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梅縣縣黨部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國民黨建立的機構

國民黨梅縣縣黨部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在廣東省梅縣建立的黨務機構。

1925年4月,中國國民黨梅縣縣黨部籌備委員會成立,羅四維、羅仲達為負責人。1925年12月8號,國民黨梅縣縣黨部正式成立

發展歷史


1925年3月,廣東革命政府第一次東征。建國粵軍第二師抵達梅縣。東征軍駐梅期間,經過政治工作人員(主要是共產黨員)的宣傳和推動,4月間,成立中國國民黨梅縣縣黨部籌備委員會。羅四維、羅仲達為負責人。
1925年11月,東征軍第二次來梅,在第二縱隊宣傳隊總隊長、中共黨員洪劍雄、中共廣東區派出的黨員張維、從外地回到梅縣的中共黨員李世安、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特派員詹展育等人的幫助下,於12月8日正式建立國民黨梅縣縣黨部。羅四維任常務委員,李世安任組織部長,溫卓峰任宣傳部長兼秘書,侯昌齡任青年、婦女部長,肖人鳳任商民部長,楊雪如等5人為執委,王之倫等3人為監委。當時正處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執監委員大部分是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縣黨部成立后,在全縣36堡和部分中學發展組織,建立有區黨部36個、區分部120個,國民黨員2000多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梅縣成立清理黨務委員會,侯標慶任主任。清黨期間,到處通緝、逮捕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及學校進步師生,使一批原來加人國民黨組織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紛紛離開梅縣。據清黨后統計,全縣僅存區黨部2個、區分部5個,獲准登記的國民黨員400多人。
1927年9月,梅縣清黨委員會召開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黨部第二屆執監委員會,由執委6人、監委4人組成。侯標慶任主委。時全縣建立有區黨部8個、區分部26個,共有國民黨員500多人。
1928年7月,廣東省黨部委派李六涯、謝達夫來梅,成立縣黨務指導委員會,辦理黨員登記。10月,召開國民黨梅縣第二屆第五次會議,選舉產生梅縣縣黨部第三屆執監委員會,由執委5人、監委3人組成。李紹純任常務委員。時全縣建立有區黨部5個、區分部18個。1930年6月,國民黨梅縣縣黨部奉廣東省黨部命令停止活動,待命交接。
1930年10月,省黨部派藍成章來梅縣,成立國民黨梅縣黨務整理委員會,由委員5人組成。藍成章任常委。經過黨務整理后,全縣有區黨部3個、區分部10個,黨員300多人。從1931年春至1936年12月,縣黨部先後召開過蘭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黨部四至六屆執監委員會,均由藍成章任常務委員。
1937年1月,國民黨中央派鍾嘯青、丘政歐來梅,負責清理黨務。召開國民黨梅縣第七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黨部第七屆委員會,由委員5人組成。實行黨務特派員制,鍾嘯青任特派員。
1939年1月,國民黨梅縣縣黨部召開第八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黨部第八屆執行委員會,由委員8人組成,熊淡蓀任書記長。全縣建立有區黨部8個、區分部16個、直屬區分部11個,黨員400餘人。
1940年冬,國民黨梅縣縣黨部召開第九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黨部第九屆執行委員會,由委員11人組成。張公悌任書記長。建立有區黨部7個、區分部21個、直屬區分部12個。
1942年春,國民黨梅縣縣黨部召開第十次黨員代表大會,實行書記長、執監委制,選舉產生縣黨部第十屆執監委員會,由執、監委員13人組成,黃毅任書記長。建立有區黨部12個、區分部95個、直屬區分部71個,黨員980多人。
1946年1月,國民黨梅縣縣黨部召開第十一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黨部第十一屆執監委員會,由執委10人、監委3人組成。古俊銘任書記長。建立有區黨部10個、區分部85個、直屬區分部71個。
1947年冬,國民黨與三青團合併,三青團員轉為國民黨員,全縣建立有區黨部12個、區分部95個、直屬區分部71個,黨員人數增至2431人。
1949年5月,梅縣解放,國民黨梅縣縣黨部解體。7月,國民黨政府軍隊胡璉兵團南逃竄攏梅城,國民黨梅縣縣黨部隨即恢復活動,設主任委員、秘書及組織、總務、宣傳3科,未建立基層機構。9月上旬,胡璉兵團逃離梅城,國民黨梅縣地方組織隨之瓦解。

