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劉紹棠的結果 展開

劉紹棠

“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創立者

劉紹棠(1936年2月29日-1997年3月12日),1936年2月29日出生於河北通縣(1958劃歸北京通州區),中國著名鄉土文學作家,“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創立者。

徠1949年10月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了處女作微型小說《邰寶林變了》,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加入作協時是當時最年輕的作協會員。1950年春因被詩人晏明稱為“神童”,“神童作家”稱號逐漸流傳並被大眾認可,又因家鄉儒林村臨近北運河,又被稱為“大運河之子”。作品曾多次獲國內獎項並受國家嘉獎;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外文,在國際上亦有所影響。代表作品有《紅花》《青枝綠葉》等。

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搶救無效,病逝於宣武醫院,年僅61歲。

大事件

1936-02-29

出生

1936年2月29日出生於河北通縣(1958劃歸北京通州區)。

1949-10

發表處女作,開始創作

1949年10月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了處女作微型小說《邰寶林變了》,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

1950

創作多篇作品,引起關注

1950年一年內又寫出了20多篇小說,在多家刊物上刊登后,引起文壇關注。

1952

《紅花》一經發表,反響熱烈

因1952年發表的小說《紅花》在全國青年中反響強烈,團中央開始對他進行重點培養。

1958-03

因被判為右派,進入人生低谷

1956年至1957年因發表論文《我對當前文藝問題的一些淺見》《現實主義在社會主義時代的發展》以及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等,於1958年3月被錯判為“右派分子”。在“勞改”的20年期間,他仍堅持寫作。1961年11月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在發表了一篇小說《縣報記者》后不久,再次被剝奪發表和出版作品的權利,回到故鄉儒林村。

1979

被平反后重返文壇

在鄉親們的保護下,躲過“文革”十年動亂,收集材料完成了以家鄉人民為原型的《地火》《春草》《狼煙》三篇長篇鄉土小說的初稿。1979年打倒“四人幫”三年後,終於得到徹底平反,重返文壇,回到北京。

被平反后重返文壇
1980-06

發表《蒲柳人家》,標誌著創作走向成熟

1980年6月發表的《蒲柳人家》再次引起廣泛反響,成為創作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其創作成熟的標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發表《蒲柳人家》,標誌著創作走向成熟
1997-03-12

逝世

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搶救無效,病逝於宣武醫院,年僅61歲。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劉紹棠生活照
劉紹棠生活照
學生時期就對文學有濃厚興趣,大量地閱讀課外書。
10歲時第一次寫作文,創作了一部寫滿五冊作文本的長篇《西海子遊記》,在全校引起轟動。

教育經歷

1951年9月被作協保送到通州潞河中學讀高中。
1954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

工作經歷

1951年2月初中還沒有畢業就被借調到河北省文聯,在《河北文藝》編輯部當見習編輯。
先後擔任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常務理事《北京文學》編委、中國作協理事《中國鄉土小說》叢刊主編。
1985年又受丁玲邀請擔任文學雜誌中國文學》(1985年12月更名《中國》)副主編。

