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由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1999年致信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建議立項,於2004年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複, 2005年開工建設,2007年建成並投入試運行。總共投資約1.48億元。種質資源庫主要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種質庫、DNA庫、微生物種子庫、動物種質庫、信息中心和植物種質資源圃。同時建立研究中心,主要學術方向是種子生物學、植物基因組學和保護生物學。
中國建立了自己的植物“諾亞方舟”。2009年11月底,中國第一座規模達83.95畝的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並通過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2009年4月29日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三萬多種植物以及豐富的動物種質資源得以“多世同堂”。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從概念形成到竣工歷時8年,項目總投資1.48億,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園區80畝。項目建設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庫、微生物庫、動物種質資源庫、DNA庫和信息中心。具體目標是在第一個5年內達到6450種66500份(株),15年內達到1.9萬種19萬份(株)野生生物種質資源。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保存物種
種質資源庫
2004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發了“發改高技〔2004〕408號”文件,同意建設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並將該項目列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計劃。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總投資1.48億元,由國家、雲南省、中科院共同投資,建設地點為雲南省昆明市,建設期約為5年。該項目以中科院和雲南省政府共建共管的方式進行管理,由院省雙方分管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組成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昆明分院,同時建立項目經理部。昆明植物所作為該項目建設的法人單位。建成后種質資源庫作為非獨立法人機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
種質資源庫
作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種質資源庫是中國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重點工作。該科學工程與雲南省共同建設,將有力推動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基地”的建設,進一步促進院省科技合作,對雲南省乃至全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雲南的科學普及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種質資源庫於2009年11月24日通過國家驗收。該庫建成了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保藏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具有不可替代性,已成為世界上兩個按國際標準建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之一。該庫目前已收集、保存了約4千種2萬份野生植物種子庫,並正式備份保存來自英國皇家植物園丘園千年種子庫及世界混農林業中心(ICRAF)的種子。該項目的完成,對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工作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是我國戰略性生物資源保存的重大飛躍,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生物資源戰略儲備。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總體工作框架
過去,中國主要是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等方法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但是效果有限。近年來,也有一些科研機構建立了少量保存種子的工作庫,但規模較小,無法長期有效地保存種子。此次在雲南建立的這個大規模的種質資源庫屬於遷地保護方式,這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當那裡的科研人員熟練掌握種子長期有效保存的技術之後,其他省市也可以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來建立起種質資源保護聯盟,從而保護國內珍貴、瀕危的物種,保護整個生態系統。
英國很早就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早在1759年,英國就開始籌建皇家植物園邱園,到目前,該植物園已經成為規模巨大的世界級植物園,收集了全世界超過5萬種植物,活的樹木便有25萬棵之多。另外,邱園植物標本館收集了500萬份標本,圖書館還收藏了75萬份世界植物文獻和圖書。1974年,邱園就開始籌備建設千年種子庫,現在已有30多年的種質資源保存經驗。目前,英國邱園正在實施的千年種子庫計劃,到2010年能儲藏2.42萬種野生植物的種子,而這一數字約佔世界野生植物群的10%。英國的種質資源庫建設給中國提供了很好的樣板。
中國所建成的種質資源庫最早是由植物學界泰斗、著名的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提出的。1999年8月,吳征鎰致信朱鎔基總理,建議中國十分有必要儘快建立野生種質資源庫。這一建議得到了朱鎔基的高度重視,他很快批示中國科學院和雲南省的主要領導,要求儘快開展可行性研究。
2004年3月9日,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批複,決定依託昆明植物所進行建設,雲南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也參加相關建設。並且,該項目還被列入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計劃。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將收集保存雲南省及周邊地區和青藏高原的種質資源,以植物為主,兼顧動物和微生物。建成后的種質資源庫包括種子庫、植物離體種質庫、DNA庫、微生物種子庫、動物種質庫、信息中心和植物種質資源圃。
