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史要

東洋史要

《東洋史要》是近代譯自日本的第一種史書。

作品介紹


《東洋史要》是書由桑原騭藏所著,樊炳清譯,王國維作序,東文學社1899年印行。該書分上下二卷,首總論;全史分為四期,曰上古期:漢族增勢時代,曰中古期:漢族盛勢時代,曰近古期:蒙古族最盛時代,曰近世期:歐人東漸時代,迄於中日甲午戰爭前夕。譯本出版后,國人競相翻刻。1903年寶慶勸學書舍校刊之《東洋史要》,與東文學社譯本完全相同,並題“京師大學堂審定史學教科書”字樣;1904年成都官報書局印本之《新刻中國歷史》,扉頁卻題《東洋史要》,其內容與東文學社譯本無二異,但無王國維序;1904年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中等東洋史教科書》,日本桑原騭藏著、周同愈譯,並有日人那珂通世所作的序,就所譯之原本言,應與東文學社譯本同,但兩種譯本文字上略有差異;商務印書館曾有《訂正東洋史要》,“本館據原書翻譯,篇章悉仍其舊。”另有一種同名譯作,小川銀次郎著、屠長春譯之《東洋史要》,1902年普通學書室印行。
那珂通世憾於“近人所著東洋史甚多,然皆詳中國而略塞外”,“欲考求亞細亞古今之大勢,終未能了如指掌”,當他讀到《東洋史要》,“喜此書之出於世”,認為該書“史料取材於東西,而博引旁搜,東洋五千年來治亂興亡之事變,約而能得其要。”王國維亦有同感,是書“簡而賅,博而要,以視集合無系統之事實者,尚高下得失,識者自能辨之。”在王國維眼裡,《東洋史要》至少是符合他所提出的東洋史標準的。1902年梁啟超亦說:“此書為最晚出之書,頗能包羅諸家之所長”,“繁簡得宜,論斷有識”。《東洋史要》並非專述中國史,而強調亞洲諸國之間的關係,“合東洋諸國為一歷史團體,於亞細亞東方民族之盛衰、邦國之興亡言之甚詳,而南方亞細亞、中央亞細亞與有關係者,亦略述之”,所以被視為“世界史教科善本”。
《東洋史要》出版后,在國內教育界有很好的評價。此書譯成中文之後,“盛行殆遍於東南諸省”。學部認為是書“以種族之大勢為綱,其敘事以國際之關係為鍵,條理分明,簡擇得要,可謂東洋史之善本。”陳慶年後來據桑原騭藏之《東洋史要》,改編成《中國歷史教科書》,在清末民初的中學歷史教育中具有廣泛的影響。《中國歷史教科書》最早刻本應是1903年武昌印本,僅改編至近古期元及明部分。編者言:“桑原騭藏之書,尤號佳構”,“今據以為本,更令事義少近周贍,依據或乖亦為匡救,與夫回易數字,加足片言,俾分佈得所,彌縫無缺。”《中國歷史教科書》並不是簡單地節選自《東洋史要》,而是有所補正的,“事義較詳,改錯不少,於南朝周朗所謂書不煩行,習不縻力者,庶乎近之,因暫定為中史課本。”《東洋史要》被大多數學堂所採用,自編本國史教科書均受其影響,尤其在歷史分期方面,以至於後來傅斯年還對此深有不滿,“近年出版歷史教科書,概以桑原為準,未有變更其綱者。”從中可窺此書影響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