主要活動


國民黨梅縣縣黨部創建初期,正值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在中共梅縣地方組織幫助下,積極開展國民革命和“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宣傳活動,組織梅縣總工會、農民協會、婦女協會、學生聯合會、商民協會,開展反帝、反封建、反剝削的革命鬥爭。1925年冬,縣黨部執監委員會議決定沒收地方軍閥的財產,由執監委及總工會執行。1926年4月13日,縣黨部發動附城學生、農民、工人、商人共數千人,到城東天字岌嘉應大學向美國基督教會牧師要求收回教育權。是年夏秋之間,梅城總工會所屬16個行業工會先後舉行罷工,向資方提出:“提高工資,改善生活待遇,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的要求,在縣黨部和社會各方面人士的支持下,部分工人工資得到提高,工作條件有所改善。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國民黨在全國進行清黨,梅縣縣黨部和梅縣縣政府到處通緝逮捕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及進步師生,封閉梅縣總工會、農會、學聯、婦女解放協會、商會、東山中學、學藝中學、嘉應大學、濟難會、梅縣日報社。是時,東山、學藝、嘉大三校被囚禁的師生有400多人。縣黨部為配合反共“圍剿”,與梅縣縣政府合謀,在全縣各區、鄉成立治安委員會,編辦保甲,施行連坐切結,訓練保甲長,擴充警察大隊,增派軍事特捐,致力於反共內戰。1936年成立梅縣新生活促進會,強化“一黨專政”。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縣黨部參與建立梅縣動員委員會、民眾抗敵後援會、出征抗敵軍人家屬優待委員會、梅縣賑濟委員會、廣東省徵募慰勞委員會梅縣分會等組織,從事抗日運動。時梅縣城鄉在中共地下組織的發動下,普遍建立青抗會、婦抗會、學抗會等抗日救亡團體,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1939年冬至1940年春,國民黨反動派發動抗日戰爭期間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後,梅縣縣黨部積極執行“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封閉《民報》、大眾書店、生活書店,禁賣抗日進步書籍,解散青抗會、婦抗會、學抗會等抗日救亡團體,逮捕學抗會負責人李鳴錚、何孟琳等7人(時稱梅縣“七君子事件”),加強對學校和人民團體的控制,強迫中小學教員加入國民黨,強制大、中學校學生加入三青團。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繼續加強“一黨專政”,反對民主政治,積極準備內戰。1946年春,在梅城組織“反蘇遊行”,在機關團體學校組織“防奸小組”,監視進步師生和青年,進行反共、反人民的種種活動。1947年,在“戡亂總動員”口號下,縣黨部與縣政府互相配合,成立縣、區、鄉地方自衛隊,實行清鄉聯防,強行“徵兵、征糧、徵稅”。1948年配合國民黨政府“閩粵贛剿匪總指揮部”在閩粵贛邊實行“十字掃蕩”“聯防聯剿”、“全面清剿”,檢查國民身份證,清查戶口,逮捕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1949年5月,梅縣解放,國民黨政權崩潰,縣黨部解體。7月,國民黨政府軍隊胡璉兵團竄擾梅城,縣黨部曾一度恢復。9月,胡璉兵團潰逃,國民黨梅縣縣黨部隨之消亡。至此,結束國民黨在梅縣的統治。

歷任負責人


從1925年4月建立國民黨梅縣縣黨部籌備委員會,至1949年9月縣黨部消亡,其間,縣黨部機構和負責人職務名稱多次變動,縣黨部負責人有的由省黨部委派,有的由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國民黨梅縣縣黨部歷任負責人任職情況表
機構名稱職務姓名任職時間(年。月)
縣黨部籌備委員會負責人羅四維1925.4—1925.11
縣黨部第一屆執監委員會常務委員羅四維1925.12—1927.4
清理黨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侯標慶1927.5—1927.9
縣黨部第二屆執監委員會主任委員侯標慶1927.9一1928.6
黨務指導委員會常務委員李六涯1928.7——1928.12
副常務委員張秋山1928.7—1928.12
縣黨部第三屆執監委員會常務委員李紹純1929.1—1930.6
黨務整理委員會常務委員藍成章1930.10—1931.春
第四至六屆執監委員會常務委員藍成章1931.春一1936.12
縣黨部第七屆執行委員會特派員鍾嘯青1937.1—1938.12
縣黨部第八屆執行委員會書記長熊淡蓀1939.1—1940.秋
縣黨部第九屆執行委員會書記長張公悌1940.冬一1941.12
縣黨部第十屆執監委員會書記長黃毅1942.1—1945.12
縣黨部第十一屆執監委員會書記長古俊銘1946.1—1947.冬
黨團合併后的縣黨部書記長古俊銘1947.冬一1949.5
副書記長熊耀豪1947.冬一1949.5
縣黨部主任委員侯克修1949.7—1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