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薩

肯亞第二大城市

蒙巴薩是肯亞第二大城市,濱海省省會。位於東南沿海,臨印度洋。城市中心位於蒙巴薩島上,有堤道和鐵路橋同大陸相連。人口約44萬。

古代蒙巴薩為重要商港,港口由阿拉伯人於11世紀修建。1895~1907年曾為英國東非殖民首府。現為全國重要工商業中心,其港口為非洲東海岸最大海港。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380名。

歷史沿革


蒙巴薩是東非最著名古城之一,最早是由阿拉伯人所建。早在公元9世紀,就有來自阿曼的阿拉伯人在這一帶定居。19世紀以前,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大批來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歐洲的帆船隊來此經商。
1589年3月爆發的蒙巴薩之戰,使得葡萄牙與奧斯曼在西印度洋的勢力平衡繼續維持百餘年。
蒙巴薩曾是東非蘇丹王的管轄地,1902年後為英國東非保護地的首府,當時曾盛極一時。十九世紀後期,為適應海上運輸的發展和大型機動船隻的停泊,開始在城市西部建造新港,並逐步擴大。新港又稱基林迪尼港,斯瓦希利語為“深水的意思”。港寬水深,口岸開闊,碼頭泊位之多,貨物吞吐量之大和機械化程度之高,在東非均居首位。它不僅是肯亞進出口貨物的主要集散地,也是烏干達、蒲隆地、盧安達、剛果(金)東部和蘇丹南部貨物的重要出海口。
1405年,我國明代偉大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船隊,開始了七下西洋的偉大創舉。船隊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到達西亞和非洲東岸,其中就包括蒙巴薩。

地理環境


蒙巴薩地圖
蒙巴薩地圖
蒙巴薩(Mombasa)是肯亞第二大城,東非最大港口,濱海省首府。位於肯亞東南部沿海,東臨印度洋,是進入肯亞內地的門戶,距肯亞首都內羅畢480公里。
蒙巴薩熱帶風光秀麗,這裡海風輕拂、陽光明媚、氣候濕潤、沙灘細軟,椰子樹、棕櫚樹等熱帶樹木交織成蔭,歐式大樓與阿拉伯建築錯落成趣。城市分新舊兩部分,居民有班圖族黑人、阿拉伯人以及印度人等。
蒙巴薩舊城位於東部,這裡的房屋幾乎全是古老的阿拉伯建築,曲曲彎彎的狹窄街道,掛著大鐵鎖的木雕大門,鐵條密布的神秘窗戶,彷彿把人們帶進“天方夜譚”里的神話世界。市周圍地區多名勝古迹,如6人合抱的巨樹、九世紀前建立的清真寺、阿拉伯古城蓋地廢墟,城內還有一處中國錢莊古迹。1593年所建的耶穌城堡(現改為國家博物館)每年接待大批海外遊客。這一帶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是中國瓷器和古錢。

人口民族


居民有班圖族人、阿拉伯人以及印度人等,人口約70萬。

經濟


蒙巴薩景觀
蒙巴薩景觀
有煉油、修船、機修、紡織、水泥、金屬加工、食品等工業。有鐵路、高速公路及輸油管道通內羅畢,公路北通馬林代等重要港市,南通坦尚尼亞。港口設備先進,輸出本國及鄰國烏干達、坦尚尼亞、蒲隆地、盧安達部分物資,主要有咖啡、劍麻、棉花、皮革、椰乾等。
主要出口貨物為象牙、皮張、纖維、棉花、茶葉、椰干、咖啡、木材、糖漿、肉類及奶製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機械、車輛、紡織品、糧食、建材、食品、糖及工業品等。

文化


蒙巴薩景觀
蒙巴薩景觀
肯亞是東非木雕的產地之一。買木雕最好到蒙巴薩,城裡有個工場兼賣場的地方叫“Akamba handcraft”,明碼標價,保證質量。大多數肯亞人都認為國內最好的雕刻師在東肯亞的Wakamba,他們以製作木雕,特別是雕刻動物而聞名。
東非木雕在非洲藝術品市場上一枝獨秀,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久負盛名。東非木雕選材講究。一般說來,非洲熱帶的許多硬木都可以作為木雕原料,但最負盛名的還是烏木。烏木又稱黑檀,是一種多年生常綠喬木,在東非多國都有分佈。
東非木雕的製作非常個性化,沒有一定的模式可以遵循,設計和製作全憑工匠的眼光和技巧,以及製作時的心情與感受。
特別提示:請盡量購買使用環保材料製作的木雕,包括引種和可再生的樹木,例如紫薇,芒果,藍桉楝樹等。鼓勵使用這些樹木為原料能保護當地環境並支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雕刻工業。

交通


蒙巴薩是肯亞最重要的港口,海運通達世界各地。
蒙巴薩也是烏干達-肯亞鐵路的終點,因此旅遊者到蒙巴薩最常見的交通方式是搭乘列車,晚上從內羅畢出發,早上到達蒙巴薩,一、二等車廂是卧鋪,設施和服務都相當不錯,還供應晚餐和早餐,是省時又省錢的旅行方式。

