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一種畸形

扁平足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畸形。扁平足存在先天的和後天的兩種。一般情況下,兒童的足弓在4~6歲之間形成。扁平足的患者呈現足弓塌陷,站立時足內側緣接近或接觸地面,足跟外翻。先天性扁平足一般無癥狀,後天性扁平足有外八步態,嚴重者出現疼痛,腫脹。扁平足可能導致足跟疼痛,足底血液循環不暢,脊柱異常發育。保守治療不能完全治癒扁平足,目前手術治療較為成熟且創傷小。治療后功能恢復良好。不同類型的扁平足預防方式不同,但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早發現早治療。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扁平足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先天性扁平足

● 先天性全身關節鬆弛,患兒的足部肌肉力弱,韌帶鬆弛,下地行走後會發生扁平足。
● 遺傳:父母有輕重不同的扁平足。
● 胎兒因素:患兒在胎兒時期胎位不正羊水過少,足部發育畸形。

後天性扁平足

● 成人的扁平足可以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導致,包括關節退變、創傷、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病變、腫瘤、脛后肌腱功能不全,肥胖等。

癥狀


先天性扁平足

● 患兒多無明顯癥狀,當其行走時間較長時,容易發生疲勞。

後天性扁平足

● 疼痛:通常位於足底內側(後足后內側疼痛),且於長期站立或行走後加劇,且常可以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現象。
● 腫脹:疼痛關節外腫脹。
● 步態異常: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態異常,呈現外八字步態。
● 疼痛及異常的步態:可對身體的其他關節造成影響,可能引發膝、髖、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關節炎。個別者可能出現背痛的癥狀。

檢查


● 確診扁平足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檢查目的是為了觀察患者的足弓形態。
● X線檢查:檢查目的是為了更明確在負重狀態下患者的足弓形態。
● 觀察患者在負重狀態下的足縱弓狀態。
● 輔助檢查:X線也是重要的一項輔助檢查。行X線檢查時需在負重狀態下拍攝足正側位X線片。

診斷


● 醫生診斷扁平足主要依據患者的癥狀、體格檢查和X線檢查。
● 有扁平足的致病病史。
● 足部形態異常,關節疼痛腫脹,有外八步態。
● 體格檢查:負重狀態下患者的足縱弓塌陷,足底扁平。
● X線檢查:提示有足縱弓塌陷,跗跖骨軸線關係改變。

鑒別診斷


● 扁平足需要與假性扁平足、先天性垂直距骨等疾病鑒別。
● 假性扁平足通常外觀上縱弓消失,但足縱弓存在,可以通過X線檢查進行鑒別。
● 先天性垂直距骨與扁平足可以通過體格檢查、X線檢查進行鑒別。前者可以在其足底部可以觸及1枚明顯凸起的骨頭,踝關節活動範圍縮小,X線檢查提示在極度跖屈情況下距舟關節呈脫位狀態,而扁平足不可在足底部觸及一枚明顯凸起的骨頭,且X線檢查提示距舟關節無脫位。

治療


● 對於先天性扁平足來說,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療。
● 新生兒可用手法按摩,牽拉足背外側的軟組織。
● 3歲以內小兒可採用手法按摩、石膏管形固定,使腳呈馬蹄內翻位,每2~3周更換1次可達到良好效果。
● 年齡較大兒童如有足部疼痛癥狀可用保守治療,除減少活動、適當休息外應給予局部按摩、熱敷,或根據癥狀進行局封,或局部塗抹抗炎止痛藥等,並佩戴足弓墊或穿足跟內側墊高的矯形鞋。
● 10歲以上經保守治療無效的患兒應進行手術治療。
● 對於後天性扁平足來說,目前有保守治理和手術治療。
● 疼痛顯著的患者可以按需使用止痛藥。
● 足墊是較常使用的非手術療法,可以緩解疼痛,還可以支撐足弓,使脫位的關節得到位置改善,但不能使脫位的關節完全恢復到應在的解剖位置。
● 穿硬底的鞋可以達到對足底的有力支撐,搖椅底的鞋可以減少行走時足踝部應力。
● 對於踝關節有病變者,可穿行走靴以減輕癥狀。
● 非手術治療失敗,可根據病變類型選擇相應的手術。

危害


● 腳跟受傷。
● 足部疾病:扁平足會導致足底血液循環差,進而出現一系列的足部疾病,包括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等。
● 脊椎異常發育:患者足弓支撐力弱,導致膝關節外翻,進而出現功能性腿短。

預后


● 保守治療不能完全治癒扁平足。目前治療扁平足的手術創傷小,手術操作不複雜,功能恢復好。

預防


● 對於先天性扁平足來說,應早發現早治療。
● 多進行足內、外在肌的功能鍛煉,如足跖行走、跖屈運動、提踵外旋運動等。
● 選擇有良好足弓支撐的鞋子以及避免過長時間站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