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邁克·李的結果 展開

邁克·李

英國電影導演、編劇

邁克·李(Mike Leigh),1943年2月20日出生於英國英格蘭曼徹斯特索爾福德,畢業於皇家戲劇藝術學院,英國電影導演、編劇。

1971年,邁克·李開始擔任導演,執導個人第一部電影《暗淡時刻》。1989年,擔任電影《遠大希望》的導演、編劇,並憑藉該片獲得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1993年,執導的電影《赤裸裸》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6年,執導的電影《秘密與謊言》獲得第4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徠、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1997年,擔任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成員。1999年,執導的傳記片《酣歌暢戲》獲得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2004年,執導犯罪片《維拉·德雷克》獲得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2008年,執導喜劇片《無憂無慮》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2010年,執導的電影《又一年》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2012年,擔任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2014年,執導的傳記片《透納先生》獲得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15年,邁克·李獲得蘇黎世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7年,拍攝劇情片《彼得盧》。

早年經歷


邁克·李寫真
邁克·李寫真
1943年,邁克· 李出生在英國英格蘭曼徹斯特的索爾福德一個猶太醫生的家庭里。邁克·李希望自己能夠在表演領域有所成就。但在倫敦皇家戲劇藝術學院接受表演訓練期間,他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導演和編劇方面。後來,他輾轉到倫敦電影學校專門學習。
20世紀60年代後期,邁克·李開始在皇家莎士比亞公司工作。1965年,他開始成為舞台導演和編劇。1964年,邁克·李開始涉足電視。這年,他參與了電視劇《周末遊戲》的製作。

