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里渡
南里渡
南里渡,位於318國道恩施市崔壩鎮境內馬水河,距州城56公里處。目前包括崔壩鎮南里渡村與白楊坪鎮蓼葉村南里渡組所在區域。馬水河從境內穿流而過,景色優美,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南里渡村也是恩施市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村之一。
通常所說“南里渡”泛指崔壩鎮南里渡村和白楊坪鎮蓼葉村南里渡組。只有在政策文件上才會嚴格區分。
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大部分為土家族且高度漢化。其中土家族大姓氏“譚”在該地區分佈廣范。
該地區居民在當地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生豬養殖,經濟果木種植,旅遊業,農家樂
南里渡
南里渡,位於318國道恩施市崔壩鎮境內馬水河,古為施州東北由宜昌入施門戶隘口之一,《恩施縣誌·津梁》載:“南里渡,一名南陵渡,在縣東七十里,向為官渡。后廢,里人復設為義渡,為宜昌建始往來之要津。”
南陵縣名源自南陵山,南陵山位於南里渡之水馬水河上游,《志》載:“水之源出自建始,其上蓋有南陵山,縣故以之得名。”南宋詩人陸遊《入蜀記》云:“巫山縣在峽中,亦壯縣也,市井勝,歸、峽二郡隔江,南陵山極高大,有路如線盤,屈至絕頂,謂之‘一百八盤’,蓋施州正路。黃魯直(黃庭堅)詩云:‘一百八盤攜手上,至今歸夢繞羊腸’,即謂此也”。作為北宋文學、書法大家的黃庭堅,曾到過施州,對南陵山情有獨鍾,有《上南陵坡》詩:“風餐水宿六千里,蛇退猿啼八百盤。上得坡來總歡喜,摩圍依約見峰巒。”今南陵山與南陵廢縣遺址已無記敘,歷史上卻真實地存在過,古南陵渡為古南陵縣屬地大抵是可信的。
清代,南陵渡已訛稱南里渡,因是恩施進出山東大路要津,為歷代文人騷客矚目,題詠甚多,如乾隆年間施南府官員商盤作《南里渡》詩:“意外見琉璃,放舟南里渡。四山屏障開,一水醍醐注……”商盤即商寶意,雍正八年進士。曾任施南府同知,著詩3000餘首,《南里渡》為其一。
南里渡生態休閑旅遊區
南里渡村位於崔家壩鎮西南方,距集鎮17公里,南里渡河是崔家壩鎮較大的河流,上游有馬水河、馬口河,馬水河發源於建始縣,經大沙河地段流經本鎮水田壩、公龍壩、南里渡、鋪子房,在沙地鄉匯入清江,馬口河發源於太陽河,在兩河口與馬水河交匯,南里渡河全長18公里,沿途暗河、洞穴較多,兩岸奇峰石林,峭壁對峙,峽谷幽深。
2009年5月,下游老渡口電站蓄水發電,南里渡河形成了高峽平湖、山崖高聳、峭壁對峙的自然壯觀,山間林木鬱鬱蔥蔥,河邊奇石林立,似人若獸,各具情態,奧妙無窮,南里渡河集谷、崖、峽、洞、水、石、林等自然風光為一體。
南里渡休閑生態旅遊區包括“一河五區”。一河:南里渡河,五區:門景區、水上遊樂區,休閑垂釣區,土家山寨區、絕壁長廊觀光區。
南里渡生態休閑旅遊區從恩施市“318”國道上的南里渡大橋開始,沿河而上,到兩河口,一條沿馬水河到大轉拐。另一條沿廣潤河到七渡溪。地跨崔家壩鎮、白楊坪鄉和建始縣鐵坪鄉等三個鄉鎮。
南里渡河是一條娟秀柔美的河流,穿行於崇山峻岭之中。這裡山高谷深,絕壁對峙,形成了美麗的河谷風光。南里渡峽谷景觀原始奇特,嶺谷高差一般在200米至400米之間。絕壁千仞,重巒疊嶂,遮天蔽日,人行其中,一股神秘之感頓上心頭。全程蒼山如黛,江水如藍,岩石如門,絕壁如畫。奇特的岩溶地貌形成了一道道奇特而多姿的熔岩景觀。南里渡河道人跡罕至,直到2009年老渡口水電站竣工后,高峽出平湖,尾水位直抵兩河口,庫區蓄水後人們才進入觀光,因此全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呈現出原始自然風貌。
河道呈連環的“S”形走向,幾乎沒有一段平直的河道。沿途絕壁夾江,盈盈一水,全程有5道彎,船到崖前疑無路,山明水秀又一彎。在懸崖峭壁上,到處是懸垂的石鐘乳,有的在半山腰,有的在水面上,千姿百態,奇形怪狀。南里渡庫區水深最深達40多米,雖然降低了峽谷相對高差,但增添了水的韻色。河水碧綠如玉,造就了南里渡與眾不同的碧潭幽峽風光。南里渡的兩岸絕大部分岸線不像其它峽谷呈開敞的“V”形,而是直上直下的“H”形,形成了“門”形的奇特景觀,欲觀谷頂,須脫帽仰視。岩壁形態不一,千層岩、劇烈扭曲的褶皺岩、蜂窩岩……殘岩林立,峭壁如畫。山峰輪廓構成南里渡兩條飛舞的曲線,白虎哮崖、旱瀑飛流、金猴探水等景觀鑲嵌其間,盡顯自然的鬼斧神工。南里渡兩岸植物呈典型的群落分佈,各種雜樹頑強地生長在完全沒有泥土沒有水源的絕壁之上,抗風抵旱,其質彌堅。四季常青的常綠的植被,使南里渡終年青翠,四季可游,不受季節影響。
目前,遊玩南里渡以農家特色餐飲、野外垂釣、遊船觀光、攝影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