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Noguchi Hideyo,1876-1928),男,博士,被譽為“國寶”的日本細菌學家、生物學家,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主要作品有《蛇毒》《梅毒的實驗診斷》等。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野口英世博士
野口英世博士
1876年11月9日生於福島縣翁島村,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因不慎跌入地爐,使左手燒傷致殘。使他原來報考師範的希望破滅。後來,為了讓他實現夢想,全校師生湊錢為他做了手術治療。為此他深受感動,轉而立志學醫,參加了醫生考試,沒想到第一次考就上榜,而且還是第一名。
1897年在東京一家私立醫學院濟生學舍學習,同年獲行醫證書,次年在北里傳染病研究所任職。
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
1899年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蛇毒,在此期間,他整理了一份關於蛇毒的研究報告而驚動了美國醫學界。
1900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S.弗萊克斯納指導下研究蛇毒。1904年到洛克菲勒研究所從事螺旋體研究。
1904年入紐約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在研究血清學、小兒麻痹、狂犬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顯著的成績,並以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而馳名世界。
1909~1913年用人工培養基培養了蒼白密螺旋體及其他螺旋體,在麻痹性痴獃患者的腦標本中檢出蒼白密螺旋體,證實了這種疾病的病因。他還從脊髓灰質炎、狂犬病、沙眼等標本中分離出可培養的微生物,認為是病原體,後來證明這些結論並不正確。他以自制的培養基,從奧羅亞熱患者血中和秘魯疣患者疣結節中分離並培養出桿狀巴爾通體,將它注射於獼猴血中可引起急性發熱性貧血,注射於皮下則形成疣,由此揭開了這兩種疾病之間長期令人困惑的關係。著有《蛇毒》、《梅毒的實驗診斷》等。
1911年,野口英世醫生向146名醫院病人(包括兒童)注射了梅毒。之後野口英世被一些兒童患者的家長起訴,家長宣稱是他的實驗導致了梅毒。
1918年赴厄瓜多研究黃熱病
野口英世的墓
野口英世的墓
1927年又赴非洲繼續研究黃熱病。
1928年5月21日卒於黃金海岸(今迦納)阿克拉。

主要成就


野口英世是最先從據信因患梅毒而出現麻痹癥狀的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中分離出梅毒病原體的科學家。完善了瓦色曼氏反應的技術和理論;改進了檢驗梅毒的瓦色曼式皮膚試驗。還培養出奧羅亞熱的病原體;另設計出培養過去從未在試管中生長的微生物的方法,成功地培養了梅毒螺旋體;還研究過脊髓灰質炎、沙眼以及黃熱病疫苗和抗血清
野口英世不顧高齡,親身到非洲考察“黃熱病”,不幸感染此病,於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遺體運回美國紐約市北郊的一處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極高的尊重,許多日本人,特別是青少年,紛紛從日本各地趕來參觀英世先生紀念館,將其作為學習的楷模。

社會評價


上野公園的野口英世雕塑
上野公園的野口英世雕塑
野口英世先生一生奮鬥被譽為“日本的國寶”、“世界的至寶”,日本漫畫作家陸奧利之以野口英世的生平著漫畫《野口英世物語》。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深深地被野口英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歷時八年時間追尋野口英世先生的足跡,為其立傳。1980年,渡邊淳一為世界級細菌學家野口英世做傳的傳記《遙遠的落日》獲“吉川英治文學獎”,這部作品以考據的翔實和寫作的功力為世人稱道。該作毫無粉飾地再現了他克服出身貧困及左手殘疾的不利條件,立志醫學事業,以“梅毒螺旋體”的研究成果確立了其在世界醫學界中的地位的人生轉跡。這部渡邊淳一創作過程中花費時間最長、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於1980年榮獲日本第十四屆吉川英治文學獎。在最新版的日元上,野口英世先生的頭像被印在了1000日元紙幣之上,以茲紀念。

後世紀念


1000日元紙幣上的野口英世
1000日元紙幣上的野口英世
1929年,紐約已故的伊曼努爾·利伯曼博士向約翰·霍普斯金大學捐贈了10000美元,以便在該校建立醫學師講席。按照利伯曼博士的心愿,該講席被命名為野口英世講席,以紀念這位著名的日本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