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

中國民主同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委

楊志勇,男,漢族。1962年1月生,陝西潼關人。中國民主同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委,中國民主同盟陝西省委員會委員,理學博士,物理學博士后,光學工程學科教授,碩士生導師。

培養多名研究生人才,主持、承擔並完成國家級和部省級等各類科研基金項目共17項,發表多篇學術性論文,並獲得獎勵。在科技界具有較大影響。另有畫家、政協委員、全國勞模等同名人物。

人物經歷


教育履歷

1979年7月,畢業於陝西省潼關縣潼關中學。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作為大學本科生在西北大學物理系激光物理學專業學習。1983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作為碩士研究生在西北大學光學專業學習。1992年7月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量子光學與非線性光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張紀岳教授。
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作為博士研究生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專業學習。1999年7月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量子光學與光子學。師從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教授。
1999 年7月至2001年12月,作為國家統招博士后,在西北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國家物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取得國家一級學科—物理學博士后證書;研究方向為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師從著名國際數學物理學家侯伯宇教授和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教授。

工作履歷

1984年7月,在原西北農業大學(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定為助教。
1990年12月,在陝西省渭南師範學院擔任講師。
1997年11月,在西北大學晉陞為光學專業副教授。
1998年6月,被西北大學遴選為光學專業和理論物理專業碩士生導師,曾擔任西北大學光學學科學科建設校聘關鍵崗兩屆。
2002年12月,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破格晉陞並特批為國家一級學科—光學工程學科教授,曾受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學術帶頭人兩屆。同時,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遴選為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生導師和工程碩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

分別擔任中國電子學會會員、中國光學學會會員、陝西省電子學會會員、陝西省計量測試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及光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西安市激光·紅外學會會員等。擔任國家863高技術項目專家庫評審專家。擔任中國民主同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主委、中國民主同盟陝西省第十屆委員會省委委員和中國民主同盟陝西省委科技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同時,還擔任陝西省渭南師範學院兼職教授和陝西省商洛學院特聘教授等職。

主講課程


A、大學本科生(含專科生)必修課程
1、《普通物理學》,大學本科生;
2、《普通物理實驗》,大學本科生;
3、《電磁學》,大學本科生;
4、《光學》,大學本科生、大學專科生;
5、《光學實驗》,大學本科生、大學專科生;
6、《原子物理學》,大學本科生、大學專科生;
7、《原子物理學實驗》,大學本科生、大學專科生;
8、《物理光學》,大學本科生;
9、《電磁場理論》,大學本科生;
10、《電動力學》,大學本科生;
11、《量子力學》,大學本科生;
12、《大學物理學》,大學本科生;
13、《激光電子學》,大學本科生;
14、《專業英語—Introduction to Laser Electronics》, 大學本科生;
15、《量子光學導論》,大學本科生。
B、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
16、《原子結構與原子光譜學》,碩士研究生;
17、《分子結構與分子光譜學》,碩士研究生;
18、《現代光譜學》,碩士研究生;
19、《量子光學》,碩士研究生;
20、《非線性光學》,碩士研究生。
C、博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
21、《高等量子光學》,博士研究生;
22、《高等非線性光學》,博士研究生;
23、《量子信息學》,博士研究生;
24、《量子光通信理論》,博士研究生;
25、《量子非線性光學》,博士研究生;
26、《高等激光物理學》,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①.量子光學與光子學;
②.量子信息學、量子信息技術與量子態工程;
③.量子通信與量子光通信。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其中,參與承擔並完成國家“九·五”攀登計劃預選項目“強場激光物理與超快過程研究”中的子項目“飛秒脈衝激光放大系統的研究”1項,主持承擔陝西省科技攻關(工業攻關)項目1項,主持承擔並完成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主持承擔並完成陝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基金項目5項,參與承擔並完成陝西省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計劃項目1項。

