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楊家巷村的結果 展開

楊家巷村

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下轄村

楊家巷村位於閔行區的北端,華漕鎮中心偏北。楊家巷村近年主要榮譽:2008年度健康村、2004年上海市文明村、2002-2005年閔行區文明村、2003年華漕鎮先進集體、2007年—2009年“五好”基層黨組織。

基本概況


楊家巷村
楊家巷村
楊家巷 村地處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北青公路華翔路底3759號,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1個綠陽小區,總戶數650戶,常住人口1886人,來滬人員2萬左右。全村現有大小企業84家,主要以地板、五金、塑料、塗料、食品等加工行業為主。

歷史佳話


楊家巷村歷史悠久,原名華漕鎮南楊家巷村,因楊氏二兄弟於解放前150年左右搬於原村,村名隨之演變而來。靠著楊氏兄弟和原有村民勤勞的雙手慢慢建設成現在楊家巷村。

地理位置


楊家巷村地處外北青公路華翔路底3759號,處正在建設的虹橋交通樞紐嘉閔高架的西北面;本村東與王泥浜村相鄰,南與新家弄相鄰,西靠滬杭鐵路,北靠蘇州河與嘉定相鄰。

行政區劃


楊家巷村
楊家巷村
楊家巷村 由自然村陸家宅,莊家涇,夏家橋,西方場,金更浪,秦家橋,柴塘南,柴塘北,楊更浪組成。總人口12432人。其中:本村戶數650戶,本村人口2062人,農保人口450人,鎮保人口270人,城保人口440人;外來人口10370人。其他人口0人。耕地773.00畝,糧田0.00畝,常年菜田660.00畝,林地0.00畝,魚塘90.00畝,畜禽場6.00畝。我村2009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610.00萬元,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5900.00元。

經濟發展


楊家巷村
楊家巷村
近年來,楊家巷村經濟逐步發展。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6521萬元。2009年村領導班子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思路,繼續解放思想,堅持經濟發展,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創建文明村為抓手,衛生示範村宅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原則,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和人文素質,實現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9年楊家巷村年集體經濟可支配收入6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900.00元。

近年榮譽


楊家巷村近年主要榮譽:2008年度健康村、2004年上海市文明村、2002-2005年閔行區文明村、2003年華漕鎮先進集體、2007年—2009年“五好”基層黨組織、2003年華漕鎮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2005-2006年度華漕鎮“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2003年度華漕鎮綠化管理先進集體。

