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

詞語

流俗,漢語辭彙。

拼音:liú sú

指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

多含貶義。

基本解釋


1.世俗,一般的風俗習慣。
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詆盡流俗。
2.也指一般的風俗習慣。另指世俗之人。
3.流行的俗見。

引證解釋


1.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多含
①《禮記·射義》:“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
②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湯斌之欺君,聖祖察之,光地之忘親貪位,彭鵬劾之。即微論大節,其私德已不足表率流俗矣。”
郭沫若《歷史人物·隋代大音樂家萬寶常》:“大凡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或思想家,照例是跑過了時代,不為流俗所容。”
⑤明張三光《蔣石原先生傳》:“大抵其為政務峭刻,務以忠厚平簡化流俗,而流俗亦蒸蒸化焉。”
2.平庸粗俗。
①晉葛洪《抱朴子·博喻》:“英儒碩生,不飾細辯於淺近之徒;達人偉士,不變皎察於流俗之中。”
②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詩啟》:“然以為律體卑下,格力不揚,苟無姿態,則陷流俗。”
③梁啟超《梁啟超全集》:“湯斌之柔媚取容,欺罔流俗,而以為一代開國之大儒,配食素王,末流所鼓鑄,豈待問矣!”
劉紹棠《西苑草》:“文章寫得相當流利,不流俗……可以說是有獨到之處。”
3.指世間平庸的人。
①《漢書·司馬遷傳》:“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②宋李如箎《東園叢說·坡詞》:“愚每舉此一事,而為人言之,莫以為然。此可與深於詞者語,豈流俗之所能識也哉。”
③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曩於所謂唐宋大家者,私用臧否;然而流俗之耳目,且駭且怪,何以免此詬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