該項目建設目標是通過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方式,以西南地區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為重點,兼顧周邊地區,重點收集稀有瀕危種、特有種、有重要經濟價值及科學價值的物種,為我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研究、合理開發及利用提供技術支撐條件和決策依據。建立保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撐體系、種質資源信息系統和技術支撐體系,成為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設施和科學體系,保障我國的生物戰略資源安全,為生物技術產業和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提供種質資源材料和信息的支持。
種質資源將能收集保存約1.9萬種19萬份(株)種質資源。在第一個5年內達到6450種66500份(株/叢),在10年至15年內建成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亞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設施和科學體系。
種質資源庫位於昆明北郊黑龍潭元寶山,園區總佔地83.9畝,與昆明植物所百草園、珍稀植物區毗鄰(右圖)。
種質資源庫鳥瞰圖
主體工程建築位於園區東南角,依山勢自西向東分為兩台,錯一層,呈“品”字形三層樓,建築物設有消防、智能系統、空調系統、電梯、玻璃幕牆、實驗台桌及地下冷庫等專業工程。園區配套水、電、路、網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工程。
1999年8月,吳征鎰院士向朱鎔基總理寫信,提出“十分有必要儘快建設雲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議,得到朱鎔基總理的重視和支持。
2002年,國家發改委(原國家計委)批准了中科院和雲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申報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建議書”。
2003年7月,經過多方協調和努力,項目進入可研報告編製階段。
2003年8月31日,昆明植物所委託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院編製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環境影響報告表》,在經過雲南省環境保護局主持的專家論證后,得到了雲南省環境保護局的批複。
2003年9月12-13日,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專家在昆明對《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評估。專家對擬建設場址及項目承建單位昆明植物所進行了實地考察,聽取了項目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的介紹,經過研討提出了評估意見。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對我國西南地區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長期有效保護和我國的國際競爭有重大和長遠的現實和科學意義,社會效益顯著。建設方案基本可行,建議儘快組織實施。
2004年2月22-25日,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千年種子庫(Millennium Seed Bank, See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主任Roger Smith博士和種子庫研究部首席科學家Hugh W. Pritchard博士到昆明植物所訪問,商討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與邱園千年種子庫的長期合作協議概要。
2004年3月9日,國家發改委對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做出了正式批複(發改高技〔2004〕408號文件),標誌著該項目進入了實質性的全面建設階段。
審查論證會議
2004年5月10日,作為溫家寶總理訪英議程的一部分,中英雙方正式簽署了《中國科學院與英國皇家丘植物園董事會關於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研究的合作協議》。
種質資源庫建築設計方案論證
2004年8月8日,中科院批複了由昆明植物所上報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園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築設計方案”。
奠基儀式
2004年12月,承擔了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項目“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的標準化及共享試點”,開始了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標準化收集、整理、保存、標準規範研製、共享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種子採集技術培訓
2005年10月19-21日,在昆明植物所舉辦的“中英植物保護生物學國際研討會”結束后,參會的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種子保存部/千年種子庫的的主任Paul Smith博士和研究部首席科學家Hugh Pritchard博士,以及專程前來的培訓主管Kate Gold博士,對昆明植物所近二十名相關研究生和職工進行了種子採集技術培訓。
重要經濟植物和地區特有植物的種子
研討會上
2007年1月5日,已入庫3803份野生植物種子。
主體工程竣工驗收會議
2007年4月1日,種質資源庫獲《雲南省林業准予行政許可決定書——雲南省林業廳關於准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採集隊進入西雙版納、南滾河等自然保護區開展野生植物種質材料採集的行政許可決定》。
年度工作會
竣工剪綵及揭牌典禮
2007年11月6日,種質資源庫完成了植物基因組學研究及DNA庫建設主要儀器設備的招標採購,植物基因組學研究平台已經基本搭建完成。
2007年12日10日,種質資源庫完成種子保存低溫乾燥間和冷庫的安裝調試。
2007年12月10日,昆明植物研究所與世界混農林業中心(ICRAF)在昆明簽署了樹種種質資源的國際保護協議,標誌著已建成並投入運行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經成為世界上除挪威諾亞方舟種子庫和英國皇家植物園之外的第三個保存世界重要樹種種質資源的機構。
2007年12月,種質資源庫已完成1758份野生植物種子,以及相對應的數據、憑證標本和圖片的採集,使收集保存的種子總量達到約3000種、10000份。其中15028份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實現數字化共享。
2008年1月20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建成入選由兩院院士評選的2007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2008年3月28日,昆明植物所主持的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與保存”項目正式啟動。中科院生物局、計劃財務局、昆明分院,雲南省科技廳以及昆明植物所相關領導及項目各參加單位的課題負責人、項目骨幹參加了啟動會議。該項目2008年度總經費370萬元。
