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井記
游龍井記
《游龍井記》為題記。作者記游龍井,不著力描繪其景,卻刻意宣揚其德。文章狀寫了西湖景色的絢麗多姿,錢塘江潮的洶湧澎湃,所以“岸湖”“岸江”之山,或為其所誘,或為其所迫,突出了唯獨龍井的德:淫不遷,威不屈,養不苟,施無窮,作者謂其有龍顯靈,固然荒誕無稽,但用人的美德比泉的好處,卻富於親切感和人情味。西湖、錢塘其景若此,則地處其間的龍井之景美,已盡在不言之中了。就結構而言,全篇在龍井的“龍”字上做足文章。先以其“有禱輒應”,言其相傳有龍;繼而以其“畜深發遠”、“養吵苟”、“施無窮”諸德,言不必疑其有龍;再以浮屠念咒,有大魚躍出,證井之有龍不謬。全篇以議論為主,卻不乏精彩的描寫、動人的抒情和生動的記述。描寫部分全用長短錯落的對句,所以讀來絕無枯燥說教的乏味,而富詩意和美感。
龍井舊名龍泓,距錢塘十里。吳赤烏中,方士葛洪嘗煉丹於此,事見《圖記》。其地當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風篁嶺之上,實深山亂石之中泉也。每歲旱,禱雨於他祠不獲,則禱於此,其禱於此,其禱輒應,故相傳以為有龍居之。然泉者山之精氣所發也,西湖深靚空闊,納光景而涵煙霏;菱芡荷花之所附麗,龜魚鳥蟲之所依憑,漫衍而不迫,紆餘以成文,陰晴之中,各有奇態,而不可以言盡也。故岸湖之山多為所誘,而不克以為泉。浙江介於吳越之間,一晝夜濤頭自海而上者再,疾擊而遠馳,兕虎駭而風雨怒,遇者摧,當者壞,乘高而望之,使人毛髮盡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為所脅,而不暇以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內無靡曼之誘,以散越其精;外無豪捍之脅,以虧疏其氣。故嶺之左右,大率多泉;龍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發之遠。其養也不苟,則其施也無窮。龍井之德,蓋有至於是者,則其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豐二年,辯才法師元靜,自天竺謝講事,退休於此山之壽聖院。院去龍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於錢塘,與遊客之將至壽聖者,皆取道井旁。法師乃即其處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環而咒之,庶幾有慰夫所謂龍者。俄有大魚泉中躍出,觀者異焉。然後知井之有龍不謬,而其名由此益大聞於時。是歲余自淮南如越省親,過錢塘,訪法師于山中,法師策杖送余於風篁嶺之上,指龍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遷;壯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資陰陽之和,以養其源,推其緒餘,以澤於萬物。雖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於此,盍為我記之?”余曰:“唯唯。”
龍井,舊稱“龍泓”,離錢塘有十里路。吳國赤烏年間(三國孫權的年號),從事求仙活動的葛洪曾經在這裡煉丹,他的事迹在《圖記》中有記載。這個地方在西湖的西邊,浙江的北部,風篁嶺的上面,其實就是深山亂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乾旱時節,在別的祠堂禱告求雨沒有效果,就到這裡來祈求,在這裡禱告,就有禱詞回應,所以傳說認為有龍住在這裡。
泉水,是山的靈氣的表現,西湖深邃美麗空闊,擁有陽光、煙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裡面生長,龜魚鳥蟲等在裡面生活,漫遊悠閑,蜿蜒成片,陰晴天氣,各有奇異的景緻,話語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邊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誘,而不值得產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遊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沒有泉水)。浙江地處吳越之間,一天之間浪濤從海上來多次,猛烈拍擊海岸並迅速遠去,就像虎獸受驚風雨發怒,所遇到的東西都被摧毀,阻擋它的東西都被沖壞,登高而望,使人毛髮全部豎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脅,沒有空產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邊吸引了遊人的注意力,也不會注意岸邊山上有沒有泉水)。只有這個地方曲折幽靜遠離大海西湖,本身沒有絢麗景色的誘惑,來分散(弱化)它的靈氣;外部也沒有雄壯景色的威脅,來抑制(弱化)它的靈氣。所以山嶺的左右,大多數都有許多泉水;龍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頭越深,噴發的就越遠。它的蓄水不斷,所以向外湧出也無窮無盡。龍井泉的美德,就達到了這個程度,所以說它是神靈的嘴巴,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元豐(宋神宗年號)二年,有傑出辯論才能的法師元靜,從天竺(今印度)辭退了講經的工作,在這座山的壽聖院里休養。壽聖院離龍井泉一里路,凡是山裡的人要去錢塘辦事,或者有遊客要去壽聖院的,都從龍井經過。元靜法師於是就在這裡建了一座亭子,又帶領他的徒弟們圍著亭子念誦“浮屠法”,希望能夠告慰所謂的“龍”。突然有大魚從泉中躍出,觀看的人都感到驚異。然後都明白了井中有龍是真的,而“龍井”的名聲因為這在當時大大出名。
這一年我從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經過錢塘,到山中拜訪元靜法師,元靜法師拄著拐杖送我到風篁嶺上,指著龍井說:“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樣美麗,不能迫使它的立場動搖;像錢塘江一樣雄壯,不能強迫使它屈服。產生在天地之間,融合陰陽之氣,來積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來潤澤萬物。就算是古代聖賢之人,又怎麼能超過它呢,你何不替我記下來?”我說:“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