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村

大英村

大英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位於義和鎮政府駐地以北約八公里處,北距太平鄉官莊村,南距博興村,東距義勝村,西距東韓村。全村區域面積333.1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870畝。

村莊介紹


村莊概況

2006年全村總戶數147戶,總人口482人,其中男性239人,女性243人。
大英村地理位置
大英村地理位置

經濟產業

該村村民主要種植棉花、冬棗,其次是玉米、大豆和小麥,村委會立足實際,不惜巨資投入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1999年投資5萬元,開挖了村東農田二級溝工程,2002年投資8.5萬元開挖了村南二級溝通農田水利配套工程,1999年,秋投資4萬餘元開挖村北深溝工程,2003年積極協調政府部門,在其深溝之上修穿路便民橋一座,計工程費8萬餘元。鎮政府又對村西土地進行了中、低產田改造配套工程,村負擔遷占費萬餘元,2004年秋投資40多萬元工程費,在村北600餘畝鹽鹼地上實施了“上農下漁”工程,遷墳30餘座,遷搬費萬餘元。全村所轄土地基本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切實改造了土地,增加了村民種植畝數,提高了村民收入。村集體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棉花,2006年底,農民純收入4000多元。

自然資源

解放初期,昔日民間曾流傳“義和庄大英鋪,郭家局子孫仙戶”的譽稱,那時的大英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人口處在500人左右上,土地區域面積從村向南不足300米是外村地界,向北不足300米是外村地界,向西不足600米是外村地界,向東略為長一些,但大部分土地是鹽鹼地,昔日黃河以北眾人皆知的大英村已是與周邊村莊相比,土地面積最小最少的村落。500餘口人生活在窄小的土地輪廓內,解放初期連續一直35年沒有油田打井佔地,油田腹地的村莊卻與油源無緣,地上土地少而鹼化程度高,地下無油資源,除此之外,其它可支配資源更少,匱乏枯竭的自然資源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和村民的富裕。

村莊建設

大英村1983年該村通電,2000年電網改造。1993年接通油田管線自來水到村。
大英村大力治理農村環境髒亂差,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及時清除沿街“三堆”,做到垃圾及時清運、柴草堆集中堆放。全村共清除“三堆”9方、清除垃圾3噸、清理街道5條。把該村中心街建成文明誠信一條街,進一步硬化、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在街道兩旁設置宣傳欄、閱報欄、政務公開欄,宣傳科技、衛生、法律、誠通道德等知識,在兩側牆壁上懸掛了40多塊文明誠信宣傳牌,栽植綠化樹木600株,達到了“六化”標準。成立了專門的衛生保潔隊伍,對農戶門前實行衛生三包,建立了衛生整治長效機制,對主要街道定期清掃,以保持村容村貌常年整潔衛生。

主要榮譽

大英村受表彰情況
1、1996年被河口區委區政府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2、1997年被河口區委區政府授予“創五好先進黨支部”稱號。
3、1997年被河口區委區政府授予“文明村”榮譽稱號。
4、1997年被河口區委區政府授予“社會綜合治理先進村”稱號。
5、1999年被東營市委授予“安全文明村”稱號。
6、2002年被河口區委區政府授予“全區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村”稱號。
7、2002年被河口區委區政府授予“先進民兵連”稱號。
8、2003年被河口區委區政府授予“五好黨支部”稱號。
9、2006年被東營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衛生村”稱號。

