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早春

唐代柳宗元的五言絕句

《零陵早春》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零陵春早,長安春遲,作者開篇將春擬人化,問春從零陵出發北上,幾日能到長安,構思新奇而又合乎情理;后兩句作者感慨春能到長安,而自己卻只有“還鄉夢”能“入故園”,抒發了濃濃的思鄉情。全詩深曲委婉,耐人尋味。

作品賞析


古來遊宦士人的思鄉之作多有佳篇,這首小詩就是其中之一,有獨到之處。作者以春歸為線索,貫穿全詩,負載濃濃的思鄉情。
前兩句“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詩人生於長安,秦原即指他的家鄉。這位身處南荒的遊子,早早就聽到了春天的腳步,春天的腳步從南而北,一定是向著故鄉的方向去的,但不知道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詩人魂牽夢繫的故土秦原。作者以擬人手法開篇,將春天視為可見可感可交流的人,一方面便於引起下文,另一方面也可見作者對故土的思念之深,連無形無跡的春天都被他賦予了生命,以寄託鄉戀。
后兩句“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詩人將回鄉的夢境寄托在春天的身上,渴望馬上就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詩人遷謫邊地,無望回鄉,然而愈是這樣,思鄉之情就愈發熾烈。夢回故鄉,本不必依託他物,但作者將這個夢託付於春,是因為春天代表著希望。最後一句“殷勤入故園”,“殷勤”一詞,它寫出了作者濃烈的思鄉情,寫出了作者殷切的期盼,寫出了作者的怨憤,它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中心所在。愛與思,期盼與厚望交織在一起,這種複雜的感情,大概是他到永州之初最強烈地一種情感。
作者的這首五絕詩情味蘊藉,構思新穎,目景入情,筆隨意到,語言通俗明白,主題單純,但是表達的情是複雜的,在濃濃的思鄉情中,也表達了作者不可釋懷的心態,愛怨交織的複雜感情,有著濃烈的詩趣,堪稱以少勝多的傑作。所以讀者欣賞這首詩時,一定理解把握這種複雜的感情,理解早春中的思鄉是別有一番情意,這也是柳宗元文中所特有的“淡泊中的至味”。

創作背景


作者生於長安,長於長安;在長安有他的莊園,有他的家,有他的理想;長安是他施展才華,實現理想的地方。然而一場惡運,把他貶在遠離朝廷的“南蠻之地”。家鄉的一切是那麼美好而遙遠,他要“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作品評價


明·唐汝詢:零陵在南,春最早;秦原在北,春稍遲;故問春從此而去,幾日而到秦原乎?我欲憑寄還鄉之夢以入故園耳。(《唐詩解》卷二十三) 
清·王堯衢:此意殷勤,惟思故園,故亦作殷勤之夢。身不能到而夢到,庶同春以入故園耳(“殷勤”句下)。(《古唐詩合解》)
清·吳瑞榮:四句一氣趕下,手不能停,口不可住,與“步出東門”、“打起黃鶯兒”一例。(《唐詩箋要》)

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
公元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公元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公元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公元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官階從九品上);公元801年柳宗元被任命為藍田尉(正六品)。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