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竹白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沈竹白(1878—1914),祖籍浙江紹興,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東渡日本,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赴開封,為啟迪文化,喚醒民眾,捐資開辦醒豫講演所、醒豫閱報社,利用這些場所揭露滿清政府腐敗無能,宣傳革命主張,啟發民眾覺悟。1911年12月為響應武昌起義,革命黨人定於1911年12月22日夜在河南發動起義,擔任政學界聯絡工作。中華民國成立后,沈竹白籌資在開封創辦平民織染廠、太陽宮實習工廠,從上海引進新技術,織造布匹、被面等,所出產品質優價廉,對抵制洋貨、提倡國貨起到了積極作用。

1914年1月28日英勇就義。

人物生平


幼年時期

沈竹白祖父曾在清吏部任職,歷任河南許州州判、裕州知州,沈竹白父親歷任羅山知縣、汝寧府汝南埠通判。
沈竹白弟兄五人,他最小。幼年的他聰明好學,在母親的教誨下,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記者在沈竹白孫子沈毅家中,得見其繪畫遺作,頗見功力。開封烈士陵園,還收藏著他曾彈奏過的風琴
“因我曾祖與袁世凱有舊交,當袁世凱回項城葬生母劉氏時,我祖父沈竹白隨父謁袁。袁世凱欣賞他是個青年才俊,1903年,令他赴天津督署,委任他為督署文案。他堅辭不就,入天津北洋大學讀書。”——沈竹白後輩沈毅。

日本學習

1905年,沈竹白東渡日本,第二年由胡經武(胡瑛,著名反清志士)介紹,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並結識了張鍾端等人。

南朱北沈

1908年回國定居開封。任中州公學總辦、河南提學使署督學,暗中聯絡同志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張鍾端組織河南起義時,擔負政、學界的聯絡工作。
1911年12月24日張鍾端等11烈士慘遭殺害,暴屍荒野,無人敢於收殮。“白沙盈赤血、飛雪冪橫屍”,真是慘不忍睹
沈竹白的義舉再次震動了清廷,河南當局下令逮捕沈竹白。沈聞訊后星夜出走,繞道天津,逃往上海。在上海沈竹白受到中國同盟會總部的親切接見,對其行為“皆以粵之朱執信收葬黃花崗72烈士目之”。“南朱北沈”之說,證明沈竹白受到了人民的尊敬。
1912年5月20日,《大中民報》在《將豎起紀念碑》中寫道:“去歲諸烈士屍骸經沈竹帛(白)君代為收殮,暫柩南關。昨沈君又面請張都督籌款遷葬,並建設紀念碑事宜。張都督已允,首先提倡捐款,想此事不日即可舉辦矣。”
1912年,同盟會內部分裂,一部分人加入袁世凱的御用工具統一黨。為抵制逆流,沈竹白與多人發起組織河南社會黨,介紹同志入黨,鞏固革命成果。
民國成立后,沈竹白返回河南,為就義烈士遺屬的善後及建立紀念碑事宜,他一面上書省議會,一面面見豫督張鎮芳,提出請求,終於獲准給烈屬發放撫恤金。
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全國嘩然。沈竹白時任洛陽火車站貨捐局局長。

英勇就義

不久,孫中山發動了討袁“二次革命”,沈竹白積極參與。據開封《時言報》1917年4月14日追述沈竹白事迹寫道:“沈嘉炎,字竹白……民國二年與楊少萬、劉培之同受黃興(字克強)委任,在鄭、洛招待國民黨國會議員,於二次革命號召同志,密謀河南獨立……”
當時,洛陽人楊少萬(楊瑾華)以行商作掩護,往來陝、豫、魯之間進行革命聯絡,在山東周村被密探跟蹤逮捕,押解開封。楊案株連數十人。
當時袁世凱表弟張鎮芳出任豫督,他派出密探和軍警,偵緝革命黨人的行跡,張鎮芳一直視沈竹白為“不安分人物”,只因他有社會聲望,不敢貿然逮捕。
張鎮芳指使河南省國稅廳籌備處處長俞泰初出面,先撤沈竹白洛陽火車站貨捐局局長之職,再從洛陽調回開封。
1914年1月12日,沈竹白回到開封,被密探監視。1月15日8點鐘被捕。
當時,在開封軍警聯合會司令部任職的沈德本,與沈竹白同鄉同族,竭力為其開脫,張鎮芳拒絕求情,以“該犯在北洋暗結孫黃,此次湖口倡亂,復為西行黨人東道主”罪名,擬將沈竹白殺害。
1914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三),沈竹白乘囚車赴刑場途中,開封大街小巷布滿軍警,柴得貴馬隊嚴密警戒,還中斷了郵電。軍警從圍觀人群中,拉出兩個衣衫襤褸者推上囚車,稱其“圖謀不軌”,以示彈壓
沈竹白頭戴獺皮帽,身著黑呢子大衣,神態從容,頻頻向路旁群眾點頭告別,群眾掩面而泣。
沈竹白在開封孝嚴寺后慷慨就義,年僅36歲。他在遺言中道:“各國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國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
沈竹白就義后,靈柩安葬於開封東郊大花園村墓地,後人撰文讚頌道:“生稟異志,性同金石,鋃鐺甫卸,艱難何避,憤葬同志。不屈不撓,義幟再舉,忠貞自矢,丹心碧血,永昭青史。”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
兒子沈世祺,字東浦
孫輩沈思、沈毅、沈達、沈雁、沈平、沈潛

後世紀念


開封辛亥革命紀念園內,為沈竹白立了一座漢白玉紀念碑,以示不忘。
沈竹白烈士墓
沈竹白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