發表論文

1987年至今,分別在《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Science in China(Series G: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Chinese Physics》[《中國物理B》]、《高能物理與核物理》[《中國物理C》]、《物理學報》、《光學學報》、《光子學報》、《量子電子學報》、《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量子光學學報》、《光散射學報》、《紅外與毫米波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光電子·激光》、《激光雜誌》、《激光技術》、《應用光學》、《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網路版)》、《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蘇州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科學與工程》、《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以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國內外30餘種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220餘篇。其內容涉及:激光物理學,高斯激光束光學,量子光學,量子非線性光學,量子信息學、量子信息技術與量子態工程,量子信息動力學,量子通信與量子光通信,量子宇宙學,瞬態光學與光子學,以及科學哲學和知識經濟(技術經濟)等學科領域。
以上論文中的多數論文分別被世界著名科技情報檢索系統SCI、EI、CA、SA、AJ、JI、UIPD、IC、INSPEC和РЖ、以及國內檢索系統CSCI、CSCD、CSTPI、CSTPCD、《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物理文摘資料庫》、《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資料庫》、《中國無線電電子學文摘》和《全國報刊索引》等20餘種檢索刊物總計收錄600篇次以上,被國內30餘種專業學術書刊總計引用3000篇次以上。

學術反響

國家科技部《200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研究報告)》(2002年卷)列表公布了個人作者科技論文在全國被引頻次最高的前10位作者,楊志勇教授名列全國第8位。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計量指標:論文與引文統計》(2002年卷)和國家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高校排行榜)分別公布的2001年度中國發表CSCD論文數按全國前30所高等院校著者的排序表中,楊志勇教授名列全國第14位。
原國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屬的大型專業化數據公司-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所創辦的維普資訊網()是全球最著名的中文信息服務網站和中國最大的綜合性文獻服務網。
在維普資訊網站所公布的2003年度中國物理學科個人作者研究論文在全國被引頻次最高的前45位作者排名表(專家排行榜)中,楊志勇教授名列全國第1位。
在維普資訊網站所公布的2004年度中國物理學科個人作者研究論文在全國被引頻次最高的前46位作者排名表(專家排行榜)中,楊志勇教授名列全國第1位。
在維普資訊網站所公布的2005年度中國物理學科個人作者研究論文在全國被引頻次最高的前47位作者排名表(專家排行榜)中,楊志勇教授名列全國第1位。
在維普資訊網站所公布的2006年度中國物理學科個人作者研究論文在全國被引頻次最高的前50位作者排名表(專家排行榜)中,楊志勇教授名列全國第11位。
在維普資訊網站所公布的中國物理學科單篇研究論文在全國被引頻次最高的前10篇論文的排名表(按被引頻次由高到低排名)中,楊志勇教授有5篇論文位居其中,分別名列全國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和第9位。
在維普資訊網站所公布的中國物理學科的物理學前沿研究領域和物理學熱點研究課題中,楊志勇教授等所建立的多模壓縮態理論榜上有名。
CNKI中國知網《中國引文資料庫》,近期公布了(全國各行各業各個學科)的最新引文統計數據。
在CNKI中國知網《中國引文資料庫》所公布的(全國各行各業各個學科)最新引文統計數據的“高被引作者”排行榜中,楊志勇教授名列其中。序號:18;被引次數:2400次以上;H指數:27。
在CNKI中國知網《中國引文資料庫》所公布的(全國各行各業各個學科)最新引文統計數據的“高被引文獻”排行榜中,楊志勇教授有4篇論文位居其中。
從而,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深遠的社會影響。

