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唐代白居易詩作

徠《短歌行》是唐代白居易詩作。描述了人一生的經歷。

作品原文


短歌行
世人求富貴,多為奉嗜欲。
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問君少年日,苦學將干祿。
負笈塵中游,抱書雪前宿。
布衾不周體,藜茹才充腹。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溫己挾纊,馬肥初食粟。
未敢議歡游,尚為名檢束。
耳目聾暗后,堂上調絲竹。
牙齒缺落時,盤中堆酒肉。
彼來此已去,外余中不足。
少壯與榮華,相避如寒燠。
青雲去地遠,白日經天速。
從古無徠奈何,短歌聽一曲。

詞語註釋


富貴:富裕而顯貴。猶言有財有勢。《論語·顏淵》:“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唐韓愈《省試顏子不貳過論》:“不以富貴妨其道,不以隱約易其心。”老舍四世同堂》五七:“他不求顯達,不求富貴,書並不是他的干祿的工具。”
嗜欲:嗜好與慾望。多指貪圖身體感官方面享受的慾望。《荀子·性惡》:“妻子具而孝衰於親,嗜欲得而信衰於友,爵祿盈而忠衰於君。”《南史·沉約傳》:“約性不飲酒,少嗜欲,雖時遇隆重,而居處儉素。”宋曾鞏《尚書都官員外郎陳君墓誌銘》:“其為民去害興利,若疾病嗜欲在己。”
盛衰:興盛與衰敗。《易·雜卦》:“損益,盛衰之始也。”《韓詩外傳》卷七:“伍子胥前功多,后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后遇夫差也。”宋司馬光《燕台歌》:“萬古蒼茫空盛衰,燕台賢客姓名誰。”夏衍《秋瑾傳》第一幕:“我的意思是說國家的盛衰,一半由於人為,一半由於天數。”
干祿:求祿位;求仕進。《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漢王充《論衡·自紀》:“不鬻智以干祿,不辭爵以吊名。”《梁書·明山賓傳》:“兄仲璋嬰痼疾,家道屢空,山賓乃行干祿。”《金史·隱逸傳序》:“後世干祿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與嘆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鮮矣。”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書痴》:“非為干祿,實信書中真有金粟。”
挾纊:披著綿衣。亦以喻受人撫慰而感到溫暖。《左傳·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杜預註:“纊,綿也。言說(悅)以忘寒。”晉潘岳《馬汧督誄》:“沾恩撫循,寒士挾纊。”
寒燠:冷熱。《漢書·天文志》:“故日進為暑,退為寒。若日之南北失節,晷過而長為常寒,退而短為常燠。此寒燠之表也,故曰為寒暑。”《漢書·五行志下之上》:“雨旱寒奧,亦以風為本,四氣皆亂,故其罰常風也。”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