃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攻關項目等其他國家級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8項。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植物生殖生態學理論研究,對新疆雪蓮阿魏紫草以及準噶爾荒漠短命植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新疆在該領域的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雪蓮人工種植基地及野生鬱金香種質資源圃,中央電視台第七、第九、第十及第十二頻道“走進科學”“科技苑”“西部新聞”等欄目都進行了專題報道。新疆電視台、新疆日報、新疆經濟報、北京科技報及新疆人民廣播電台等眾多媒體也進行了專題報道。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參編專著2部;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8名,現有在讀博士生4名、碩士生10名。

科研情況


主持課題

(1)1993年-1994年 瓜類幾種主要病害的病理解剖學研究 自治區教委基金 0.6萬元;
(2)1994年-1997年 阿魏的發育生物學及其在資源開發中的應用研究 自治區科委自然科
學基金 2.5萬元;
(3)1994年-1995年 紅景天的人工繁殖研究 自治區政府專項資金 1.5萬元;
(4)1995年-1997年 新疆兩種高山植物的生殖生態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萬元;
(5)1997年-1999年 新疆兩種類短命植物的生殖生態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萬元,項目編號:39660005。
(6)2000年-2002年 新疆鬱金香屬植物資源及物種生物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萬元,項目編號:39960012。
(7)1999年-2000年 天山1號冰川冰緣植物的發育生物學與環境的關係研究 中國科學院重點項目(B類)子課題,2.5萬元。
(8)2000年-2002年 烏魯木齊河流域兩種胎生植物繁殖的行為生態學研究 中科院天山冰川觀測(開放)試驗站基金 2.0萬元,項目編號:20004。
(9)2000年-2003年 新疆雪蓮人工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基地的建立,科技部西部大開發科技專項,10萬元,項目編號:2000-K01-05-02-01A。
(10)2001年-2003年 天山雪蓮工廠化育苗及人工栽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20萬元,項目編號:CXJ2001-03。
(11)2002年-2003年 天山雪蓮設施育苗與人工栽培,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50萬元,項目編號:02EFN216500623.
(12)2002-2004年 天山雪蓮規範化種植,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65萬元,項目編號:02C26216500464。
(13)2003-2005年 新疆麻黃、甘草、雪蓮人工種植技術轉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子專題,10萬元,項目編號:200354106。
(14)2002年 新疆短命植物的結構植物學與生殖生態學研究,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前期研究專項子專題,4萬元。
(15)2004-2006年 準噶爾盆地荒漠短命植物的生態適應機制與生態效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60萬元,項目編號:90302004。
(16)2005-2007年 鬱金香屬東亞特有類群老鴉瓣群的系統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萬元,項目編號:30460011。
(17)2004-2005年 短命植物高光效特性研究,國家863項目“新疆特殊及戰略生物資源研究”子專題,30萬元,項目編號:2004AA2227110-2。
(18) 2005-2007年 準噶爾荒漠沙生短命植物的繁殖對策研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校科研計劃重點項目,12萬元,項目編號:XJEDU2004123。
(19) 2007-2008年,新疆農業大學教學標本資料庫建設,“十一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專項子專題,33萬元,項目編號:2005DKA21403。
(20)2007-2009年,新疆植物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自治區重大專項,13萬元,項目編號:200731138-1。
(21)2008-2010年,小擬南芥等早春短命植物的生態適應特性研究,自治區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項目,40萬元,項目編號:200810102。
(22)2008-2010年,新疆短命植物種質資源的採集與保存,“十一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專項“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採集保存技術規範和標準研製及整合共享”子專題,30萬元,項目編號:2005DKA21006。
(23)2008-2009年,昆崙山北坡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與保存,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與保存”子專題,10萬元,項目編號:2007FY110100。

科研成果獎

① 1999年9月,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室內觀葉植物”評比中,科研成果——人工繁殖的天山雪蓮榮獲大會最高獎“大獎”,排名第一。
② 1999年9月,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室外蔬菜”評比中,人工種植的“齒絲山韭”榮獲大會“銅獎”,排名第一。
③2001年10月,“天山雪蓮人工種植與栽培技術”獲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成果獎“銀獎”,排名第一。
④2001年10月,“新疆野生鬱金香屬植物資源的引種栽培”獲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成果獎“銀獎”,排名第一。
⑤2003年3月,“巴旦杏受粉試驗與花粉管生長的熒光顯微觀察”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優秀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二)。
⑥2007年5月,“老鴉瓣屬(百合科)的恢復:以形態性狀的分支分析為依據”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

