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角樓
故宮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紫禁城角樓位於北京市,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組合的多角建築,屋頂有三層,上層是縱橫搭交的歇山頂,由兩坡流水的懸山頂與四面坡的廡殿組合而成,因這種屋頂上有九條主要屋脊,所以稱做九脊殿。中層採用勾連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廈的歇山頂環拱中心的屋頂,猶如眾星拱月。下層檐為一環半坡頂的腰檐,使上兩層的5個屋頂形成一個複合式的整體。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藝術於一身,由於角樓的各部分比例諧調,檐角秀麗,造型玲瓏別緻,成為紫禁城的標誌,使人驚奇,讚歎與敬仰。
藍天下的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夜景
角樓採用減柱造做法,室內減去四根立柱擴大了利用空間面積。在房屋構架上採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樑頭不外露,使外觀上更加突出裝飾效果。
角樓坐落在須彌座之上,周邊繞以石欄。中為方亭式,面闊進深各三間,每面8.73m,四面明間各加抱廈一間,靠近城垣外側兩面地勢局促,故抱廈進深僅為1.60m,而城垣內側的兩面地勢較開闊,抱廈進深加大為3.98m,平面成為中點交叉的十字形,蘊含著曲尺樓的意匠,使得角樓與城垣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建築形體,取得了有機的聯繫。
角樓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樓寶頂高27.50m,由多個歇山式組成複合式屋頂,覆黃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上層檐為縱橫相交四面顯山的歇山頂,正脊交叉處置銅鎏金寶頂。檐下施單翹重昂七踩斗栱。二層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廈,四角各出一條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連,檐下單翹單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四面採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圍脊連貫,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層檐和二層檐實際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頂形式。角樓梁枋飾以龍錦枋心墨線大點金旋紋彩畫,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和檻窗極為精緻。
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
北京有這麼個傳說——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樂皇帝以後,因為北京是他做王爺時候的老地方,就想遷都北京,於是就派了親信大臣到北京蓋皇宮。朱棣告訴這個大臣:要在皇宮外牆——紫禁城的四個犄角上,蓋四座樣子特別美麗的角樓,每座角樓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並且說:“你就做這個管工大臣吧,如果修蓋的不好是要殺頭的!”管工大臣領了皇帝的諭旨后,心裡非常發愁,不知如何蓋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後,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廠的工頭、木匠們都叫來,跟他們說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個月,叫他們一定要按期蓋成這四座怪樣子的角樓,並且說:“如果蓋不成,皇帝自然要殺我的頭,可是在沒殺我的頭之前,我就先把你們的頭砍了,所以當心你們的腦袋。”工頭和木匠們對這樣的工程都沒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塊琢磨法子。
三個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轉眼就是一個月了,工頭和木匠們還沒想出一點頭緒、一點辦法來,他們做了許多樣型,都不合適。這時候,正趕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氣,熱得人都喘不上氣來,加上心裡煩悶,工頭和木匠們真是坐也不合適,躺也不合適。有這麼一位木匠師傅,實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閑遛去了。
走著走著,聽見老遠傳來一片蟈蟈的吵叫聲,接著、又聽見一聲吆喝:“買蟈蟈,聽叫去,睡不著,解悶兒去!”走近一看,是一個老頭兒挑著許多大大小小秫秸編的蟈蟈籠子,在沿街叫賣。其中有一個細秫秸棍插的蟈蟈籠子,精巧得跟畫里的一座樓閣一樣,裡頭裝著幾隻蟈蟈,木匠師傅想:反正是煩心的事,該死的活不了,買個好看的籠子,看著也有趣兒,於是就買下了。
紫禁城角樓
木匠數完了蟈蟈籠子,蹦起來一拍大腿說:“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么?”大夥一聽都高興了,這個接過籠子數數,那個也接過籠子數數,都說:“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樓閣啊,”
大夥兒受這個籠子的啟發,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樓的樣子,燙出紙漿做出樣型,最後修成了到今天還存在的角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