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莪青
劉莪青
劉莪青(1888~1955),名榮堂,字行,河南唐河縣人。曾任民國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信陽道尹兼警備司令、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河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淮陽)專員、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交通廳廳長。
目錄
1905年劉莪青考中秀才,進崇實書院求學。1906年由縣選送河南高等大學堂。在開封學習期間,因參加打監督的風潮,被關押了兩個多月,解回原籍,革掉了秀才。旋入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參加爭焦作煤礦礦權、爭浦信鐵路路權運動。1909轉到河南省優級師範讀書,一年後因病休學。1910年應聘任教於南陽宛南公學。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即馳赴開封參加革命活動。劉莪青與李心昂、王從周等奉同盟會河南分部之命,到豫東發動領導農民革命武裝 —仁義會。他們率3萬農民軍欲攻打開封,因泄密起義失敗。劉莪青脫險回唐河,與李嵩崎等共同組織民軍,於1912年1月11日佔領源潭鎮,以策應湖北革命軍北上。不久,宣布南北議和,劉莪青重去開封,正式參加同盟會。1913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他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眾議院國民黨議員。當年冬,國會解散,出走日本,入讀政法專科學校。聞知袁世凱稱帝,他立即輟學歸國,投入反袁鬥爭。1917年,去廣東參加護法運動。
1924年,劉莪青任信陽道尹兼警備司令。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后,共產黨人在信陽創辦了豫南中學,劉莪青兼任校長,共產黨員秦君俠任教導主任。劉莪青曾請黃埔軍校一批學員來校任教。北伐期間,劉莪青受命擔任國民黨河南政治總指導,帶領一批政治軍事工作人員在河南發動民眾,組織武裝,接迎國民革命軍入豫,策動樊鍾秀的建國軍在武勝關截擊吳佩孚的火車。
1927年3月,在武昌舉行河南省武裝農民代表大會,劉莪青被推選為13人主席團成員。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時,劉莪青在武漢支持宋慶齡的聲明,站在左派一邊,他因此被國民黨右派“清除”出黨。他和侄子劉希程於1928年3月返回唐河,欲圖招募人員拉起武裝,未果。后即與劉積學、李敬齋等赴上海閑居。1931年,經於佑任提名,劉莪青任南京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同時恢復國民黨黨籍。
抗日戰爭爆發后,劉莪青辭去監委職務,出任河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淮陽)專員。他把大批抗日青年組織起來,進行訓練,準備開展游擊戰爭。國民黨右派分子以任用“左” 傾分子為罪名告發劉莪青。1939年初,他因此受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停止其黨員權利、撤銷職務、“永不敘用”的處分。1944年豫西淪陷,劉莪青避居陝西寶雞。1949年春,他到西安擔任西北中學董事長。
西安解放后,返回河南,由郭燕生推薦,參加河南省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工作。在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交通廳廳長。1955年病故於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