寫作經歷

1949年10月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了處女作微型小說《邰寶林變了》,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
1950年一年內又寫出了20多篇小說,在多家刊物上刊登后,引起文壇關注。
1951年9月16日,的完秋》在孫犁主編的《天津日報·文藝周刊》上發表,受孫犁賞識,後來他的作品經常在該周刊上不經修改就直接發表,並成為孫犁的“得意門生”。
在高中期間陸續發表的《紅花》《青枝綠葉》《大青騾子》等作品,贏得了全國性聲譽。
因1952年發表的小說《紅花》在全國青年中反響強烈,團中央開始對他進行重點培養。
1952年小說《青枝綠葉》發表,后又被葉聖陶編入高二的語文課本。
從北大退學后專心寫作並於1955年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運河的槳聲》。
1955年被共青團中央保送到中國作家協會文學研究所第三期學習,后因故停辦,未入學。
1956年3月出席全國青年創作會議,同時由康濯秦兆陽介紹,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當年作協中最年輕的會員;同年4月經團中央批准專業創作。
人生低谷
1956年至1957年因發表論文《我對當前文藝問題的一些淺見》《現實主義在社會主義時代的發展》以及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等,於1958年3月被錯判為“右派分子”。在“勞改”的20年期間,他仍堅持寫作。
1961年11月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在發表了一篇小說《縣報記者》后不久,再次被剝奪發表和出版作品的權利,回到故鄉儒林村。
後來,在鄉親們的保護下,躲過“文革”十年動亂,收集材料完成了以家鄉人民為原型的《地火》《春草》《狼煙》三篇長篇鄉土小說的初稿
重返文壇
1979年打倒“四人幫”三年後,終於得到徹底平反,重返文壇,回到北京。
共青團中央恢復了之前的名譽及寫作的各項權利,並對其作品表示肯定。
1980年6月發表的《蒲柳人家》再次引起廣泛反響,成為創作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其創作成熟的標誌。之後先後創作的《漁火》《京門臉子》《瓜棚柳巷》等20餘部作品,接連獲獎,受到讀者的歡迎,這些被譽為鄉土文學的作品格調清新優美,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劉紹棠的散文《老師領進門》(又名《師恩難忘》)選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書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師生”單元第1篇課文。小說《青枝綠葉》選入1952年2月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散文《榆錢飯》選入西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2005年版)、人教版初中《語文》(1992年10月第一版)。《本命年的回想》選入蘇教版(2009年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書。
他的部分小說被外國翻譯出版:50年代的短篇小說《紅花》《擺渡口》《青枝綠葉》,被翻譯成俄、英、阿爾巴尼亞文出版;80年代的短篇小說《峨眉》《青藤巷插曲》,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瓜棚柳巷》《小荷才露尖尖角》《煙村四五家》,被譯成英、法、俄、德、日、西班牙、泰文及孟加拉文出版;中篇小說《蒲柳人家》出了英、法、德三種文字的單行本。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劉紹棠與曾彩美結婚
劉紹棠與曾彩美結婚
1955年8月與曾彩美結婚

健康狀況

1988年8月初,由於長年伏案寫作,積勞成疾,突發腦血栓住進了宣武醫院,雖經搶救治療,仍造成左體偏癱,所幸大腦和寫字的右手並未受損。大病之後,“為創立鄉土文學體系”他又開始頑強地寫作。
1997年3月12日因肝硬化、肝腹水搶救無效,病逝於宣武醫院,年僅61歲。

