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薺苨的結果 展開

薺苨

中藥

薺苨,中藥名。為桔梗科植物薺苨Adenphora trachelioides Maxim.[A.remotiflora auctr non Miq.]、薄葉薺苨Adenophora remotiflora(Sieb. et Zucc.)Miq.的根。薺苨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薄葉薺苨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具有潤燥化痰,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肺燥咳嗽,咽喉腫痛,消渴,疔癰瘡毒,藥物中毒。

入葯部位


根。

性味


味甘,性寒。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潤燥化痰,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肺燥咳嗽,咽喉腫痛,消渴,疔癰瘡毒,藥物中毒。

配伍


1、治急慢性支氣管炎:“(薺苨)鮮根(颳去外表粗皮)30g(乾的9g),枇杷葉(去毛)1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強中之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後,即作癰疽豬腎一具,大豆一升,薺苨、石膏各三兩,人蔘、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綿裹)、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飲之。(《千金要方》豬腎薺苨湯)
3、治疔腫:老薺苨根汁一合。去滓,塗。不過三度。(《千金翼方》)
4、治癤癰:鮮薺苨根,洗凈,切碎,加入10%菜油研糊,再調入30%凡士林,敷於局部,厚約0.5cm,用繃帶或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浙江醫學》,1960,(創刊號):46]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採集加工


春季採挖,除去莖葉,洗凈,曬乾。

形態特徵


薺苨[中藥]
薺苨[中藥]
薺苨:又名心葉沙參、杏葉菜、老母雞肉。莖單生,高40-120厘米,直徑可達近1厘米,無毛,常多稍之字形曲折,有時具分枝。基生葉心臟腎形,寬超過長;莖生葉具2-6厘米長的葉柄,葉片心形或在莖上部的葉基部近於平截形,通常葉基部不向葉柄下延成翅,頂端鈍至短漸尖,邊緣為單鋸齒或重鋸齒,長3-13厘米,寬2-8厘米,無毛或僅沿葉脈疏生短硬毛。花序分枝大多長而幾乎平展,組成大圓錐花序,或分枝短而組成狹圓錐花序。花萼筒部倒三角狀圓錐形,5裂,裂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3毫米,寬2.5-4毫米;花冠鍾狀,藍色、藍紫色或白色,長2-2.5厘米,裂片寬三角狀半圓形,頂端急尖,長5-7毫米;花盤筒狀,長2-3毫米,上下等粗或向上漸細;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蒴果卵狀圓錐形,長7毫米,直徑5毫米。種子黃棕色,兩端黑色,長矩圓狀,稍扁,有一條棱,棱外緣黃白色,長0.8-1.5毫米。花期7-9月。
薄葉薺苨:本種與薺苨的主要區別為:頸生葉基部圓鈍至寬楔形,或僅莖下部的葉有時淺心形,葉片薄,膜質。花萼筒部倒卵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薺苨:生於山坡草地或林緣。薺苨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
薄葉薺苨: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林緣、林下或草地。薄葉薺苨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

論述


1、《別錄》:“主解百葯毒。”
2、《食醫心鏡》:“利肺氣,和中,明目,止痛。”
3、《食療本草》:“丹石發動,取根食之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