2008年4月4日,“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與保存”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在京召開。國家基金委主任陳宜瑜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董玉琛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張亞平院士、北京大學方精雲院士、北京大學顧紅雅教授等專家參加了論證會。專家組在聽取了項目實施方案彙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評議。專家組認為,調查收集保存該區域的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不僅是國家戰略發展所需,對資源的保護利用以及進行科學研究也有重要意義,項目組應進一步明確不同區域的重點任務和目標,對考核指標進一步合理量化,加強質量的監控、嚴格管理、強化監督,從制度上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
2008年4月7日,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與昆明植物所共建的聯合辦公室在種質資源庫揭牌剪綵。李德銖所長主持了揭牌剪綵儀式。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欽定主管Stephen Blackmore教授、行政部Alasdair Macnab主任、園藝部David Paterson副主任,英國駐重慶領事館總領事Nick Whittingham,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中國項目辦公室主任文香英等領導與各部門負責人、青年科學家代表出席了儀式。同時,旨在弘揚和宣傳中國文化的大型活動“時代中國”也正在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內舉辦。
2008年4月11-13日,昆明植物所主持的科技部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台項目“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採集保存技術規範和標準研製及整合共享”召開了國家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共享平台建設年會。科技部農村司、農村中心,中科院國際合作局、生物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海南大學的有關領導,雲南省農科院、中國農科院草原所和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昆明辦公室的特邀專家,以及各專題負責人、項目骨幹共40餘人出席了會議。會議就項目2007年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和交流,部署了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參加子項目的專題數由上一年度的25個增加到了30個。
2009年初,受雲南省環保局委託,昆明市環保局組織專家對“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程進行了驗收。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通過環保驗收,為種質資源庫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並為種質資源庫項目整體驗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合作採集網路項目年度總結交流會
2009年6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收到了來自世界混農林業中心(ICRAF)用於備存的365份林木種子,這些種子的採集地包括墨西哥、巴拿馬、奧地利、納米比亞、以色列等19個國家。這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於2008年10月正式開庫投入使用並繼2008年10月備存英國丘園千年種子庫204份種子之後,備存的第二批來自國外的植物種子,標誌著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逐漸成為一個國際性的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平台,將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
2009年7月23日,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和計劃財務局邀請了有關生物學專家,在北京對《“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科學目標細化方案》進行了論證。專家們聽取了該項目建設指揮部經理、昆明植物所所長李德銖的彙報,並認真審閱了有關材料。經過質疑答辯和認真討論,專家組認為,該細化方案指導思路清晰,分類科學,內容具體,目標明確,重點和特色突出,符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科學目標驗收的標準和要求,能夠確保該項目總體科學目標的實現,一致同意該細化方案作為該項目科學目標的驗收依據。
驗收會議
2009年10月26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組織專家對種質資源庫項目的建安、財務、設備、檔案等進行了工程專業驗收。工程各專業驗收組認為:建設單位已按批複文件要求建設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內容。該項目所有建安工程經過使用,運行正常,滿足了項目的運行及使用安全要求。該項目檔案達到了完整、準確、系統的要求。該項目按照調整后的初步設計及概算內容完成了投資。設備管理規範,設備運行正常,並做到了賬帳相符,帳物相符。建安、財務、設備、檔案等專業均具備了驗收條件,一致同意通過專業驗收,並建議提請預驗收委員會驗收。專家組建議進一步核對工藝設備的規格型號和設備編號,儘快完成整改工作,以利於工藝設備資產管理;儘快完成暫未到位的儀器設備;按規定儘快完成財務應付賬款和應收款工作。
種質資源庫項目竣工驗收會議
2010年4月27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庫”用戶委員會在昆明植物所成立並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會議由種質庫副主任高立志研究員主持,15位來自相關研究機構、大學的專家和企業研發部門負責人被聘任為用戶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2010年5月9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接收和備存了來自世界混農林中心(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的第三批林木種子,該批種子共31種55份,采自肯亞、墨西哥、坦尚尼亞、瓜地馬拉等8個國家。至此,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保存了采自我國的36678份野生植物種子,並備存了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22個國家的645份植物種子。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於2005年3月開工建設,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建、雲南大學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共建。按照“邊建設、邊運行”的模式,開展了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評價、保存及共享。
