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思維
作出決策時的思維技巧
底線思維(bottom-line thinking)是一種思維技巧,擁有這種技巧的思想者會認真計算風險,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並且接受這種情況。底線思維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態度,能夠提供繼續前進時所必須的那份坦然。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輕易地做決定或擔風險。有時可能苦苦思索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但仍然無法得出結論,採取行動。這種情況的出現,常常是由於我們害怕跨入未知領域所帶來的後果而引起的。
生活在當前這個即使不算是混亂,但至少可以說是變幻無常的時代,意味著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工作、家庭、生活方式作出調整。
◆面對事實
◆接受出現的最差情況,從長遠看,這其實反而可能造成最好的後果。
◆ 意識到一旦你處於底線的位置上,你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向上!
◆底線有其一定的限度,意識到跨越這個限度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危害。
◆ 實實在在地(而不是僅憑想象)考慮在某種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最差後果
◆ 更好地克服我們的恐懼心理
◆有機會擺脫內心的焦慮,看到事物的遠景
◆對下一步的行動心中有數
◆明白什麼對於我們才是真正重要的
◆ 對各種替換方案和解決辦法保持更加開放的思維
◆作出決策時
◆對作出的決策感到擔心時
◆想對現狀作出改變時
◆當你感到不滿足或不安定時
◆面臨威脅和挑戰時
◆當你想說“不”時
底線思維意味著搜集儘可能多的信息,並對可能出現的最糟糕情況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獨自一個人坐著,不要分散注意力,記錄下你所作結論可能導致的所有後果。然後在你最為擔心的那種後果上畫個紅圈。
單獨挑出一張紙,用大號黑體字把你所擔心的結果再次記下來。認真地對此進行思索。想象最壞的結果已經發生。如果你能接受這一結果,那麼你也就能輕易地作出決定。如果你不能接受結果,問問自己“為什麼不能”。
喬所在的公司已經兩次進行自動裁員。喬深信即使自己不主動申請離職,他被迫離開公司也只是時間問題。公司為離職員工提供一年的薪金,和一份評價頗高的履歷證明。喬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件事,直到他開始運用底線思維。
喬首先明確自己的最低底線是永遠無法再找到任何工作。他想象自己就處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並且開始設想一種不需要通常意義上的工作生活。(例如:在海外找一份福利性工作,在醫院當志願者,在海灘邊像無業遊民一樣遊盪,自己當老闆,或乾脆出家修行)。
突然間他感到心靈上的自由。對於失業的恐懼感消失了。由於運用了底線思維,他開始坦然面對可能出現的最差情況,並且嘗試著去接受它,世界也因此向他展示了新的可能性。
湯姆以前一直跟父親在他們家自辦的律師事務所工作。35歲時他患了輕微的心臟病。這時他想要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希望能實現自己在塞普勒斯開辦一家衝浪學校的夢想。他收集了大量資料,制定了一個投資計劃,然後他開始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差情景,以推測自己的夢想是否能獲得成功。
湯姆的底線思維將一些物質上的需求(如地位,高收入,寬敞的房子,寶馬車等)排除在外,最後他找到了自己所真正想要的東西——健康,安寧,滿足。
湯姆接受了他可能損失物質利益這一事實,但他有機會享受更長久、更有益的生活。如果沒有底線思維的幫助,湯姆可能會像當初那樣一成不變地過日子。
底線管理所基於的底線思維是一種典型的後顧性思維取向,是公共管理行為中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與戰略計劃、績效管理、效益最大化、激勵與反饋等注重前瞻性的思維取向不同的是,底線思維注重的是對危機、風險、底線的重視和防範,管理目標上側重於防範負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社會動蕩。