婚嫁習俗


相親
村裡男女若雙方異地,大多首次見面於公園或集鎮,有的到媒人家會面。有的女方姑媽、舅媽等女長輩事先暗窺男方宅屋,中意後方允男女見面。男上女家門,必帶重禮,常有因女方中止戀愛關係而發生男方索賠現象。男女雙方同地,有的暗結戀情,男方仍挽人作媒,經女方父母認可,日後完婚以示明媒正娶。城鎮男女相親,男上女家門,須首先徵得女方父母同意,攜帶煙、酒、補品等若干重禮;女上男家門,禮可輕可重,均以“不輕不重”為限。
定親
楊家巷村[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下轄村]
楊家巷村[上海市閔行區華漕鎮下轄村]
即定婚。以前村裡男女婚姻經媒人撮合,男家由媒人請出女方“八字”(年庚),合“八字”若和男方無衝剋,復向女方發帖“求允”。有的富家以銀圓為帖。女家受帖,同意換“允吉”帖,再擇期訂婚。男方備酒席、禮金、首飾、茶葉、桂圓、棗子、吉祥草、萬年青、柏枝等,赴女家行聘,茶葉為必備之品,故女家受帖允婚又稱“受茶”。女家出“謝帖”,寫明收聘禮數額,為男家訂親據,並退回部分禮金。
彩禮
以前有首飾、衣物、現金,多寡由媒人與男女雙方父母商定,其間不乏討價還價,方言:“爭親”。彩禮暗含男方資助女方置辦嫁妝費用,有“有鈿賠鈿嫁囡,無鈿當官賣囡”之說。常有因女家索禮過重,導致婚後夫婦或親家不睦。
迎妝
以前男方擇定婚期,發出“日腳帖”通知女家,稱“拿重陽”。大多連拿三天,頭兩天女家辭以時間尚早,謂“姑娘活到九十九,頭一個重陽總不受”。男家續發不懈,第三日女家必受帖。婚前一日,男家備轎扛赴女家迎妝。女家將妝奩貼紅紙,擺置客堂,用土布交叉系縛被頭。女方父母示意發妝,兄弟端陪嫁馬桶(村裡方言:子孫桶)至門外,男方始可取妝。時有遲遲不發妝,令迎妝者乾等,用汽車,妝奩一一排列,讓人顯而易見。妝奩中必藏有紅棗、長生果(花生)、紅綠蛋。
迎親
村裡婚前一日晚,宴請媒人,近親吃“預告夜飯”、“待媒酒”。正日吃“發轎酒”后,發轎“行娶”。迎娶隊伍依次為“開道鑼”、“硬牌”、“馬隊”、“伴新女賓轎”、“小堂明”、“吹打”、“轎前盤”,媒人乘小轎率新郎、新娘的“官轎”、“花轎”,最後為“六聲人”。到女家,新阿舅(新娘兄弟)出迎,放爆竹。新郎拜見岳父母及諸親友,入席用茶點,食水滾蛋或小糖圓,食剩數只。然後開酒席。新娘“圓面”著“宮裝”待迎。傍晚,新娘上轎,女兒哭別父母,稱“哭上轎”,哭得越鬧猛越好,稱“哭發”。花轎走後,阿舅隨即赴男家吃“阿舅酒”。迎親一路吹打,至男家必由東南方“青龍頭”進,至場角停轎,放鞭炮。婆媽出迎新婦,攜手導引入門。也有抬進客堂繞屋一周,名“繞白米囤”。婆媽介紹親長,親長 — 一賜“見面鈿”。然後夫婦踏紅氈拜堂,拜天地、拜祖宗、拜公婆,對拜。禮畢,入洞房。新人坐床沿,親友鄰里不分男女老小吵新房,所謂“三日無老小,太公太婆都要吵一吵”,稱“吵發”。至夜,夫婦吃合巹酒,名“暖房”,席間除酒菜外,置兩碗“旗杆飯”。次日,夫妻至翁姑處請早安。新阿舅上門“邀回門”,新人雙雙回門。新婦交鑰匙給婆媽,婆媽開啟箱櫃,展示新媳嫁奩。今仍有吃“待媒酒”、出門迎新人、“哭發”俗。迎妝、結婚、回門一日內完畢,男家中午設酒宴,女家設晚宴,晚宴後夫妻回家。次日“邀老客”,上午新郎上岳家請岳父母等長輩到婿家“認門頭”,午宴岳父母,新郎父母等長輩陪坐。
酒席
村裡婚嫁必備酒席,在村裡方言參加婚禮稱作“吃酒”。邀人“吃酒”十分講究,有“辦酒容易,請酒難”之諺。邀請親戚,必須由新人父母專程到親戚家邀請,不可託人或途中邀請,否則視為怠慢。一般朋友較為隨便。至親多合家邀請,遠親邀長輩)同村宗族邀全家或長輩,他姓或一戶一人。酒席都設在家中,男家有“待新”、“待媒”、“待舅”、“請老客”酒;女家有“待囡”、“待新客”酒等。正日酒一般 10餘桌,多則四五十桌。吃酒大多延至三四日。席之菜肴,蔬菜區厚(豐盛,料多、品種多),棉糧區薄(節儉,料少、品種單調);筵席大致有硬八樣(八樣菜)、硬十樣(十樣菜)、四炒六菜一點心一湯、六炒六菜二點心一湯、八炒八菜二點心一湯等數種。不管豐儉,均有冷盆,至少四冷盆。近時行大拼盆,用白斬雞、鹹肉、皮蛋、海蟄皮、白肚、蛋皮絲、小排、花生等料。考究的還有“四插角”,乾果二:長生果、西瓜子,水果二:甘蔗、地栗。熱炒,除魚片、肉片外,蹄筋、海參、乾貝、開洋、腰花、時件(雞鴨內臟);甜炒有芡實大西米、蓮子等配各式水果。熱炒有十熱炒、十二熱炒,料多用水產、海鮮、山貨。大菜,
羊肉
羊肉
紅燒羊肉楊家巷村的本幫菜,所以婚宴一般必備紅燒羊肉。扣三絲爛糊肉絲、油炙蹄子也為常用菜,三鮮、肉皮、雞塊各鄉均行。後來有的改用全雞、全鴨、全魚、全蹄四大菜。點心花樣百出,必備八寶飯。酒席慣用八仙桌,8人一桌;集鎮時行圓檯面,10人一桌。
村裡又叫發喜果。婚前一日,男女雙方由家人向同村挨戶分發,4粒、6粒不等。今十數粒一包。今行巧克力。女家糖由男家出資。

羊肉文化


在傳統文化中,羊始終是吉祥的象徵,在村裡,紅燒羊肉,白切羊肉更是作為本幫菜而呈現出一大特色,在婚宴上紅燒羊肉是必備之菜。在紅燒羊肉的用料、火候,白切羊肉的醬汁調味上,村裡都有自己的秘方和特殊技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佔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摩托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佔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佔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佔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佔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