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9月成立的蘭州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1988年5月在馬列教研室的基礎上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系,1998年8月將馬克思主義科學系改名為國際政治系。2001年8月國際政治系、馬列教研部同德育教研部合併重組,成立國際政治系(保留馬列教研部、德育教研部機構設置)。2004年2月為了適應蘭州大學所確立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和學校教學科研基層組織建設的要求,在原國際政治系基礎上學校成立了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2013年10月25日,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意見》(學位〔2012〕17號)的精神,蘭州大學撤銷政治與行政學院,設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原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理論類相關專業併入管理學院。

基本介紹


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學院設有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和國際問題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四個研究所,另外中亞研究所也掛靠在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國際政治、國際關係6個碩士點,招收在校研究生129人,學院下設國際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學與行政學3個本科專業,招收本科在校學生433人。學院還設有應用型自學考試市場營銷(專升本、專科)、物業管理(專科)二個專業。學院擁有2個專業資料室和1個網路計算機室,資料室擁有10萬餘冊專業圖書以及數百種國內外報刊雜誌
學院共有教職工64人,其中專職教師52人,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講師23人,助教6人,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的19人。出國回國人員有5人。
近年來,政治與行政學院圍繞政治學一級學科的教學科研成果碩果累累,各位教師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潛心研究,研究課題38項,其中國家課題7項,教育部課題8項,省級課題23項。在這些科研項目中,特色明顯,主要在中亞問題研究,西部邊疆穩定、政治、經濟、文化研究,政治理論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總共取得科研經費每年平均30萬。在國家各級刊物上共發表文章350餘篇,其中在權威核心期刊發表文章70餘篇,出版著作20餘部。並且有7名教師被甘肅省委聘任為政治理論宣講團成員,佔全省理論宣講團成員的1/3。教師隊伍的壯大和科研工作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院研究工作的發展和學科建設的不斷進步,為蘭州大學綜合性院校的發展奠定了政治學研究領域的學科基礎。
學院除做好自己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教學培養工作外,還承擔全校二萬餘名各類學生的馬列理論課和德育課的教學工作,主要課程有針對碩士和博士生的《馬列原著選讀》(文科)、《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思潮》(文科)、《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理科),針對本科生的兩門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兩門思想品德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門課程都是學校的重點課程和名牌課程,在全校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普遍認同。
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幾代人秉承和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爭創一流”的蘭大精神和“勤奮、求實、進取”的優良學風,為培養數以萬計的蘭州大學各類學生,為提高他們的政治觀念、政治信念和全面素質,以及為學校的穩定和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不懈努力。

組織機構


黨政辦公機構:
學院黨政辦公室
榆中校區黨政辦公室
學 院 團 委
教學科研組織機構: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國際問題研究所
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現任領導


姓 名:王學儉
職 務:院 長
分管工作:主持學院全面行政工作、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
姓 名:陳彥通
職 務:黨委書記
分管工作:主持學院全面黨務工作
姓 名:李 曉
職 務:副院長
分管工作:財務、行政管理、後勤、圖書資料
姓 名:謝 瑤
職 務:副書記
分管工作:學生工作
姓 名:張新平
職 務:副院長
分管工作:本科生教學、研究生公共課教學
姓 名:丁志剛
職 務:副院長
分管工作: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

專業培養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學科概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條件、進程、成果、趨勢為研究對象,努力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觀規律,深化人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的認識,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新發展的學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發展相結合,從而不斷實現新的發展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在長期奮鬥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進程,它隨著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繼續推向前進。
學科研究範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人才培養的任務在於,引導研究生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重點,密切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探索中所進行的艱苦實踐和理論總結以及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動員和發動廣大人民參加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等進行學習和研究,以科學認識我們黨的幾代領導集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豐富理論成果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基本經驗與基本規律。
培養目標
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與理論成果;深入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發展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理論來源;深刻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問題開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較強的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範圍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並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進行本學科的學術交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動態與最新成果;勝任本學科相關的教學、科研和宣傳、黨政工作。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一、學科概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範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這些基本原理和範疇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旨在研究馬克思主義主要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從整體上研究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分門別類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這三個組成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揭示它們的內在邏輯聯繫,從總體上研究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給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的完整概念,並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現實社會問題、認識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問題。要按照科學性、整體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原則建設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門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究和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特徵,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二級學科來建設,將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對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以及對有中國特色的學科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科研究範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及學科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形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規律和方法。
三、培養目標: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較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寬的知識面,具有正確的理論方向和良好的學風。比較熟悉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和一定的寫作能力,成為本專業的科學研究、高等教育和黨政實際工作部門的專門人才。
四、主要研究方向:
1、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
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
3、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4、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
國際政治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國際政治經濟和現代管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國際政治專業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受到科學研究和研究方法的初步訓練,具有解決實際問題、閱讀翻譯、寫作外文文獻的能力和較強的文字、口頭表達以及計算機運用能力,具備良好的素質和長遠的發展潛力。主要課程有:政治學國際政治學國際關係學國際法、現代國際關係理論、新中國外交史、中外政治思想、比較政治制度、當代中國政治體制、政府制度研究、邊疆政治學、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涉外法律、涉外企業管理、世界民族與宗教、世界政黨政治、中外文化比較、國別政治與經濟、政治發展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心理學、專業英語、人文素質教育等。畢業生適宜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門從事外交、外事、對外宣傳、教學和科研等工作。也可報考相關學科碩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精通一門外語並能夠熟練進行計算機操作。主要課程有:馬列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選讀、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工作概論、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學說史、行政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宣傳學、青年學、社會調查方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社會主義改革史、黨的建設、邏輯學、公共關係學、鄧小平教育思想概論、領導科學等。畢業生適宜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部隊和科研部門從事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的理論宣傳和實際工作,也可報考相關學科碩士研究生。

