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匯龍村的結果 展開
- 浙江省餘姚市丈亭鎮匯龍村
-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米河鎮匯龍村
- 江蘇南通啟東市匯龍鎮匯龍村
匯龍村
浙江省餘姚市丈亭鎮匯龍村
匯龍村位於丈亭鎮中心偏西面,東至朱家浦,與鎮工業園區南區相鄰,南至蕭甬鐵路,與丈亭村為界,西至趙家浦,與龍南村相連,北至61省道,與匯頭、寺前王村接壤,村域面積1.67平方公里,是丈亭鎮地域面積最小的行政村。
現有人口1895人,668戶,含匯龍、張家、沙崗頭、新李家四個自然村。村駐地在匯龍村,距鎮政府1.5公里。全村有黨員57名,建立黨支部。村域地形似正方形,地貌特徵基本為平原,僅在村莊東南處和省道北面有部分山林坡地,耕地面積1725畝,山林面積1202畝。主要河流有朱家浦、匯龍浦、趙家浦,水系流向姚江。2005年底,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66億元,第三產值807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336元,村級集體收入54.5萬元,村集體資產總額233.4萬元。是寧波市生態村,餘姚市文明村、衛生村。
2001年4月行政村撤併,匯龍村由丈亭鎮匯龍村、新李家二村合併而成,定名匯龍村。原匯龍 匯龍村,先 租是從南山孔嶴遷居至此,村莊原名為上徐塔村,與南面臨姚江的下齊塔相對應(方言中徐、齊諧音),因村民以任、徐兩姓為主,故又曾稱任徐村。從地形風水上看,此地正是龍山山脈的源頭和從北山下來的大溪流匯合處,故有匯龍之說。解放初,這裡曾有一座匯龍橋、一座匯龍庵,后又有匯龍小學,從此得名匯龍村。原新李家村,先祖是從江南(現陸埠鎮)李家遷居到此,村民基本以李氏為姓,與對江李家大村相比村莊較小,習慣上稱小李家村。地名規範時,為區別於眾多的“李家”,改名為“新李家村”。原匯龍村、李家村解放前至1958年均隸屬龍山鄉。1958年10月屬丈亭人民公社龍山大隊、龍山管理區。1961年上半年劃歸龍山公社,1981年改屬匯頭公社。1983年建鄉,屬匯頭鄉。1990年2月,匯頭與梅溪合併為梅溪鄉,二村均屬梅溪鄉。1992年5月,同時併入丈亭鎮,至並村。
匯龍村地處丈亭鎮中心平原地區,長期以來,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經濟一直占主導地位,素有“交公糧大村”之稱。解放前,這一帶土地貧脊,易旱易澇,產量較低。解放后,政府領導人民興修水利,改良土地,發展生產,糧食產量年年增加,村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1974年,原匯龍村創辦了丈亭匯龍五金廠,在當時的龍山公社是屈指可數的村辦集體企業,主要生產工量具配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至1978年、1981年又先後創辦了丈亭匯龍塑料廠、丈亭匯龍高低壓開關廠等村辦集體企業,其中匯龍塑料廠生產的無線電配件、電機配件銷往全國各地。進入九十年代,匯龍村以這家企業為龍頭,大力引導和扶持個私企業發展,至1992年並鄉時,全村已有大小企業51家,工業總產值達到985萬元,創利稅158萬元,這在當時的匯頭鄉村級工業經濟中,處於中等地位。原新李家村,早在1971年就創辦了李家塑料五金廠,是當時龍山公社最早興辦的村集體企業。改革開放以後,企業快速發展,1980年改為家電五金廠,主要生產家電配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在這家企業的帶動和培植下,該村的個私企業也迅猛發展,至1990年全村已有30家個私企業,企業的規模和效益在當時的匯頭鄉甚至丈亭區,都處於領先地位。村黨支部、村委會一貫堅持“重農、強工、興三產”的經濟發展戰略,依靠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原匯龍村,每年從企業利潤中撥出15元一畝的資金支持農業,還建立了10個農業服務組織,農業機械化制度和農田基礎設施水平較高。原新李家村,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行農業規模經營。至2013年,全村工業企業向著健康快速的勢頭髮展,除了一批規模實力企業已經進入鎮工業園區外,全村還有各類企業70多家,其中年銷售額在百萬元以上的有50家,預計2006年全村工業總產值能夠達到1.8億元,創利潤1300萬元。農業上,除了確保糧食生產外,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楊梅、花卉苗木、畜禽養殖等產業迅速發展,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推進,預計2006年全村農業總產值可達1400萬元。
![匯龍村](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b/m0b8d97098dcc9cea4f24ac60741a6df7.jpg)
匯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