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副肌強直症
先天性副肌強直症
.強肌營養良症
,染顯遺傳系統疾病。~病。病齡早傾。。累骨骼肌肉強易松肌肉萎縮。肌、顳肌和胸鎖乳突肌受累最為突出。少數類型以前臂遠端萎縮為主。病人面容消瘦、額紋平坦、眼瞼下垂、顴骨隆起、唇厚、口微張,呈典型的斧狀頭。頸細長,過度前傾如鵝頸。幾乎均有早禿及全身多系統功能紊亂,如白內障、男性睾丸萎縮、糖尿病及心律失常,巨結腸、膽石症等。叩擊魚際肌、腓腸肌、舌肌時可見肌強直。
2.先天性肌強直
亦稱Thomsen氏病。多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為隱性遺傳。普遍性骨骼肌肉強直和肥大,寒冷環境中癥狀加重,溫暖和重複活動后可以減輕癥狀。嚴重病例在突然受驚后可引起全身肌肉的強直性收縮,無法動彈。最輕者可無任何自覺主訴,僅在家譜調查中發現。個別肌強直者,多次肌肉重複收縮后癥狀不見減輕,反而加重,稱為反常性肌強直。無肌肉萎縮和多系統損害體征。
3.先天性副肌強直症
為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幼年起病。突出表現為寒冷時誘發的肌強直和全身肌無力,進入溫暖環境后癥狀立即改善等特點。隨年齡增長可能逐步好轉。
(1)多數患者幼年起病。
(2)突出癥狀 是在寒冷程度尚不足以影響正常人活動的情況下,發生全身肌肉強直和無力,寒冷環境中肌肉連續收縮后癥狀加重,反常性肌強直尤為明顯。面部、兩手肌肉受累明顯。因此,患者在受冷后睜眼困難,在溫暖環境中肌肉用力收縮后無放鬆困難的現象,僅在叩擊舌肌后出現進食冷食物后可誘發咽喉部肌肉強直。
(3)主要體征 患者可有發作性軟癱,寒冷及運動后易誘發肌無力,發作前可先出現肌強直加重,稱為副肌強直性周期性麻痹。肌無力的分佈主要在近端肌肉,發作可持續數分鐘到數天。強直和無力在活動后加重,這一特點與先天性肌強直症截然相反,這也是Eulenburg稱為副肌強直的原因。在一些家系中可僅有無力而無強直,這種無力類似於原發性周期性癱瘓,可以口服鉀誘發。體格檢查:可見肌肥大現象。
(4)肌電圖檢查 在非麻痹期為肌強直放電,麻痹期多見電靜息現象。
1.血清肌酶檢查、血清電解質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
2.其他輔助檢查
(1)冷水誘發試驗 將手和前臂浸入11℃~13℃冷水數分鐘到40分鐘如能誘發肌強直及肌無力有助於診斷。
(2)肌電圖檢查 有助於鑒別診斷。肌肉活檢有助於鑒別診斷。
先天性副肌強直症可根據冷刺激后出現肌強直及肌無力的特徵做出診斷。診斷有困難時,可作冷水誘發試驗幫助診斷。也可取冰水或冰塊置於患者的一側肢體上數分鐘后若見肌強直癥狀出現,即將強直肢體置於溫水或熱水袋上數分鐘后,肌強直癥狀即消失者,副肌強直診斷可成立。
1.先天性肌強直
本病肌肥大明顯,肌強直程度較重,用力后不能立即放鬆,但反覆用力后此現象可逐漸消失。副肌強直在反覆活動后肌強直反而加重或伴肌無力先天性肌強直,很少與周期性癱瘓癥狀合併存在。在肌電圖檢查時更易引起肌強直電位,採用寒冷誘發試驗時於內收或拇短展肌記錄肌電活動,如系先天性肌強直症稍挪動電極即可引起肌強直電位發放,持續時間較室溫下長,連續收縮4~5次后結果均相同。而副肌強直在用力挪動電極或強叩擊也不能引起肌強直電位發放,連續收縮后運動單位電位幅度明顯減低,持續收縮的電活動迅速消失呈電靜息,並出現肌強直
2.萎縮性肌強直症
本病發病年齡較晚,有肌萎縮、內分泌及營養障礙等可資鑒別。
3.周期性癱瘓
因先天性副肌強直常合併發作性軟癱,故必須與之區別,可作鉀負荷試驗服鉀后誘發無力伴血鉀上升者為高鉀性周期性麻痹。若與服鉀無關則為副肌強直症。若服鉀后出現肌無力而血鉀正常者為鉀正常周期性癱瘓。如用葡萄糖胰島素試驗可誘發肌無力者,為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由寒冷誘發肌強直和肌無力者為副肌強直。
本病患者多數在成年後病情逐漸趨於穩定和好轉,一般無需特殊治療。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兒童在冷水中游泳可能出現的危險;劇烈活動后先做放鬆運動,再休息,對肌強直和肌無力有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