科研概況


科研工作經過多年努力,尤其在“九五”其間有長足發展,科研實力逐步顯示。近三年取得國家課題7項,教育部和國務院課題6項,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15項。中亞研究領域有一些在全國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成果也很明顯。主要參加了甘肅“兩課”統編教材,承擔了甘肅省社科辦多項重點研究項目。尤其2001年我系科研經費突破21萬,超額完成學校下達任務。2002年科研經費近34萬,150%完成學校的科研費任務。
2001年發表文章和著作90篇部,2002年發表文章和著作80篇部,每年人均2.2篇部,並且,今年發表的權威文章和著作有8篇,有了科研工作質量的重大突破。基本體現了以學科建設發展來促進“兩課”教學的深入;以學科建設的壯大來促進教師隊伍的發展;以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學的深入來帶動“兩課”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年份科研項目經費(萬元)發表科研論文著作其中權威論文著作
縱向橫向總經費
2001年21.6021.683篇(部)2篇(部)
2002年18.611533.6172篇(部)6篇(部)
2003年8.3513.373篇(部)3篇(部)
2004年4.234.2438.4465篇(部)3篇(部)
合計
2001年國際政治系公開發表的科研論文著作一覽表 科研項目一覽表
2002年國際政治系公開發表的科研論文著作一覽表 科研項目一覽表
2003年國際政治系公開發表的科研論文著作一覽表 科研項目一覽表
2004年政治與行政學院公開發表的科研論文著作一覽表 科研項目一覽表

撤銷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意見》(學位〔2012〕17號),經蘭州大學黨委常委2013年10月8日會議研究決定獨立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撤銷政治與行政學院。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成為歷史。
蘭州大學對前政治與行政學院所轄專業與研究機構作出如下安排。
一、本科專業和本科生的劃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及其本科生劃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政治、政治學與行政學2個本科專業及其本科生併入管理學院。
二、學位授權點和研究生的劃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和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二級學科碩士點及其研究生劃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及其研究生併入管理學院。
三、教師隊伍的劃分:以政治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師原則上併入管理學院;以承擔思政課教學和研究任務留校或引進的教師原則上留在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教學科研基層組織的劃分:原政治與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現代政治發展研究所劃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和中亞研究中心併入管理學院。
蘭州大學獨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設立和對原政治與行政學院工作的評價
近日,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職工大會上,校黨委宣布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政領導班子的有關任命:陳彥通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謝瑤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劉先春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新平、佟春明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校黨委書記王寒松、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正元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陳彥通主持。
會上,王寒松首先對原政治與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王學儉同志為學院發展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謝。王書記指出,獨立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是根據中央和教育部規定,經學校黨委常委會慎重研究作出的,這是我校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的新契機。一要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工作,努力培養理想信念堅定、敢於擔當的學生。二要不斷加強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努力造就“學行並重,德業雙修”的教師隊伍。三要不斷加強學院班子建設,貫徹好執行好民主集中制,努力帶領學院教職工奮發有為。
李正元在講話中對領導班子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顧大局,識大體,貫徹落實好校黨委決定,進一步辦好馬克思主義學院。二要精誠團結,勇於探索,建設有凝聚力、號召力的領導班子。三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推動學院發展。
黨委組織部部長曹愛輝宣布了黨委有關任命文件。劉先春、王學儉、陳彥通先後作了表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