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時觀音

佛教三十三觀音之一

六時觀音是三十三觀音之一。取觀音大悲甚深,於晝夜六時常哀愍護念眾生之意,故稱六時觀音。表觀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一般流通者為立像,右手持梵夾。

來歷


六時觀音
六時觀音
作居士裝束。左手執摩尼寶珠,右手持梵策,立像,常作居士裝束。因觀音六時哀憫護念眾生,故名。何謂六時?佛經以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為晝三時,初夜、中夜、后夜為夜三時。又以一年為六時,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為漸熱時,三月十六至五月十五為盛熱時,五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為雨時,七月十六至九月十五為茂時,九月十六至十一月十五為漸寒時,十一月十六至正月十五為盛寒時。觀音大慈大悲,於此六時之中,時時在念誦哀憫眾生,故而六時觀音法相深受民間大眾的喜愛與崇拜。《法華經-普門品》中說:“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據此,六時觀音成了三十三應化身中的居士身。

佛光大辭典解釋


六時觀音
六時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佛像圖匯卷二)((參見:三十三觀音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過去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觀音菩薩是從梵語的Avalokitesvara菩薩發展而來,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等,意譯為“光世音”。在中國,唐以前稱之為“觀世音菩薩”,後為避唐皇李世民諱,遂改為“觀音菩薩”。傳說阿彌陀佛為其父,大勢至菩薩為其弟。
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的候補佛。
觀音菩薩是東亞民間崇拜較為普遍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
在中國,觀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1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7世紀中葉由朝鮮傳入日本。觀音菩薩在七世紀也傳入到西藏,在藏傳佛教中叫做Chenrezig,達賴喇嘛被是認為其化身。中國宋朝以前,觀音菩薩的形象為男性。宋之後則出現了按中國古代仕女形象而創作出來的觀音菩薩像並成為主流。因觀音以救苦救難為己任,雖果位次於佛卻在民間影響深遠。
在佛教各種菩薩像中,觀音菩薩像的種類最多,大概與觀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一般來說,當他作為‘西方三尊”之一,與大勢至菩薩一起隨侍於阿彌陀佛像身邊時,這時的觀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觀音菩薩善於變幻,可變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貌。根據民間傳說,觀音原是男性的仙人,法號“慈航大士”,因化身道姑救一產婦染污穢無法復原,后感動上天,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間百姓、皈依正果之責。一種觀點認為,觀世音菩薩由於接受各種不同的信徒的請求,所以呈現出各種形象,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來。後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與觀音菩薩能夠“送子”有關,並且被認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小乘經》中說,觀音菩薩為妙庄王的三女兒。有時觀音像旁,還塑有一個的善財童子像,童子面向觀音菩薩,雙手合十。密教有“六觀音”、“七觀音”,乃至“三十三觀音”,有馬頭觀音(即明王部中的馬頭明王)、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等。一般來說,觀音在民間的形象變化和各地歷史時間、地域、風俗有莫大關係,它是百姓信仰的產物
三十三觀音
(1)楊柳(2)龍頭(3)持經
(4)圓光(5)遊戲(6)白衣
(7)卧蓮(8)瀧見(9)施藥
(10)魚籃(11)德王(12)水月
(13)一葉(14)青頸(15)威德
(16)延命(17)眾寶(18)岩戶
(19)能凈(20)阿耨(21)阿摩提
(22)葉衣(23)琉璃(24)多羅
(25)蛤蜊(26)六時(27)普慈
(28)馬郎婦(29)合掌(30)一如
(31)不二(32)持蓮(33)洒水
道場
在中國,浙江省的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傳說一日本和尚欲帶觀音像回國,途經南海,遭風暴而無法成行,遂於普陀山建觀音道場。至今,普陀山仍有“不肯去觀音院”。觀音原名觀世音,是梵文的音譯,又譯作“光世音”、“觀世自在”。唐時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據《妙法蓮華經》記載,觀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三十三化身,救十二大難,她主張“隨類化度”,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遇難眾生只要念誦她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聲音”,前往拯救解脫。

六時觀音-詩讚


凈光六時觀世音 晝夜開敷慈音揚
普願輪迴諸眾生 咸令安樂超出相

六時觀音-願力


六時觀音護佑:六時吉祥,事事如意。

六時觀音-道場


三亞南山寺三十三觀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