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腱膜炎

引起足跟痛的常見原因

跖腱膜炎是引起足跟痛的常見原因。好發於中年人,肥胖的中年女性和喜愛運動者發生較多。過度勞損、身體超負荷、高弓足扁平足等都可導致跖腱膜炎的發生。跖腱膜炎主要的癥狀是足跟部疼痛,晨起或活動后加重。主要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無效者可手術治療。跖腱膜炎嚴重時可合併或併發外傷性平足、創傷性距下關節炎、外踝管卡壓等,足部劇烈疼痛時常導致患者活動受限。本病有自限性,非手術治療后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疾病病因


● 跖腱膜炎與勞損、身體超負荷、高弓足或扁平足等因素有關。
● 長期站立工作或從事奔跑、跳躍等運動,如中長跑運動員運動量過大、登山運動員前足掌過度疲勞都可造成跖腱膜的勞損而致病。
● 體重持續增加、長期提重物等身體負荷過重時也可導致跖腱膜炎。
● 高弓足或扁平足時足底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運動、牽拉、摩擦時容易出現跖腱膜炎。

疾病癥狀


足跟疼痛為主要癥狀。多為單側發病,但也有多達15%~25%的患者雙側發病。患者一般有逐漸起病的疼痛,而無急性創傷史。疼痛多發生於足跟的足底內側面,不伴有遠端放射痛及感覺異常。有近側或遠側放射痛、麻木或感覺異常提示有神經卡壓腰椎管狹窄。晨起時疼痛尤其劇烈,但是當患者開始行走及牽伸足底結構后,疼痛常常減輕。典型病例其疼痛隨日間活動的增多而加重。也有患者主訴在久坐後站起時突然出現疼痛。對於重症患者,會出現“防痛步態”,患者會說每走一步都有疼痛。跖腱膜的急性撕裂見於創傷或多次注射類固醇藥物后,通常表現為足底痛性彈響或斷裂聲后,出現急性發作或加重的疼痛、腫脹、壓痛。對於足跟內側壓痛的患者,其支配小趾展肌的神經遭受壓迫,被證明是誘發疼痛的原因之一,壓痛點位於外展肌起點遠側而非足跟跖側。

相關檢查


● 跖腱膜炎主要是根據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來診斷的。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主要是觀察足部的具體情況,有無平足、高弓足等情況,可初步判斷病情。
● X線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足弓的情況以及是否存在骨質增生,對診斷有很大的幫助,可排除骨性疾病。
● ● 主要是為了檢查跟腱膜是否有增厚和水腫,可輔助診斷。

疾病診斷


● 醫生診斷跖腱膜炎,主要依據勞損史、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來確診的。
● 起病緩慢,有長期負重行走、大量運動等勞損史。
● 足底部腫脹、疼痛,不能負重,運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
● 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少數患者可見跟骨結節或骨刺形成;磁共振檢查可見跖腱膜明顯增厚。

鑒別診斷


● 需與跖腱膜斷裂、跖腱膜攣縮、根部滑囊炎、跟骨骨髓炎等疾病相鑒別。
● 這些疾病也會出現足跟部疼痛,只通過癥狀不容易鑒別,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典型癥狀、X線及磁共振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原則


● 跖腱膜炎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活血通絡、消炎鎮痛。

藥物治療


● 急性期可口服布洛芬,外搽正骨水、白葯精搽劑等。
● 自我鍛煉:腓腸肌拉伸鍛煉,緩解腓腸肌攣縮、緊張。

手法治療


● 通過手法治療,鬆弛肌肉緊張和筋膜痙攣。

叩擊療法


● 用叩診錘叩擊足部疼痛點,松解足底部軟組織。

封閉療法


● 用醋酸潑尼松龍或地塞米松行痛點封閉,起到消炎鎮痛的效果。

手術治療

● 保守治療無效且排除其他疾病時,需行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主要包括跖腱膜切開術、神經減壓術、跟骨骨贅切除術、內鏡下跖腱膜切開術等。

疾病危害


● 跖腱膜炎導致的足部疼痛,可影響患者的工作或生活。
● 跖腱膜炎嚴重時可合併或併發外傷性平足、創傷性距下關節炎、外踝管卡壓等,嚴重的可造成肢體運動功能障礙。

預後效果


● 規範治療、適當的康復鍛煉,一般預后良好。

如何預防


● 避免足部著涼,注意保暖。
● 減輕體重,避免肥胖。
● 運動時提前做好熱身和掌握運動技巧。
● 穿足跟襯墊及足弓支撐良好的鞋子。
● 避免長時間坐或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