榮譽獎

1、1998年12月被評為中國植物學會“先進工作者”;
2、2000年5月被評為烏魯木齊地區“十大優秀青年”;
3、2000年11月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優秀專業技術工作者”三等獎;
4、2001年5月獲“新疆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5、2004年9月獲“自治區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6、2005年8月獲烏魯木齊市首屆“青年科技獎”;
7、2006年5月獲自治區“開發建設新疆獎章”榮譽稱號;
8、2006年9月獲全國“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9、1998年12月被評為新疆農業大學“科研工作先進個人”;
10、2000年9月首批入選新疆農業大學“特聘教授”;
11、2000年12月被評為新疆農業大學“先進工作者”;
12、2004年1月獲新疆農業大學“科研工作先進個人”;
13、2004年9月獲新疆農業大學“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14、2007年3月被評為新疆農業大學“先進工作者”;
15、2008年1月被評為新疆農業大學“先進工作者”。

發表論文出版論著


發表論文

在國內學術刊物及學術論文集中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代表性論文有:
(1)譚敦炎,魏星方瑾,安爭夕,新疆鬱金香屬新分類群,植物分類學報,2000,38 (3): 302-304
(2)譚敦炎,張震李新蓉洪德元,老鴉瓣屬(百合科)的恢復:以形態性狀的分支分析為依據,植物分類學報,2005,43(3):262-270(SCI)
(3)張愛勤,譚敦炎*,朱進忠苜蓿傳粉特性及其制約種子產量形成的因素分析,草業科學,2005,22(11):40-45。
(4)姚紅,譚敦炎*,胡盧巴屬4種短命植物個體大小依賴的繁殖輸出與生活史對策,植物生態學報,2005,29(6):954-960。
(5)李新蓉,譚敦炎*,郭江,遷地保護條件下兩種沙冬青的開花物候比較研究,生物多樣性,2006,14(3):241-249。
(6)張愛勤,朱進忠,譚敦炎*,新牧1號雜花苜蓿開花習性及彈花現象與環境因子的研究,草業學報,2006,15(4):43-50。
(7)馮建菊,譚敦炎*,軟紫草二型花柱植株結實特性比較研究,西北植物學報,2006,26(12):2587-2591。
(8)馬生軍 譚敦炎*,短命植物甘新念珠芥寬翅菘藍的物候與性表達特徵,生態學報,2007, 27(2): 0486~0496
(9)Hisaikazu Ogura, Katsuhiko Kondo, Dun-yan Tan, Jian-feng Mao, Tsuneo Funamoto, Shiguang Guo, Daming Zhang and De-yuan Hong. A Chromosome Study on Seven Wild Allium Species in the Tianshan Moutains, Xinjiang, China. Journal of Japanese Botany, 2007, 82(1):34-40.
(10)劉曉風, 譚敦炎*. 荒漠植物種子粘液的生態學意義, 植物學通報,2007,24(3):414-424.
(11)吳雪蓮 譚敦炎*,異果芥的花部綜合征及其繁育系統,植物分類學報,2007,45 (4): 538 –550(SCI)
(12)Tan D. Y., X. R. Li and D.Y. Hong*Amana kuocangshanica (Lil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south-east China,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 2007, 154, 435– 442(SCI)
(13)李新蓉,譚敦炎*,新疆沙冬青的開花物候與環境的關係,中國沙漠,2007,27(4):572-578。
(14)張學濤,譚敦炎*,10種菊科短命植物的物候與主要氣象因子的關係,乾旱區研究,2007, 24(4):470-476。
(15)邱娟,譚敦炎,樊大勇,準噶爾荒漠早春短命植物的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特點,植物生態學報,2007,31(5):883-891
(16)林 玉, 譚敦炎*, 一種潛在的外來入侵植物: 黃花刺茄, 植物分類學報, 2007,45 (5): 681–691(SCI)
(17)林 玉, 譚敦炎*, 被子植物鏡像花柱及其進化意義,植物分類學報, 2007,45 (6): 901–916.(SCI)
(18)劉曉風,譚敦炎*,24種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的擴散體特徵與擴散對策,植物生態學報 2007 31(6)1019-1027
(19)趙學傑,譚敦炎*,種子植物的選擇性敗育及其進化生態意義,植物生態學報 2007 31(6)1007-1018
(20)陸婷,譚敦炎*, 動物傳粉植物花粉呈現時序的進化意義,生物多樣性,2007,15(6): 673–679:
(21)譚敦炎,李新蓉,洪德元*,安徽老鴉瓣新模式的指定與補充描述,西北植物學報,2008,28(2):393-395。
(22)趙學傑 譚敦炎* 李新蓉,兩種鶴虱屬短命植物的繁育系統及其對荒漠環境的適應,中國沙漠,2008,28 (2): 294-300。

出版專著

生態與進化研究中的分子方法,科學出版社,2001年,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