該種質庫已按國際標準建成了冷庫、乾燥間和步入式培養間等設施;建立了種質資源資料庫和信息共享管理體系;建成了集功能基因檢測、克隆和驗證為一體的技術體系和科研平台;建立了種質資源保藏中心、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心,組建了植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共收集保存中國重要和國外部分野生生物種質資源8444種74641份(株),其中包括來自21個國家的252種590份野生植物種子,同時收集並在種質資源圃保存了野生種質資源437種49580株(叢)。引進了4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和1名雲南省高端人才,培養和造就了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高水平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與研究隊伍;有效組織全國13個自然保護區、58個單位共620餘人進行種質資源收集,構建了以種質資源庫為核心的收集、保護、共享及利用的協作網路和科研平台,促進了我國野生種質資源保藏和生物多樣性研究工作的發展。
2009年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和計劃財務局組織專家組在昆明對由中國科學院昆明職務研究所聯合雲南大學和昆明動物研究所所承擔建設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科學項目進行了驗收。
1、依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發改高技[2004]408號)和中國科學院“關於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科學目標驗收依據的批複”(科發計字[2009]189號)中批複的驗收指標,經過5年的建設,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的科學目標已全部達到。
資源8444種74641份/株。其中,植物種子166科1337屬4781種31199份;植物離體材料844種9123份;植物總DNA 1235種11075份,cDNA 111種1080份,cDNA文庫17種18個,分離和鑒定功能基因12個,建立BAC和YAC庫各1個;微生物菌種1119種8359株;動物種質資源354種13805份。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的野生種質資源437種49580株(叢)。正式備份保存來自英國千年種子庫204份種子、以及國際混農林中心(ICRAF)收集的來自19個國家386份林木種子。超額完成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複的科學目標和中國科學院批複的科學目標驗收細化指標。
3、該項目建成了冷庫680立方米、乾燥間570立方米和6間步入式培養間等設施,達到了國際公認保存種子的“雙15”和-20 ℃ 低溫保藏指標;編製並驗證標準規範76個;建立了種質資源信息共享管理系統。同時,通過設備的集成創新,形成了在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分類鑒定評價、種質保存研究和種質資源持續利用三個方面上,集功能基因檢測、克隆和驗證為一體的技術體系和科研平台。具備了強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能力和科研能力,達到了批複的驗收指標。
4、在種質資源庫信息管理系統和資料庫建設方面,完成了數據規範化整理和數據提交工具程序的開發;建立了種質資源採集資料庫,收錄種質資源採集信息22365條,圖片78142張,實現了保藏種質資源的信息化管理;完成了共享服務信息系統的開發和發布,頁面訪問量超過400萬人次;建立了中國高等植物基礎資料庫和雲南高等植物基礎資料庫並提供應用。
5、建立了30餘人組成的種質資源保藏中心和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心兩個支撐系統,引進5名高層次人才(4人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1人入選雲南省高端科技人才),組建了“植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參與組建了“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通過組織輻射到包括全國58個單位627人的團隊,與全國13個自然保護區建立了合作關係,培訓450餘人次。形成了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野生種質資源保藏建設和研究團隊。
簽署了《中國科學院與英國皇家丘植物園董事會關於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研究的合作協議》,培養了7名專業人才,20餘人次的外國專家參與項目建設,正式備份保存了20個國家的種子資源,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雲南擁有中國50%以上的生物種類,是譽滿全球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從科學角度來看,保護好雲南及周邊地區和青藏高原的生物種質資源,對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至關重要。資源庫的建立不僅可以確保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特別是我國的特有物種、極度瀕危物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種安全性,而且可以使得中國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快速、高效、持續開發利用真正成為可能。同時這也是中國政府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
通過5年建設,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完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批複的科學目標,成為世界上兩個按國際標準建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之一,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將在人才培養、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逐漸成長為一個國際性的生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平台,將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經成為世界上除挪威諾亞方舟種子庫和英國皇家植物園之外的第三個保存世界重要樹種種質資源的機構,將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中不斷發揮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