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寒證

血寒證

血寒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寒邪客於血脈,凝滯氣機,血行不暢,以拘急冷痛,膚色紫暗與實寒癥狀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又稱血分的寒證

病因病機


寒邪侵犯血脈,陰寒盛,凝滯脈絡致血暢。

辨證要點


拘急冷痛,膚紫暗寒癥狀共。

證候分析


寒血脈,脈收引,血暢,故足冷痛、膚紫暗涼,少腹拘急冷痛;寒邪客於胞宮,經血受阻,故月經衍期、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舌紫暗、苔白,脈沉遲弦澀為陰寒內盛,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臨床表現


手足冷痛、膚色紫暗發涼;或少腹拘急冷痛;或月經衍期、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舌紫暗、苔白,脈沉遲弦澀。

治法


溫經散寒,調理氣血。

常用腧穴


關元、血海、三陰交、歸來、命門

常見病


月經後期。

常見證型


虛寒證

臨床表現: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紅,質清稀,小腹隱痛,喜暖喜按;腰酸無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沉遲或細弱。
治法:扶陽袪寒調經。
方劑:溫經湯(《金匱要略》)。
常用中藥:當歸、吳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薑、丹皮、法半夏麥冬、人蔘、阿膠、甘草。

實寒證

臨床表現:月經周期延後,量少,色黯有塊,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畏寒肢冷,或面色青白;舌質淡黯,苔白,脈沉緊。
治法:溫經散寒調經。
方劑: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
常用中藥:當歸、川芎、芍藥、桂心、丹皮、莪術、人蔘、甘草、牛膝

預防調護


1.適寒溫。經前及經期注意調攝寒溫,經期身體衛外能力差,應盡量避免受寒、冒雨、涉水等,以防為寒濕所凝,導致月經病的發生。
2.節飲食。經期不宜過食寒涼冰冷之物,以免經脈壅澀,血行受阻。
3.調情志。經期要情緒穩定,心境安和,避免七情過度。

轉歸預后


本病常與月經量少兼見,治療及時得當,預后較好,否則可發展為閉經。生育年齡,若月經後期、量少,常可導致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