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換藥的結果 展開

換藥

醫藥

已經進行外敷的藥品,在達到規定的使用時間后,將舊的藥物撤下,將新的藥物敷上,以保證藥物的有效性。一般舊的藥物和新的藥物是同種藥物。或使用一種或幾種藥物,因醫學上的需要(如已經達到療效,或發現有更好治療方案),更換為其他一種或幾種藥物。

定義


有兩個不同的定義:
定義1、已經進行外敷的藥品,在達到規定的使用時間后一般是1到兩天,或者是4個小時,遵醫囑,將舊的藥物撤下,將新的藥物敷上,以保證藥物的有效性。一般舊的藥物和新的藥物是同種藥物。
定義2、使用一種或幾種藥物,因醫學上的需要(如已經達到療效,或發現有更好治療方案),更換為其他一種或幾種藥物。
一般情況下是指定義1。

家庭自助


換藥本是醫院裡醫務人員做的事,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輕傷或傷口長期不愈、病床緊張而住不進醫院,或是老弱殘疾行動不便時,傷口換藥往往需要在家裡進行。
醫學上通常把傷口分為3類,即清潔傷口、污染傷口和感染傷口。清潔傷口和經過及時處理的污染傷口,一般都能很快癒合。感染傷口指下降已經繁殖並引起組織急性炎症壞死、化膿的傷口,其中癤、癰等化膿性感染切開引流后的傷口,以及清潔傷口、污染傷口縫合后繼發感染的手術切口。家裡換藥主要是這類傷口。常見的有中風后癱瘓卧床引起的褥瘡感染、分娩時會陰部切口繼發性感染哺乳期婦女急性乳腺炎、膽道和泌尿道手術后各種人造成瘺口、慢性下肢潰瘍等。

基本要求


家裡換藥的關鍵在於要有無菌意識。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i. 換藥前半小時及換藥時,不要清掃地面、撣塵,以免污染空氣,影響環境清潔。
ii. 操作者必須修剪指甲、洗手,戴帽子要把頭髮全部遮蓋住。口罩要遮住口鼻。目前市場上已有一次性使用的帽子、口罩供應,既清潔又方便。換藥時不能對著傷口咳嗽、講話。
iii. 換藥所用的金屬、搪瓷器具及引流管等完全浸泡在水中,把水煮沸到100℃,保持5~10分鐘,就達到了消毒滅菌效果。如在水中加入1~2%碳酸鈉,沸點可達105℃,不僅能增強殺菌作用,還有去污和防鏽的作用。換藥用的紗布可採用蒸汽消毒,如果是使用蒸籠,從蒸籠冒氣算起30分鐘方能達到滅菌目的。
iv.經過消毒滅菌的器具在無菌容器內不得超過1周。無菌包內的消毒敷料,只要不被污染,可保持1~2周。換藥過程中,如器具、敷料有污染則不可使用,應予以更新或重新消毒。
v. 打開無菌容器或抗生素溶液的瓶蓋時,瓶蓋的內面應朝上,並放在穩妥處,手不可觸及內面,用畢立即蓋上,避免在空氣中暴露過久。
vi. 消毒的無齒鑷、血管鉗各一把、換藥碗或盤1~2隻,消毒紗布若干塊,消毒棉球若干,並分別浸於70%酒精和0.9%氯化鈉溶液中。感染傷口的引流則還需要準備經抗生素溶液浸泡的紗布條,如紫草油紗布條0.02%呋喃西林液紗布條。病人應選擇適當的體位,既要使病人舒服,又要讓操作者便於換藥。

基本操作


換藥是一項基本的外科技術,主要包括一向步驟:
揭敷料。動作要輕巧,外層敷料可用手去除,內層敷料應用無菌的無齒鑷移除。若敷料已乾涸而緊貼創面時,應用生理鹽水濕潤后再揭。
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縫合的傷口是用酒精棉球由中央向外擦洗傷口周圍的皮膚。引流后的感染傷口則是用酒精棉球由外向中央擦洗,一般擦2~3次。注意酒精棉球不可擦洗傷口內創面。
清潔傷口。用管鉗鉗住生理鹽水棉球輕輕醮傷口內滲出物,使用幾隻棉球即可醮凈。但注意勿將棉球遺留在傷口內。對繼發感染的傷口尤其要注意傷口內有無線頭等異物,一經發現應及時除去。
放置引流物。如果傷口需要引流,應根據體位將紗布條、乳膠管等引流物置於傷口的最低位,鬆緊適宜,並要將引流物的末端露於傷口外。
固定。覆蓋消毒紗布,連同引流管用膠布加以妥善固定。

注意事項


除了上述操作者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外,還有以下幾點也是值得注意的:
換藥前可請醫務人員來家裡指導、示範。在此基礎上應對傷口的類型、大小、深淺、創面有無引流物等情況有充分的了解。
換藥時應觀察傷口炎症消退情況,有膿液時用無齒鑷夾住無菌棉簽浸占膿液,然後置入消毒的試管內,及時送醫院細菌室作細菌培養葯敏試驗,以利於指導抗生素的應用。
傷口較深、污染嚴重者應儘早去醫院就診,切勿自行處理。
換藥時間間隔應根據傷口具體情況而定,有引流物者應及時更換敷料,無引流物者可3~5天更換1次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