英模人物

先模人物(受區及區以上表彰的先進模範人物)
馬學君,男,1953年出生,1972年沾化三中高中畢業,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回村,任大英村黨支部副書記,書記至今,期間曾兼任義和鎮油區辦副主任,是河口區第十三屆、十五屆人大代表,東營市第三屆,第四屆人大代表。
科級以上幹部(含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王榮祥,1948年8月生,1969年12月入黨,大專學歷,先後任管理處長,財務科長,團長,轉業後任太平洋公司主任。
王榮華,1958年12月,大學學歷,任濱州醫學院教授,主任濱州市政協委員。
王榮芬,1963年3月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任寧夏銀行經理。
趙久民,1963年10月生,碩士生,在美國工作。
陳士華,1963年2月13日出生,1990年4月入黨,大專學歷,任東營市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長,處級。
季光華,1952年8月生,大專本世紀末科,73年5月入黨,任淄博市門冷部主任。
張吉明,1962年9月9日出生,1986年5月入黨,大學本科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
王新國,1957年8月14日生,1976年參軍入伍,1978年入黨,任團副政委,1999年8月轉業後任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社會事業辦公室主任。
張會安,1973年10月生,2000年6月入黨,大學學歷,任建設局副局長。
張會忠,1967年6月生,大專學歷,任醫政科科長。
薛吉亮,1954年10月14日生,1975年10月入黨,大專學歷,衛生所所長,高級工程師。
丁兆科,1966年9月8日生,1996年7月1日入黨,大專學歷,工程師。
李倩,1977年11月22日生,2000年6月入黨,大學學歷,任仙河鎮黨政辦副主任。
荊向民,1976年9月25日生,1997年入黨,大學學歷,任東營市宣傳部辦公室科員,副主任,東營市網路宣傳管理辦公室主任。
荊向衛,1968年2月14日生,2003年10月入黨,大學學歷,任河口區人民醫院主管護士長,護理部主任。

大事記

1943年1月,大英村黨支部成立。蔡子光擔任黨小組長,1947年第一個黨支部成立。
1942年1月成立抗日群眾組織農救會,趙忠嶺之母任會長,蔡子光、劉玉岐、黎德讓1943年成立婦救會、蔣趙氏任婦救會會長,王寶三任自衛團團長,青年團長。
1953年 10月,大英村成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
1955年3月,大英村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7年7月,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8年9月,高級農業合作社改為人民公社生產大隊。
1984年7月,恢復鄉村建制,生產大隊改為村。
1984年 1月,大英村村民委員會成立
1993年,修村內東、西、南、北柏油路800餘米,計投資5萬餘元。
1997年,修建村內村北於四新路接通1.5公里,投資3萬餘元,並修建北水源渠道橋一座,3萬餘元。
1999年,村東開發挖溝投資5萬餘元。
2001年,村水庫擴大加深投資14.5萬元。
2002年,村南農田開發工程及二橋配套工程投資8.5萬餘元。
荊其翠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
2004年12月15日,村民委員會換屆直選,
馬學君當選為村主任。
2002年秋,村北挖溝投資4萬餘元。
2004年,鹽鹼地搞上農下漁工程開發600餘畝,工程款40萬餘元,土墳搬遷30餘座,搬遷費1萬餘元。
2004年,村內東、西、南、北路瀝青灑面改造工程,計投資12.8萬餘元。
2005年,修建村內北街及村西外環路1.2公里,總投資22萬餘元。
2005年,區級自來水入戶到村,村直接投資2萬元,水利局投資主管線8萬元,總計10萬餘元。
2006年,市級小康文明村創建活動,投資20多萬元。
2007年,修建村內衚衕路1.5公里,柏油路基本達到戶戶通,計投資30萬餘元。
2007年7月,投資9萬餘元,自來水引入到戶,實現了自來水戶戶通。
2013年8月,幫扶單位市政府研究室急群眾之所急,經多方籌資7萬元,在主要道路和文化大院內安裝太陽能路燈20盞,基本解決了大英村夜晚照明問題。

農民組織

農救會是“農民抗日救國聯合會”的簡稱,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農村中群眾性組織。大英村農救會成立於1942年,蔡子光擔任會長。農救會在黨的領導下,組織農民進行抗日,進行減租減息,反霸鬥爭和生產運動。建國后,農救會改稱農協,又稱農會或農民協會。劉志岐曾任大英村農會主任。農會組織作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機關”,1950—1951年在土地改革運動中,負責發動群眾,評定劃分階級成分,分配土地,恢複發展生產。1952年末,隨著土地改革地完成,農民協會解體,活動中止。
1963年,中共中央發布《關於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后,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亦稱“小四清”(清賬目、清物資、清工分、清現金)。1964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貧下中農協會組織條例(草案)》印發全國。全國各地紛紛成立貧下中農協會。同年8月大英村成立貧下中農協會組織,簡稱貧協。大隊設貧協主任,生產隊設貧協小組。職責是配合社教工作隊開展“四清”運動,揭露幹部中的“四不清”問題。蔡培明(1942.1-1949.12)擔任貧協主任。1980年前後,貧協機構解體。

其他區域


1.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大英村
2.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海秀路大英村
3.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大英村
4.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大英村
5.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市大英村
6.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大英村
7.廣西壯族自治區株洲市茶陵縣大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