底線管理是公共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社會發展就如跑步,要想跑得快,首先方向要明確,這是戰略計劃的範疇;第二是不能走彎路,不能跌倒,這是底線管理的範圍;第三才是動作技術問題(績效管理的範疇)、體質體力的問題(人力資源管理的範疇)、精神狀態的問題(激勵與反饋的範疇)等。在這其中,底線起著“最起碼保證”的作用。同樣道理,在公共管理中,底線思維起著與“最理想境界”、“效益最大化”相對應的“最低防線”、“危機最小化”的作用。基於這種底線思維所進行的底線管理,是公共管理體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底線管理與危機管理既明確區分又相輔相成底線管理乍一看有點像危機管理,都是注重負面因素和各種變故。但是,底線管理比危機管理更加積極,更加具全局觀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底線思維的價值取向更加註重人為因素,更加註重避免因政策、措施、管理的疏忽等人為因素帶來的破壞,更加註重人力可以做到的防範措施和系統建設,更加註重從減少負面影響來促進發展。
對於我國所處的社會時代而言,加強底線管理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思維取向。我國剛剛進入人均GDP1000美元發展階段不久,經驗證明這是一個矛盾多樣、衝突多發、薄弱環節較多的階段,底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做任何事,都必須想想底線在哪裡?突破這些底線的後果會怎樣?防範這些底線的主體是誰?守住這些底線的措施是什麼?領導幹部和管理者必須時刻把這四個問號放在心頭,擺在案頭,捏在手頭。
那麼,如何確定底線在哪裡呢?並非所有要辦的事情都是底線,一件事能不能成為底線,關鍵是看這件事如果沒辦好,會不會前功盡棄?會不會不可逆轉?會不會無法補救?會不會全局被動?比如:經濟發展速度,快了可以調控下來,慢了可以加快發展,但是,一旦經濟秩序亂了就會造成全局被動的後果。那麼,維護經濟秩序的穩定就是底線。又比如:對環境、生態等的破壞屬於不可逆轉的損失,那麼環境、生態的保護就是防守的底線。
一般來說,加強底線管理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牢固樹立底線意識。牢固樹立領導幹部的底線意識,與強化領導幹部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是一致的。樹立底線意識,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善於確立政績底線。摒棄為了出政績、樹形象而不顧一切後果,只有前瞻沒有後顧的錯誤思維方式。從守住底線開始,量力而行,步步為營謀求發展。二是要樹立風險意識,善於確立風險底線。要善於排查各種潛在風險,找出安全與風險、常態與危機的分水嶺,守住各種風險的底線。三是要樹立績效意識,確立績效底線。完善績效評估體系,強化公共管理中的成本意識,對開發、建設、生產項目上馬和投入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在確定最高目標的同時,都要定好最低標準,進行績效的底線管理。
系統排查全面防守。底線管理的排查和防範,關鍵在於全面系統。全面的排查大致涉及四個方面:一是安全的底線,考慮人身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的有關問題,如反恐、安全生產、消防、交通安全、資金公物安全等。二是秩序的底線,考慮經濟秩序、社會秩序的嚴肅性和規章制度的連續性。三是績效的底線,考慮成本效益、質量、規模的最低要求。四是利益的底線,考慮發展會不會危及長遠的利益,包括環境、生態、資源等的保護。
防範的關鍵是落實。防守責任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落實到具體措施上,同時,加強對下級底線管理的檢查,把防範風險、排查問題、守住底線作為常規工作和重要政績來考核。
完善公共政策的配套體系。一隻木桶,最短的一塊木板決定它的容量。政策的漏洞、措施的短板往往就是底線所在。改革的配套與政策的體系化是守住底線的基礎性、根本性工作。引入競爭機制,提倡優勝劣汰,同時就要考慮被淘汰者的出路或安置;引入激勵機制,獎勵有功者,同時就要考慮懲戒錯誤者;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項目搞開發,同時就要考慮規劃、環保問題等。
重視輿論的作用。社會成員的信心是固守底線、戰勝風險的重要力量。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經濟困難時期,我們戰勝了很多困難、風險和危機,靠的就是大眾對黨的領導的信心,靠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萬眾一心的合力。在當代社會,信心來自信任,信任來自了解,了解來自透明。讓群眾知道政府面臨什麼?擁有什麼?必須做什麼?正在做什麼?並通過有效的宣傳、說服,建立認同感,建立信任,這可能是守住底線最可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