演藝經歷


1970年,邁克·李嘗試執導電影《伽利諾》 ;1971年,邁克·李執導個人第一部劇情片《暗淡時刻》,該片講述了關於追求幸福生活的女人的故事,邁克·李獲得第2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雖然影片贏得了廣泛讚譽,但實際上卻沒有得到社會公眾的真正重視;在70年代,邁克·李重返舞台之後就開始拍攝一些電視劇和短片,這些關注平常人或艱難或普通的生活的作品,為他日後的長片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邁克·李工作照
邁克·李工作照
1989年,重回電影界的邁克·李執導劇情片《遠大希望》,獲得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同樣這部影片被美國影評界列為當年的十大佳片之一,但這部尖銳諷刺英國后撒切爾時代普通人生活的影片仍舊是叫好不叫座。
1993年,執導的劇情片《赤裸裸》,該片由大衛·休里斯、萊絲莉·夏普合作主演,該片講述了男主人公仇視女性也仇視他自己和他周圍的世界的仇視和厭倦的故事,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之後,這部影片在2011年2月初被《TimeOut》倫敦版通過150位電影業內人士的投票評選為“影史英國電影100強”第11名,但這部影片上映后卻遭到極大爭議。
1996年,執導由布蘭達·布萊斯蒂莫西·斯波聯袂主演的劇情片《秘密與謊言》,該片講述了講述一個出生即被遺棄的年輕女性和她的生母尷尬重逢的故事,獲得第4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第5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劇本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獎,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之後,這部影片被英國《衛報》的專業電影導演和影評人評選為25年來25部最佳英國電影之一。
邁克·李的社會經歷
邁克·李的社會經歷
1997年,執導由凱特琳·卡特利吉、安迪·瑟金斯聯袂主演的劇情片 《職業女郎》,該片講述了兩個女孩是大學同學,畢業六年後她們的生活再次會合的故事,獲得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提名,雖然這部影片被影評人士普遍看好,但未能取悅觀眾;同年,擔任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成員。
1999年,執導由阿蘭·柯德勒、吉姆·布勞德本特德克斯特·弗萊徹聯袂主演的劇情片《酣歌暢戲》,獲得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提名。2002年,執導劇情片《一無所有》,獲得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邁克·李獲獎經歷
邁克·李獲獎經歷
2004年,邁克·李斥資100萬英鎊的小成本來拍攝劇情片《維拉·德雷克》,該片由艾美達·斯丹頓、理查德·格拉翰合作主演,該片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英國一個秘密幫助不幸女孩流產的中年婦人的故事,但這部影片原本在戛納電影節參賽的時候被拒絕參賽,雖然這部影片受到極大爭議,但邁克·李憑藉此片獲得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2008年,執導由莎莉·霍金斯埃迪·馬森聯袂主演的喜劇片《無憂無慮》,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提名,同樣這部影片被《紐約時報》“年度十大佳片”、被indieWIRE (北美電影媒體)入選“年度十大佳片”。2009年,邁克·李被美國《娛樂周刊》評選出“當代最偉大的50位電影導演”的第37名。
2011年,執導由吉姆·布勞德本特、萊絲利·曼維爾、魯斯·西恩聯袂主演的劇情片《又一年》,該片講述的是一對普通夫妻的故事,他們樂於幫助他人,也從幫助別人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生活的樂趣的故事,該片獲得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同樣這部影片在2010年被《視與聽》列為年度佳片;2012年,擔任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14年,執導蒂莫西·斯波、萊絲利·曼維爾、羅傑·阿什頓-格里菲斯領銜主演的人物傳記片《透納先生》,該片講述了英國畫家約翰·透納充滿創作激情的人生經歷的故事,邁克·李憑藉該片獲得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之後,這部影片被《視與聽》 (英國電影雜誌)列為年度二十佳片;同年10月30日,邁克·李被授予英國電影學院獎的“大不列顛獎”傑出導演獎,頒獎典禮屆時會在比佛利山莊希爾頓酒店舉辦。
2015年10月3日,邁克·李獲得蘇黎世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金眼睛”獎;2017年,籌拍劇情片《彼得盧》。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彼得盧》電影
2014年《透納先生》電影
2010年《又一年》電影
2008年《無憂無慮》電影
2004年《維拉·德雷克》電影
2002年《一無所有》電影
1999年《酣歌暢戲》電影
1997年《職業女郎》電影
1996年《秘密與謊言》電影
1993年《赤裸裸》電影
1990年《生活是甜蜜的》電影
1988年《遠大希望》電影
1984年《與此同時》電影
1979年《誰是誰》電視電影
1976年《五月的堅果》電視電影
1971年《暗淡時刻》電影
相關參考:.........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彼得盧》電影
2014年《透納先生》電影
2010年《又一年》電影
2008年《無憂無慮》電影
2004年《維拉·德雷克》電影
2002年《一無所有》電影
1999年《酣歌暢戲》電影
1997年《職業女郎》電影
1996年《秘密與謊言》電影
1993年《赤裸裸》電影
1990年《生活是甜蜜的》電影
1988年《遠大希望》電影
1984年《與此同時》電影
1979年《誰是誰》電視電影
1976年《五月的堅果》電視電影
1971年《暗淡時刻》電影
相關參考:.........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2011 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又一年(提名)
▪ 2009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無憂無慮(提名)
▪ 2005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維拉·德雷克(提名)
▪ 2005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維拉·德雷克(提名)
▪ 2000 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酣歌暢戲(提名)
▪ 1997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秘密與謊言(提名)
▪ 1997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秘密與謊言(提名)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14 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透納先生(提名)
▪ 2010 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 又一年(獲獎)
▪ 2010 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又一年(提名)
▪ 2002 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折翼天使(提名)
▪ 1996 第4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秘密與謊言(獲獎)
▪ 1996 第4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秘密與謊言(獲獎)
▪ 1993 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赤裸裸(提名)
▪ 1993 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赤裸裸(獲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2018 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彼得盧(提名)
▪ 2004 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維拉·德雷克(獲獎)
▪ 1999 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酣歌暢戲(提名)
▪ 1988 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競賽單元 熱望(獲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 2008 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無憂無慮(提名)
▪ 1984 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Zitty》讀者評審團獎 Meantime (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 2011 第6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影片獎 又一年(提名)
▪ 2005 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大衛·林恩導演獎 維拉·德雷克(獲獎)
▪ 2005 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維拉·德雷克(提名)
▪ 2005 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獎 維拉·德雷克(提名)
▪ 2000 第5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酣歌暢戲(提名)
▪ 2000 第5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影片獎 酣歌暢戲(提名)
▪ 1997 第5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秘密與謊言(獲獎)
▪ 1997 第5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亞歷山大·柯達獎最佳英國電影獎 秘密與謊言(獲獎)
▪ 1997 第5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秘密與謊言(提名)
▪ 1997 第50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大衛·林恩導演獎 秘密與謊言(提名)
▪ 1996 第4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邁克爾·鮑肯獎(獲獎)
▪ 1994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英國影片獎 赤裸裸(提名)
▪ 1993 第4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短片獎 A Sense of History (提名)
▪ 1988 第4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短片獎 The Short & Curlies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2002 第1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折翼天使(提名)
▪ 2002 第15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導演獎 折翼天使(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 1997 第22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秘密與謊言(提名)
西班牙戈雅獎
▪ 1997 第11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秘密與謊言(獲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1993 第18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Metro媒體獎 赤裸裸(獲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 1997 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職業女郎(提名)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2 第25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豹獎 暗淡時刻(獲獎)
義大利大衛獎
▪ 2011 第55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又一年(提名)
▪ 2005 第49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維拉·德雷克(提名)
美國導演工會獎
▪ 1997 第49屆 最佳劇情片導演 秘密與謊言(提名)
英國獨立電影獎
▪ 2014 第17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透納先生(提名)
▪ 2010 第13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又一年(提名)
▪ 2004 第7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維拉·德雷克(獲獎)
▪ 2004 第7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劇本獎 維拉·德雷克(提名)
▪ 2000 第3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酣歌暢戲(提名)
影評人協會獎
▪ 2014 第35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劇本獎 透納先生(提名)
▪ 2010 第9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又一年(提名)
... ...... .........