個人作品


時間作品名類型備註
1949-10(發表)邰寶林變了微型小說發表的第一篇作品;發表於《北京青年報》
1951-2-28及3-2(發表)蔡桂枝短篇小說“短篇小說處女作”(劉紹棠語);北京《新民報》連載
1952(發表)青枝綠葉短篇小說4萬多字;1952年被葉聖陶選入高中第三冊語文課本
1953-6(出版)青枝綠葉短篇小說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收錄了同名小說《青枝綠葉》;新文藝出版社出版
1955-3(一版)山楂村的歌聲短篇小說集新文藝出版社出版
1955-10(一版),1980-7(再版)運河的槳聲
長篇小說
(亦有人認為是中篇)
第一部長篇小說;一版新文藝出版社、1980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6-7(出版)中秋節短篇小說集通俗讀物出版社
1956-4(一版),1980(再版)夏天中篇小說第一版由新文藝出版社出版,收錄“青年人創作叢書”系列;11萬多字
1957年-4(出版)私訪記短篇小說集作家出版社出版
1957(完稿)金色的運河長篇小說50萬字
1957-9(出版)瓜棚記少年兒童小說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75-1-7到1977-2-4(完成手稿)春草長篇小說-
1979-4(完稿)碧桃/芳草滿天涯中篇小說發表於1979年第9期《北京文藝》,名為《芳草滿天涯》,后更名《碧桃》;1987年西安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野媽媽
1980-6(發表)蒲柳人家中篇小說部分章節選入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2003年12月第1版);發表於《十月》1980年第3期
1980-9(一版)1984(再版)劉紹棠小說選小說集一版北京出版社出版,再版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0-11(出版)雞鳴風雨女蘿江長篇小說《春草》第一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12(完稿)蛾眉短篇小說寫於湖南韶山,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1-10(出版)地火長篇小說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2-1966(初稿),1979-10至1981-11(重寫)狼煙長篇小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5(完稿),1983-12(出版)漁火中篇小說1983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改編自該小說的同名連環畫
1981(出版)二度梅中篇小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發表)荇水荷風中篇小說刊於《長江》雜誌1982年第1期
1982-1(出版)鷓鴣天中篇小說集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鐘山文藝叢書
1982-2(出版)蛾眉短篇小說集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2-11(出版)鄉土與創作文藝短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4(出版)魚菱風景中篇小說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9(出版)瓜棚柳巷中篇小說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潮汐文叢
1984(出版)我與鄉土文學文藝短論集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4(出版)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篇小說集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4(手稿),1986(出版)京門臉子長篇小說前九章在《人民文學》上發表,被選為該刊當年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5(出版)一個農家子弟的創作道路文藝短論集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5-3(出版)煙村四五家中篇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5(發表),1986-8(出版)敬柳亭說書長篇小說1985年發表於《文藝》;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柳敬亭為說書大師,敬柳亭為地名
1986-10(出版)這個年月長篇小說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
1986-12-6(完成所有編輯工作)十步香草長篇小說第5部長篇小說
1987-11(出版)豆棚瓜架雨如絲長篇小說發表在北京出版社的《長篇小說》季刊上;北京文藝十月出版社出版
1988-4(出版)我的創作生涯隨筆集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本命年的回想》已收錄蘇教版七年級(上)的語文課本
1988-4(出版)野婚長篇小說花城出版社出版
1988-8(完稿),1990-6(出版)水邊人的哀樂故事長篇小說花城出版社出版
1990-2(出版)鄉土文學四十年散文短論集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1990-4-5至5月(完稿)黃花閨女池塘小說寫於蟈籠齋(蟈籠齋,作者書房的昵稱)
1990-8至1992孤村長篇小說刊於《上海小說》《花城》《人民文學》
1991-9(出版)蟈籠絮語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2-2-4至1996-5-5(完稿)村婦長篇小說21歲完成的手稿被毀,1996年重新寫就。劉紹棠遺作。
1995-8-4(出版)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文集共12卷,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時劉紹棠鄉土文學研究會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6-9(出版)我是劉紹棠回憶錄團結出版社出版
出版時間著作名作者出版社備註
1991-9大運河之子劉紹棠鄭恩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5-7劉紹棠傳鄭恩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約50萬字
2006-6劉紹棠全傳鄭恩波文化藝術出版社據《劉紹棠傳》修訂;共約50萬字
2007-4劉紹棠紀念文集鄭恩波、張明主編中國展望出版社紀念作家劉紹棠逝世10周年;收集了多位作家緬懷劉紹棠的美文,及文學研究、評論文章。

社會活動


1996年12月19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和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並於1997年1月起正式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獲得榮譽


獲獎記錄
1981年短篇小說《蛾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蒲柳人家》獲《文藝報》中篇小說二等獎。《漁火》獲《北京日報》優秀作品獎。《蒲柳人家》獲《十月》文學獎。同年5月《蒲柳人家》(發表於《十月》1980年第3期)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1977-1980)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二等獎。
1982年《二度梅》獲《芙蓉》文學獎;《布鞋與鄉土文學》獲《北京日報》優秀作品獎。
1983年《荇水荷風》獲文學叢刊《長江》優秀中篇小說獎;《蒲劍》獲《崑崙》優秀作品獎。
1985年《君子蘭和她的女兒》獲第二屆“東方文學獎”。
1987年《暮春》獲“小天使”銅像獎最佳作品獎;《老俠金鐘罩》獲第一屆傳奇文學獎。
1989年《這幾個酸兒辣女》獲《小說林》優秀作品獎;《京門臉子》《敬柳亭說書》獲北京市慶祝新中國成立40周年長篇小說獎。《水邊人的哀樂故事》獲文學雙月刊《十月》優秀作品獎。
1990年《續弦》獲《人生與伴侶》創刊五周年榮譽獎;《魚菱村女子》獲《解放日報》“霞飛杯”優秀獎。
1990年5月12日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獲獎的有顏廷瑞的《庄妃》,星顯的《錢莊風雲》,馮育楠的《津門大俠霍元甲》,劉紹棠的《敬柳亭說書》,繆曉陽、張暉的《龍雲出山》五部長篇小說。
1994年《黃花閨女池塘》獲《人民文學》20世紀90年代優秀小說獎。
榮譽記錄
1982年當選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1985年12月被載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1987年被載入英國劍橋《世界作家名人錄》,再次被載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1988年被載入《中國共產黨名人錄》。
1991年7月國務院授予他“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終身享受國家特殊補貼。

