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廟
位於河南南陽西謝營村的廟宇
火燒廟初名白崗山院,后稱崇先寺,初建與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距今一千六百年至一千四百年左右,現位於河南省南陽市金華鄉西謝營村火燒廟村西南角。
火燒廟坐落在宛城南六十里的白崗之畔,渠水之濱,是南陽的名寺院之一。火燒廟歷史上初名白崗山院,后稱崇先寺,早在南北朝時,南陽涅陽人宗炳為避戰亂,南下廬山郊遊釋僧慧遠,在此結庵而居此為白崗有廟之始。到了唐朝之時,白崗山院建築初具規模,名曰崇先寺。宋,元,明,清之時崇先寺規模宏大,極盛一時。廟宇建築伍佰余間,佔地伍佰六十餘畝,文武道僧三佰餘人。廟院為兩處建築群相連,殿宇禪堂,鱗次櫛比,丹楹刻桷,蔚為壯觀,神祇妝以法相,飾以金碧,靈然生輝。廟外一隅,復有戲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明,清之時。
傳說二,相傳很久以前,該村一帶幾十里沒有人煙,是片荒草刺林。人們根本不知道那裡還有一座廟,有一年突然起了天火,把這一帶的荒草野林給燒光了,到處是一片火海,可奇怪的是當火熄滅后,在此地卻出現了一座完整的大廟,不但沒有燒壞,而且好象水刷了一遍,很清潔。後來人們給這個廟命名火燒廟,燒香求神的人特別多。火燒廟香火熾盛之時,為三教合一之所,廟院神祇龐雜,有祖師殿,三清殿,玉皇殿,火神殿,聖母祠,佛祖殿,觀音殿,關聖殿等。宛南襄北進香朝拜者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火上苗毀於文革之亂,現有之規模僅為文革劫后留存之子遺,是該區廟院古迹中唯一保留古廟院原貌的殘存部分。特別是三清聖母祠自清同治五年修葺以來至今絕於修記。祠貌原有規模沒變。
火燒廟
火燒廟優處三縣交界,歷史由來最久,其古廟院建築群落規模之大,道、佛神祇之全、文武僧道之多、廟會香火之盛,在歷史上曾有過幾度輝煌。夕日廟會香火盛熾之時,南船北馬,水陸漕轅、江物山貨,堆若埠立;土農工商、達官顯貴、善男信女,來如雲集。火燒廟會上,各種民俗文娛形式也風聚展現於此:漢劇徽班、越調曲子、皮影洋片、木偶雜戲等,南腔北調、秦聲蠻語,應有盡有。正會幾日,趕廟會者以其特有的“大炮會”為特點而名冠宛南襄北之最。
火燒廟月月廟會,正月十五娘娘會,二月十五火神會,三月十五祖師會(大炮會),四月十二是泰山聖會……月月有會,場場熱鬧。
抗日戰爭時期,火燒廟大遭日寇鐵蹄踐踏。寺中傳世之三尊小金佛亦被掠走……
火燒廟交通便利,每日都有數班開往南陽的班車,2010年底開通了開通了南陽市區到金華鄉火燒廟村的102路公交車,如今又有油田到羅營的公交車。現在瓦店到謝營,南陽到油田的公路在此交匯,交通便利。
為落實胡總書記在南陽的重要講話精神。要突出文化特色,打響文化品牌,加快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加強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古迹保護。為此,我廟急需搶救保護古廟院,在原有的基礎上準備修復三清殿,玉皇殿,火神殿,財神殿等。
作為一座千年的古寺,是一種歷史的傳承,是一種文化的記載,由於歷史的原因,它還需要大規模的恢復修建和挖掘,需要數年時間,但資金缺口極大,難以多利完成,希望上級主管部門申請修繕費用。同時也希望十萬大德,有志士紳,大商業家,老闆,經理,佛,道教信徒,各慈善團體,聯誼會伸出友誼與善心資助本廟再度輝煌,火燒廟將樹立功德名碑以彰,萬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