人物評價


邁克·李生活照
邁克·李生活照
邁克·李乍看頹廢。灰色的頭髮,憂傷而明亮的大眼睛,黑白夾雜的大鬍子遮住了半張臉。可是一旦開口,溫和的聲音,斟字酌句的說話方式以及絕對英國式的、嘲諷的幽默感,立刻推翻了對他的第一印象。在這副懶散的外表下的確藏著無限活力,但這絲毫不影響邁克·李在英國電影界的地位。不論在劇場、電視或電影,自認為是“介於郊區中產階級和無政府主義中間的波西米亞人”的邁克·李,只有一個企圖,以最貼切、最真實的方式,最直接的觀點,絕無偷窺的意味,懷著最深的同情心,來描述英國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以人為出發點,拍出一部充滿生命、深刻的電影。 (新浪娛樂評)
邁克·李是一位拍攝過多部作品、獲得許多榮譽的英國獨立導演。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里,他一直致力於真實地反映被影界忽視的英國普通人的艱辛生活。 (《中國市場》評)
邁克·李的電影世界是真實的,但卻不是枯燥的,他同樣執迷於展示真實的世界,他的電影就是英國,就是倫敦。曾有評論家將邁克·李鏡頭下的倫敦比作費里尼的羅馬及小津安二郎的東京。這樣的表述無疑源自導演作品中生活性的一面,而這種生活性則主要來自他的即興創作風格。邁克·李一直以即興創作聞名,不寫劇本,僅是簡單設置一個劇情框架,然後通過與演員的交流和探討,以及他們的即興表演,才最終豐滿劇情和對白。這樣的處理即會激發演員的參與,也會讓作品呈現極強的真實性。這也是邁克·李作品中重要的特點之一。 (Mtime時光網評)
邁克·李的每一部電影都有一個轉折點,就是當生活中的不堪與無望成為導火索時,去觸發人們對想象不到的極度歡樂的認知。在諸多角色的秘密和謊言中,這些轉折,有的引發個體的毀滅,有的帶來家庭的和解。邁克·李的悲喜,總是你身邊的平凡瑣事,被他講述之後,卻又如此有嚼頭。 (騰訊網評)
邁克·李的電影都是自編自導,他從不改編名作,全部是原創,他的作品多聚焦底層小人物,從看似尋常的瑣碎生活細節里透視社會的方方面面。舉足輕重,鞭辟入裡,以情動人,是他電影給人的基本印象。作為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徠奧斯卡最看重的英國導演之一,邁克·李的電影關心著所有人的關心。他的創作再次提醒觀眾們,好的電影不僅僅是造夢,更應是現實生活的傳神再現,世故人情的嶄新審視和情感提升。 (深圳特區報評)
邁克·李作為大師,他體察入微的觀察力與從不遵規蹈矩的個性令關注真實生活與表演質量的觀眾心馳神往。他的影片不僅取悅觀眾,同時還啟迪人們認識自己的生存條件和與生俱來的力量與弱點。無論誰,只要認真觀察,就會從他的電影中發現自己、了解自己。 (《國際廣播影視》評)
邁克·李的作品細膩自然,很有自然主義的餘韻,邁克·李擅長描繪小人物的市井生活,注重細節,並且情感真摯。在創作方法上,邁克·李常常被拿來和肯·洛奇作比較,這兩個人都追求現實主義,並不習慣用影像來製造驚奇和奇觀。 (1905電影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