港口介紹

蒙巴薩港位於非洲東岸中部,而由此向北直到紅海幾乎再沒有大港,向南直到南非只有德班港才能與其媲美,因此她是非洲東岸最大的港口。
蒙巴薩港的條件在東非諸多港口中首屈一指。該港有各類萬噸級以上泊位21個,港口吃水9.45米以上,24小時通航,其中16、17和18號泊位是集裝箱專用泊位,碼頭吃水10.45米,有40噸集裝箱橋吊4台。專用泊位緊張時,鄰近的14號散雜貨泊位也用來裝卸集裝箱。集裝箱港區前沿堆場,有專用鐵路直通肯亞首都內羅畢、肯亞第三大城市克蘇木和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每天都有集裝箱專列發往內羅畢。蒙巴薩港務局在內羅畢、克蘇木和堪培拉都設有CFS堆場。此外,從蒙巴薩到盧安達、布隆還有"門到門"公路聯運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蒙巴薩港每年集裝箱進出口約15萬~20萬TEU,大約是鄰近港口進出口量的3~4倍。
在東非經營洲際集裝箱班輪航線的船公司,主要有馬士基、鐵行渣華、以星、地中海航運、商船三井、日本郵船、美國總統以及太平船務等。上述船公司提供了周班,甚至一周二班服務,航線直達歐、亞、美,而經營東非沿海班輪的FEEDER船公司則更多。中遠(COSCO)在1995年初到1997年初到1997年底,開通了遠東到東、南非的集裝箱班輪航線,在東非地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后因航線調整改為支線服務。此外,中坦公司(SINOTASHIP)也提供從遠東、海灣地區到東非的集裝箱進出口服務。
蒙巴薩的莫伊機場,距離市區大約半小時車程。國際航班較少。中國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經營的航線轉機內羅畢等地,簽署北京泛源國際運輸服務有限公司作為貨運代理企業,建立起蒙巴薩與中國大城市空中經貿交流的紐帶。

旅遊


景點介紹

察沃國家公園
蒙巴薩景觀
蒙巴薩景觀
察沃國家公園是肯亞境內最大的國家公園,佔地21000平方公里,由東察沃和西察沃兩部分組成。一般說來,方圓僅1000平方公里的西察沃國家公園更為引人注目,美麗而淳樸的非洲原野景象、種群多樣的野生動物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西察沃國家公園位於察沃河與蒙巴薩高速公路之間的狹長地帶。20世紀60年代這裡曾是世界上黑犀牛數量最多的地方,約9000餘頭。但由於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到80年代末僅剩100頭左右。現如今,園內已設犀牛棲息保護地,其數量有所回升。此外,遊客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獅子、獵豹、金錢豹、大象、長頸鹿、野牛、斑馬、羚羊等野生動物。
拉穆島
拉穆島位於肯亞東北部海域,歷史上是重要的驛站,公元9世紀起阿拉伯人開始在此定居,15世紀鄭和的船隊在途徑此地。在《鄭和航海圖》里蒙巴薩被標作“慢八撒”。在蒙巴薩出土的大量中國瓷器和古錢幣等文物也是這一歷史事實的有力證據。19世紀阿曼蘇丹統治時期因象牙和奴隸貿易達到繁榮的頂峰。拉穆島是拉穆群島人口最密集的一個島,有1.7萬人,99%是穆斯林,之所以人口在此集中,據說是因為只有拉穆島才能打出沒有鹹味的地下水。而在帕泰島上,有一些當年中國水手的後裔在此定居,有的還帶有一些明顯中國人的特徵。拉穆是一個與世無爭的熱帶島嶼,島上的生活幾百年來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然而那裡的歷史就如同它那中世紀石頭城裡彎彎曲曲的街道一般神秘迷人。拉穆城始建於14世紀一次斯瓦希里人的遷徙。但是這個島嶼已經迎接了許多來訪者,包括葡萄牙探險者,中國商人和來自阿曼的阿拉伯人,他們都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東西方多種文化的融合在拉穆的建築上充分體現,這裡的建築是斯瓦希里和阿拉伯風格的綜合體,即便新移民的白人建造的房屋也保持著同一風格,因此,拉穆鎮基本保持著古時的風貌。
耶穌堡
耶穌堡位於蒙巴薩島的東南角。聯結東西方的新航路的開闢,使國際貿易和海上運輸蓬勃發展,作為新航路上的重要補給點和貨物集散地的蒙巴薩於是成為爭奪的目標。1589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派遠征軍佔領蒙巴薩並修築城堡。1593年,葡萄牙人攻佔了蒙巴薩,並在港灣岬角處修建更大的城堡以俯視和控制港口。由於葡萄牙傳教士也隨著商船四處佈道,這座新城堡就被命名為耶穌堡。耶穌堡呈“大”字形,長100多米,寬約80米,城牆建在珊瑚岩上,高15米,厚2.4米,大門上布滿約10厘米長的尖釘,以防大象的衝撞。1696年,阿曼蘇丹開始圍攻城堡,葡萄牙人抵抗了兩年零9個月後投降。
1958年,古城堡改為博物館,展示東非與新航路的歷史圖片和文物。一些來自中國的文物也在其中,如明宣德年間燒制的瓷盤、花瓶等,研究表明,鄭和下西洋時也曾達到過蒙巴薩,這些文物很可能就是那個時候留下的。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全球城市實驗室(Global City Lab)的研究團隊發布2020全球城市500強研究報告及榜單,蒙巴薩排名38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