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呂
伊呂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贊》
贊曰: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 伊、呂亡以加,管、晏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為:“伊、呂乃聖人之耦,王者不得則不興。故顏淵死,孔子曰‘噫!天喪余。’唯此一人為能當之,自宰我、子贛、子游、子夏不與焉。仲舒遭漢承秦滅學之後,《六經》離析,下帷發憤,潛心大業,令後學者有所統壹,為群儒首。然考其師友淵源所漸,猶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呂不加,過矣。”至向曾孫龔,篤論君子也,以歆之言為然。
唐·顏師古註:“伊,伊尹。呂,呂望也。”
贊日:劉向稱讚:“董仲舒有做君王輔佐的才幹,即使是伊尹、呂望也不能超過他,管仲、晏嬰之輩,是霸主的輔佐,怕是不如他吧。”劉向的兒子劉歆認為“伊尹、呂望是聖人的伴偶,王者得不到他們就不能興起。所以顏淵死了,孔子說‘噫!天滅亡我。,只有顏淵一人能和伊尹、呂望相比,至於宰我、子貢、子游、子夏等人就不能列入聖人之偶的行列了。董仲舒遭逢西漢承接秦朝焚滅學術之後,《六經》分崩離析,於是他下帷發憤鑽研,潛心經學大業,使後來的學者對儒家學說有了系統一致的認識,成為群儒的首領。可是考察他的師友淵源,看他們彼此間的影響,董仲舒還趕不上子游、子夏,卻說管仲、晏嬰不如他,伊尹、呂望超不過他,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劉向的曾孫劉龔則是善於確當評論人物的君子,他認為劉歆對董仲舒的評價是恰當的。
商伊尹輔商湯,西周呂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並稱伊呂泛指輔弼重臣。
• 殷商開國第一功臣
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摯,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夏朝末年生於空桑(一說今河南杞縣[6-8],一說今河南伊川縣,一說山東曹縣,一說陝西合陽),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為氏。伊尹為中國商朝初年著名賢相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他也是中華廚祖,中原菜系創始人。
約公元前16世紀初,伊尹輔助商湯滅夏朝,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他任丞相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經濟比較繁榮,政治比較清明,商朝國力迅速強盛。
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餘年,為商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終年100歲。沃丁以天子之禮將伊尹安葬於都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附近,以表彰他對商朝做出的偉大貢獻。伊尹被後人奉祀為“商元聖”。
• 西周開國第一功臣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漢書·刑法志》:“故伊呂之將,子孫有國,與商周並。”
《三國志·蜀志·彭羕傳》:“羕於獄中與諸葛亮書曰:‘……足下,當世 伊 呂 也,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平章處,看人如 伊 呂,世似 唐 虞。”
明 沉采 《千金記·遇仙》:“自愧才兼文武,慚非 伊 呂 之儔;胸有甲兵,頗讓 孫 吳 之術。”
清 方文 《田居雜詠》:“幸而遇明主,伊 呂 伯仲間。”
作者 | 詩題 | 詩句 |
劉長卿 |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 | 蒼生屬伊呂,明主仗韓彭。 |
孟郊 | 罪松 | 伊呂代封爵,夷齊終身飢。 |
杜淹 | 召拜御史大夫贈袁天綱 | 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 |
權德輿 | 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 | 能將此道助皇風,自可殊途並伊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