學術成就

①.建立了q模光場——兩原子系統任意Nj-度簡併的任意N∑光子相互作用模型。指出國際上現有的有關標準Jaynes-Cummings模型及其各種線性推廣,標準Tavis-Cummings模型及其各種推廣,多模光場——兩原子系統的Jaynes-Cummings模型,單模、雙模、三模光場——兩偶極關聯的等同雙能級原子之間的單光子、非簡併雙光子、非簡併3 光子、以及任意簡併與非簡併多光子相互作用模型等等,僅僅是該模型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特例。
②.研究了兩個偶極——偶極力關聯的等同雙能級原子與q模光場任意Nj—度簡併的任意N∑光子共振相互作用的輻射譜,揭示出這個輻射譜的一般特徵。指出,國內外現有的有關研究報道,只是該項研究所得到的普遍結果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特例。
③. 開創了多模壓縮態領域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多模壓縮態理論,並將國際上現有的有關單模壓縮態理論和雙模壓縮態理論統一到多模壓縮態理論的框架以內。指出,Mark Hillery 在國際上提出的單模輻射場的振幅平方壓縮的定義、Zhang Zhi-ming等人在國際上提出的單模輻射場的振幅N次方壓縮的定義、以及由 Mark Hillery在國際上提出的雙模輻射場的雙模和壓縮與雙模差壓縮的定義等等,只是多模壓縮態理論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特例。
④.建立了時域/頻域壓縮態理論:從理論上定義了時域壓縮態、時域最小測不準態、時域壓縮最小測不準態、以及頻域壓縮態、頻域最小測不準態和頻域壓縮最小測不準態等等,揭示出時域壓縮態和頻域壓縮態的非經典物理本質。
⑤. 建立了時域量子化理論,提出了時域量子化的新觀點,揭示出時域量子化的物理本質。對時間和時域這兩個概念進行了科學界定,對時間不可逆問題進行了科學論證,對超快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時間尺度和時域壓縮的量子極限問題進行了定量計算,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量子時空觀與量子化時空結構的基本觀點。
⑥.對宇宙的起源及其發展演變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量子漲落宇宙模型”。
⑦.將蘭姆(W.E.Lamb)學派的激光全量子理論由單光子過程的特殊情形,擴展到任意簡併多光子過程的普遍情形。
⑧.在對光子學與光子技術的歷史、現狀、發展動態與發展趨勢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並論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戰鬥力和第一競爭力”這一觀點;根據中西部地區的特點和綜合優勢,率先提出了中西部地區光子產業的發展戰略。

社會影響

楊志勇同志突出的學術貢獻和卓越的科研成就,已經引起了社會多方的密切關注。其事迹分別載於:《China Daily(中國日報)》(中國國家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2004年5月21日第4版),《高科技與產業化》(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文獻情報中心)、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中國高科技與產業化研究會和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聯合主辦,2006年4月第4期),《科技復興》(濟南: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學術中國-學術名家與學術成就輯萃》(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中國高校科技創新平台概覽》(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中國精神文明大典[人物卷](第五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世界名人錄》(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一版),《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中華創業功臣大典(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中華創業功臣大典(5)》(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大型歷史文獻《強國豐碑(綜合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科教興國之路》(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一代名家》(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中國世紀英才薈萃》(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當代中國人才庫(3)》(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中國改革發展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新世紀科學論壇》(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新世紀青年科學家論壇》(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國魂-情系西部愛心專家大典》(香港:香港華泰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中國百科學者傳略(三)》(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98年1月第一版),《光子學報》(科學出版社出版)、《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網路版)》,《商洛師專學報》和《陝西盟訊》(中國民主同盟陝西省委員會機關報紙:①.《陝西盟訊》,2004年11月,第6期,第3版;②. 《陝西盟訊》,2007年7月,第3期,第3版)等國內(包括香港)出版的20餘種大型歷史文獻、權威刊庫、學術雜誌和報刊之中。
《China Daily(中國日報)》和《高科技與產業化》等多家媒體報道,稱楊志勇教授是“一位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科學家”、“著名光學工程專家”和“量子光學家”。
總之,該同志多年來嘔心瀝血,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教學工作