人物評價


從維熙:“劉紹棠61歲去世,成為我們這代人心裡難以彌補的傷痛。”從維熙認為:劉紹棠的一生與大運河密不可分,他從生活的最精微細膩之處入手開始他的文學創作。他以文學感悟生活,消化成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感受的情感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作家是不多的。劉紹棠與沈從文、孫犁一脈相承。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段寶林是劉紹棠的北大同學,他對劉紹棠在晚會上能將三言二拍小說《亂點鴛鴦譜》倒背如流印象深刻,他指出:劉紹棠雖是天才,但他同時下過很大工夫。有人認為劉紹棠的作品“太土”,其實劉紹棠對外國文學是努力學習過的,他把肖洛霍夫作為自己的榜樣。段寶林認為:劉紹棠的文筆在中國作家中少有,劉紹棠的鄉土文學傳統應該得到繼承。
劉紹棠的妻子曾彩美評價劉紹棠時激動地說:“在我的心目中,劉紹棠是偉大的,超凡的。大運河的鄉土鄉親養育了紹棠,紹棠沒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創作了大運河鄉土文學,奉獻給大運河。他被稱為大運河之子。他說過:‘如果我的名字與大運河相連,也就不虛此生。’”
錢鍾書:“閱讀欣賞劉紹棠的小說,就好比坐在各種名貴佳肴樣樣俱全的盛大宴會的餐桌旁邊,每樣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
從維熙:“劉紹棠61歲去世,成為我們這代人心裡難以彌補的傷痛。”從維熙認為:劉紹棠的一生與大運河密不可分,他從生活的最精微細膩之處入手開始他的文學創作。他以文學感悟生活,消化成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感受的情感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作家是不多的。劉紹棠與沈從文、孫犁一脈相承。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段寶林是劉紹棠的北大同學,他對劉紹棠在晚會上能將三言二拍小說《亂點鴛鴦譜》倒背如流印象深刻,他指出:劉紹棠雖是天才,但他同時下過很大工夫。有人認為劉紹棠的作品“太土”,其實劉紹棠對外國文學是努力學習過的,他把肖洛霍夫作為自己的榜樣。段寶林認為:劉紹棠的文筆在中國作家中少有,劉紹棠的鄉土文學傳統應該得到繼承。
曾彩美:“在我的心目中,劉紹棠是偉大的,超凡的。大運河的鄉土鄉親養育了紹棠,紹棠沒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創作了大運河鄉土文學,奉獻給大運河。他被稱為大運河之子。他說過:‘如果我的名字與大運河相連,也就不虛此生。’”
錢鍾書:“閱讀欣賞劉紹棠的小說,就好比坐在各種名貴佳肴樣樣俱全的盛大宴會的餐桌旁邊,每樣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

後世紀念


1992年5月北京市通州區建立劉紹棠文庫,立了“人民作家、光耀鄉土”紀念碑,表彰他為祖國文學事業做出的特殊貢獻。劉紹棠文庫收藏了他的著作、手稿、書信、剪報、藏書、證章、證書、照片、實物等全部文學資料約1600餘卷(件)。
2007年3月12日是劉紹棠逝世十周年紀念日,北京通縣當地鄉政府在劉紹棠墓地舉辦紀念儀式,召開追思會。其墓地在通州區儒林村南的大運河畔。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外文學研究員鄭恩波從小喜歡劉紹棠的作品,為了寫出劉紹棠的傳記,他集中閱讀了劉紹棠的全部作品、查閱了通縣“劉紹棠文庫存”近萬封書信和全部剪報資料、作了20多萬字的摘錄、遍訪劉紹棠的鄉友故知、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相繼創作、出版了《大運河之子劉紹棠》《劉紹棠傳》《劉紹棠全傳》及《劉紹棠紀念文集》。以下是圖書信息:
(部分紀念劉紹棠的書籍封面可參見本詞條底部的擴展圖冊:《紀念劉紹棠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