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腹足目
中腹足目
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是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前鰓亞綱(Prosobranchia)的1目。該目中玉螺科(Naticidae)、田螺科(Viviparidae)中的一些種類可以食用;寶貝科(Cypraeidae)、玉螺科、梯螺科(Scalariidae)的許多種類是人們喜歡搜集的玩賞品。淡水中的許多種類,如釘螺屬(Oncomelania)、豆螺屬(Bithynia)等,是人畜寄生蟲的中間宿主。
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神經系統相當集中,除了田螺和瓶螺之外,沒有唇神經連索。平衡器1個,僅僅有1枚耳石。唾液腺位於食道神經節的後方;有些種類則穿過食道神經環。通常沒有食道附屬腺、吻和水管。排泄和呼吸系統沒有對稱的痕迹,右側相應器官退化。心臟只有1個心耳,不被直腸穿過。鰓1枚,櫛狀,通過全表面附在外套膜上。腎直接開口在身體外面,有的具有一條輸尿管。具有生殖孔。雄性個體具有交接器。齒式通常為2-1-1-1-2。包括古紐舌總科Architaenioglossa、麂眼螺總科Rissoacea、蟹守螺總科Cerithiacea、鳳凰螺總科Strombacea、玉螺總科Naticacea、寶貝總科Cypraeidae、鶉螺總科Tonniacea等總科。
一、古紐舌總科
• 田螺科
• 環口螺科
• 瓶螺科
二、麂眼螺總科
• 麂眼螺科
三、蟹守螺總科
• 錐螺科
• 平軸螺科
• 獨齒螺科
• 蟹守螺科
• 匯螺科
• 灘棲螺科
• 殼螺科
• 蛇螺科
四、鳳凰螺總科
• 鳳凰螺科
五、玉螺總科
• 玉螺科
六、寶貝總科
• 寶貝科
• 梭螺科
七、鶉螺總科
• 冠螺科
• 鶉螺科
• 蛙螺科
• 琵琶螺科
• 扭螺科
• 嵌線螺科
• 三口螺科
• 海蝸牛科
• 梯螺科
• 光螺科
該目動物貝殼發達,許多種類有前溝,但水管不發達。貝殼的形狀和花紋變化很大。一般有厴。殼口多為全口式。有時有前、后溝,前溝不呈管狀。無珍珠層。口蓋多為角質。神經系統較集中,有明顯的嗅檢器,大部分種類平衡器中僅有1個耳石。鰓1個,呈櫛狀,即鰓的1側有鰓絲。心臟有1心室和2心耳,不被直腸穿過。生殖器官單獨開口,不經過腎孔排出。齒舌為紐舌型,齒式為2·1 ·1·1·2。
中國圓田螺
貝殼近球形,殼高27.1毫米,殼寬22.1毫米,螺層約6層。螺旋部高起,約佔殼高的1/3,體螺層較膨大,光滑無肋,生長紋細密。殼黃白色,布滿紫褐色斑點。基部白色,殼頂紫色。殼口卵圓形,內青白色。外唇弧形,內唇中部形成一個結節。臍不十分寬大,下半部幾被結節覆蓋。厴角質。棲息於潮間帶泥沙質海灘,為我國沿海習見種。
貝殼多為卵圓形,成體螺旋部小,通常被琺琅質埋沒,整個貝殼為體螺層佔有。貝殼表面光如瓷器,具各種不同的顏色、花紋或斑點,很美觀。殼口窄,位於腹面近中部。兩唇緣有長短不同的或帶顏色的齒。無厴。棲息於潮間帶至深海,但以淺海種類較多。活動時把頭和足伸出殼外,以肥大的足在海底爬行。同時外套膜從殼口伸出,向背部展開,將貝殼完全包住。其上生長許多突起,並有各種顏色,十分美麗。多夜出活動,以珊瑚蟲,有孔蟲和小甲殼動物為食。雌雄異體,產卵多在夏季,一直伏卧在卵群上,待孵化後方才離去。中國沿海已發現有60多種,常見的有貨貝(Mone-taria moneta)、阿文綬貝(Mau-rifia arabica)和虎斑寶貝(Cypraea tigris)。肉可食。貝殼供觀賞,亦作藥用。古代曾用寶貝作貨幣。
貝殼較小,呈卵圓形或球形,表面較粗糙,色澤不鮮艷,具有螺肋或顆粒狀突起。殼口圓形,完整,厴角質,褐色,很薄。濱螺生活在潮間帶的高潮區、潮水的浪花能擊到的岩石上以及紅樹的基部或枝葉上。各海區都有分佈,但種類不多。在潮間帶生態學的研究中,常以它作為劃分區或層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