主編大學本科生專業基礎課程教材(雙語教學用書)《專業英語—Introduction to Laser Electronics》1部。在高校執教26年來,分別為大學本科生(含專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並講授課程共計26門;其中,主講大學本科生(含專科生)必修課程15門,主講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5門,主講博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6門。
研究生培養(已畢業17人)
招收並指導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計24人。其中,招收並指導碩士研究生9屆共19人,已畢業8屆共17人;指導博士研究生4屆共5人,已畢業4屆共5人。
1、薛 紅:
2002年7月,西北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孫秀全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兩種兩態疊加多模疊加態光場的廣義非線性等冪次與不等冪次高次壓縮特性研究,西北大學,2002年3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薛紅現為陝西省渭南師範學院教授,校學術帶頭人;西安理工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
2、韓小衛:
第Ⅰ種強度不等的非對稱兩態疊加多模疊加態光場的等冪次與不等冪次Y壓縮和H壓縮特性研究,西北大學,2002年3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韓小衛現為陝西省渭南師範學院教授,校學術帶頭人,渭南師範學院教務處處長。
3、萬慧軍:
2003年7月,西北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胡曉雲教授。碩士學位論文:新型三態疊加多模疊加態光場的廣義非線性等冪次與不等冪次高次壓縮特性研究,西北大學,2003年3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萬慧軍現為江西省井岡山學院副教授,校學術帶頭人。
4、胡艷芳:
2003年7月,西北大學光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一般三態及四態疊加多模疊加態光場的廣義非線性高次壓縮特性研究,西北大學,2003年3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胡艷芳現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擔任光學期刊聯合編輯部編輯。
5、雷小麗:
2004年7月,西北大學光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光場強度和振幅的空間分佈對多模泛函疊加態高次壓縮特性的影響,西北大學,2004年5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雷小麗現在西安郵電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講師職稱。
6、魏世秀:
200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侯洵院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具有空間高斯分佈的兩態多模疊加態光場的壓縮特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學,2004年5月。
魏世秀現在西安郵電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講師職稱。
7、王雲江:
2006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容錯量子計算的應用與壓縮態量子光場的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1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王雲江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
8、權志華:
2006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利用Raman相互作用實現腔場和原子未知量子態的隱形傳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1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權志華現在上海中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9、邱建文:
2006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單、雙模光場——運動原子系統的量子場熵,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1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邱建文現在鄭州某高校工作。
10、黨紀源:
2007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原子——腔場相互作用系統中未知量子態遠程傳送的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1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黨紀源現在航空部西安第618研究所工作。
11、於 磊:
2007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非經典光場與原子相互作用系統的量子場熵演化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1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於磊現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作。
12、宋海軍:
2007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納米含源量子電路中電荷和電流的量子漲落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1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宋海軍現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職稱為工程師。
13、林惠春:
2007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光場——原子相互作用系統中原子態的量子糾纏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1月;該論文為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林惠春現在上海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工作。
14、韓占鎖:
2008年7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原子——腔場系統中多個量子比特的量子隱形傳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5月。
韓占鎖現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西安205所)工作。
15、王豐收:
2008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原子——腔場相互作用系統的量子糾纏與糾纏交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1月。
王豐收現在深圳華為公司西安研究所工作。
16、種洪濤:
2009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非經典光場——兩原子系統的熵演化及熵壓縮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1月。
種洪濤現在西安某公司工作。
17、張信華:
2009年3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楊志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原子——腔場系統中任意N-qubit未知原子態的遠程傳送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1月;該論文已經獲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特等獎。
張信華已發表學術論文4篇。其中,在《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
博士研究生(已畢業5人)
18、許定國:
2005年7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安毓英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多態疊加多模疊加光場等冪高次壓縮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5月。
許定國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技術物理學院副教授,光學工程學科碩士生導師和工程碩士生導師。
19、張佩瑢:
2005年12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安毓英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多模壓縮態與亮孤子壓縮態時空傳播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6月。
張佩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光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20、劉寶盈:
2006年7月,西北大學光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石康傑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強度任意空間分佈對多態疊加多模泛函疊加光場高次壓縮特性的影響,西北大學,2006年3月。
劉寶盈現為陝西省商洛學院教授,商洛學院物理系主任,受聘為商洛學院物理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同時,作為國家統招博士后,劉寶盈現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國家物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1、王菊霞:
2008年12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學。導師:安毓英教授、楊志勇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原子-腔-場系統中的量子糾纏信息交換、傳遞與保持的機理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9月。
王菊霞現為陝西省渭南師範學院教授,渭南師範學院物理系副主任,渭南師範學院量子光學與光子學研究所所長,受聘為渭南師範學院物理學科的學科帶頭人;2000年度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22、劉王云:
2008年7月,非經典光場與原子相互作用系統中光場量子場熵演化特性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4月。
劉王雲已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在《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力學,天文學)》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篇。
作為國家統招博士后,劉王雲現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國家物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獲獎記錄


1997年,獲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研究生優秀論文獎2等獎1項。2001年,獲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3等獎1項。2004年,獲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3等獎2項。2005年,獲延安市科學技術進步獎2等獎1項。2006年,獲河南省第九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2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