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鳥類博物館

秦皇島鳥類博物館

秦皇島鳥類博物館坐落於北戴河海濱鴿赤路,佔地面積50畝,場館總面積1947.39平方米,展陳面積為1650平方米。是集收藏鳥類標本,多媒體展示鳥類起源、進化、發展,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專題科普博物館。

發展歷史


1985年初,英國劍橋大學博士、著名鳥類專家馬丁·威廉姆斯根據丹麥人於上世紀30年代留下的一段舊資料首次來北戴河觀鳥,被北戴河豐富的鳥類資源所吸引,並稱北戴河為“觀鳥的麥加”。從當年秋季開始,馬丁博士就開始組織歐美觀鳥團到北戴河進行觀鳥活動,使北戴河成了鳥類環志及世界四大觀鳥地之一。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鳥類共計1186種,而北戴河就有20個目61個科的416種。占我國鳥類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68種,可看到鷗類18種,天鵝3種,鶴類6種。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鳥類學會副會長許維樞先生說:“北戴河曾一次記錄到東方白鸛2729隻,超過以往世界最高紀錄的一倍以上;一次記錄到鵲鷂14534隻,為世界上一個地點發現鵲鷂的最高紀錄”。另外,還有浩浩蕩蕩凌空而過的丹頂鶴群和白鶴群,被環志的來自澳大利亞的涉禽、來自鄂爾多斯遺鷗……十幾年來,北戴河的鳥類名錄一再改寫。1999年5月和2000年5月,又有至少10種鳥被寫進名錄。其中,藍額紅尾鴝和栗冠鶯以往沒有在中國出現過,而看到棕腹仙鶲日本歌鴝褐頭鶇蒙古百靈等,都令觀鳥人萬分驚喜。
20多年來,每到春、秋鳥類遷徙時節,北戴河都會迎來眾多的國內外觀鳥愛好者,他們在山林、原野、海濱、湖沼、草地等各種環境中,欣賞鳥類的自然美,觀察它們的外形姿態、取食方式、食物種類、繁殖行為、遷徙特點和棲息環境等,從而了解鳥類與自然、鳥類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建築布局


鳥類博物館
鳥類博物館
秦皇島鳥類博物館建築是一組“秦皇島外打漁船”泊於海灣的意象,源於對場地海風的利用和詩情的表達;重視體現建築的文化性格,整體造型純凈、雅緻,採用現代語彙。整體肌理與場地設計的條帶肌理相融合,延續了帶狀喬木林和灌木叢的肌理,採用謙遜與隱蔽的姿態與環境共同構成統一的大地景觀;建築平面穿插、錯動,同時建築體塊又與樹叢交錯咬合,通過形體的穿插變化,產生豐富的明暗效果,實現體量的虛實對比,為參觀者提供多種空間體驗。秦皇島鳥類博物館共分為三大展區:鳥的世界展區450平方米,濕地與水鳥展區900平方米,4D動感電影體驗區100平方米。館內收藏鳥類標本88種,恐龍骨架化石1個,恐龍蛋化石3組。秦皇島鳥類博物館蛋化石參觀秦皇島鳥類博物館你可以了解到鳥的起源與分佈、鳥的飛翔、鳥的生活、神奇的鳥、鳥與人類、濕地、中國濕地、濕地與水鳥等內容。北戴河的一個獨特景觀,就是鳥多,不經意間就可以發現鳥們鋪天蓋地般落在沙灘上,一起飛你就可以知道什麼叫做遮天蔽日。北戴河是西伯利亞—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途徑上的一個重要地點,每年春秋遷徙季節有大量鳥類通過這一通道北上南下,涉及的鳥種包括游禽、涉禽、鳴禽攀禽等不同生態類群。

環境保護


北戴河依山傍海、植被繁茂、百草豐茂,綠化覆蓋率達59.22%。大自然的饋贈與成功的環境保護相得益彰,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北戴河彙集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鳥種在這裡繁衍生息,是鳥類聚居的樂園。被國際濕地保護組織命名的“北戴河濕地”有6600多公頃森林、50多萬畝濕地,為鳥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近年來,為有效地保護和開發鳥類資源,北戴河區委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將鳥類保護納入規範程序。批准建立了北戴河鳥類自然保護區,並成立了鳥類保護協會和野生鳥類救助站,及時掌握候鳥遷徙規律及疫情,對受到傷害的鳥類進行及時救護,建立野生鳥類遷徙檔案,為鳥類的安全遷徙、繁衍生息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