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2011年成立的科研事業單位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簡稱深海所)成立於2011年,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三方聯合共建,位於中國海南省三亞市鹿回頭半島。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依靠深海工程技術與裝備、實驗平台和基礎設施,結合所處的區位優勢,開展相關深海科學問題研究。作為中國科學院在海洋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總體單位,深海所不僅開展與深海有關的科學問題研究,同時以深海觀測方法與儀器設備、深海潛器技術、海洋資源開發與利用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發展與海洋科學研究、深海開發結合密切的深海工程技術與裝備,從裝備、條件和設施上支撐開展深海科學和海洋工程的研究。
根據2019年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科研園區建設用地約109畝,科研園區總建築面積50183.95平方米,生活輔助設施建設用地約90畝,生活園區134259.60平方米;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所在冊職工192人,其中崗位聘用146人、項目聘用40人、博士后6人;全所下設2個研究部門,分設13個基本研究和技術支撐單元。
相關圖片
2013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地質與地球化學研究室”、“深海極端環境模擬研究實驗室”、“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室”成立。
2014年10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與資源研究室”成立。 12月,“深海信息技術研究室”成立。同年,“海洋環流觀測與數值模擬研究室”、“深海資源開發研究室”成立。
2015年6月,研究所正式獲得中編辦批複,定名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2016年3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深海視頻技術研究室”成立。 11月,研究所與海南中學順利簽署合作共建協議暨“海南中學綜合實踐基地”授牌儀式。
2017年8月,中國科學院依託深海所,籌建中國科學院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
2018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7月,海南省“海智計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11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深海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11月13日下午,瞄準深海科研、培育深海領域產業的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在三亞揭牌成立。該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運營管理,與中科院深海技術創新研究院合併建設和運行,已獲得1.5億元省財政支持資金,並協助支持深海科技城建設。
根據2019年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正式編製300人,流動編製350人。截至2018年12月,全所在冊職工192人,其中崗位聘用146人、項目聘用40人、博士后6人。在冊職工中具有研究生學歷1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2人。專業技術崗位中,正高級崗位28人,副高級崗位27人。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名單不全):彭曉彤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名單不全):彭曉彤
根據2019年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下設2個研究部門,分設13個基本研究和技術支撐單元。此外,研究所還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學共建了三亞海洋科學聯合實驗室。
所屬研究單元(12個):深海生物學研究室、深海地質與地球化學研究室、深海地球物理與資源研究室、海洋環流觀測與數值模擬研究室、深海極端環境模擬研究實驗室、地外海洋系統研究室、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室、深海信息技術研究室、深海資源開發研究室、深潛技術研究室、深海視頻技術研究室、工程實驗室
所屬技術支撐單元(1個):分析測試中心
• 圖書資源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圖書館是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屬的小型專業圖書館,館舍還處於籌建中,數字圖書館已上線運行,館藏以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及海洋工程學等學科專業書籍為主。圖書館先後購買開通了Elsevier、Nature、Science、AGU、Web of Science、IEEE、CNKI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形成了較完備、系統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根據2019年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圖書館擁有100多個全文、文摘和工具型資料庫(包含期刊、圖書、會議論文、專利等文獻)。
研究所還有海南島鯨類擱淺記錄專業資料庫,下設鯨類擱淺資料庫(記錄了海南島及其周邊海域目前能夠收集到的鯨類擱淺信息並進行實時更新)、鯨類分類資料庫(給出了鯨類動物較權威的中文名稱和分類系統)、中國鯨類物種信息資料庫(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所有鯨類動物的物種名稱和分類地位)。
• 設備設施
工程實驗室設施
• 南海地球物理探測與資源學術討論會
2017年7月8日至10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主辦,海南省海底資源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南海地球物理探測與資源學術討論會暨海南省地球物理學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海南(海口、三亞)召開。會議共同探討南海地球物理與地質資源前沿問題,共謀海南省海洋地球物理事業發展。
• 海峽兩岸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
2016年10月17-21日,“第五屆海峽兩岸鯨豚研究和保護研討會”在中科院深海所舉辦。大會包含50個口頭報告,共收到64份摘要,內容涵蓋海洋哺乳動物生態與保護、聲學與行為、遺傳與演化、擱淺與救助、生理與毒理等領域,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鯨豚基礎研究及相關科學研究服務於鯨豚資源保護”的核心展開交流和研討。
• 西北太平洋-南海深海環流觀測與數值模擬研討會
2016年8月26-27日,由深海所和南海所聯合主辦的“西北太平洋-南海深海環流觀測與數值模擬研討會”在研究所綜合樓904會議室召開。會議期間各位專家就西太深淵環流、南海中深層環流、印度洋翻轉環流、區域海洋中尺度過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做了報告,各單位研究生也分別展示了工作進展。
2018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表學術論文107篇,承擔課題項目17項。
2017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表學術論文10篇,承擔課題項目12項。
2016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表學術論文61篇,承擔課題項目11項。
2015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表學術論文33篇,承擔課題項目34項。
2014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表學術論文31篇,發表專著1部,承擔課題項目56項。
2013年,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表學術論文37篇,承擔課題項目28項。
項目/課題名稱 | 類別 | 時間 |
中國科學院深海極端環境模擬重點實驗室籌建費 | 院重點實驗室籌建運行費 | 2018 |
地外海洋的初步探索與學科建設 | 中科院百人計劃C類 | 2018 |
海南省深海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及發展契機研究 | 重點研發計劃 | 2018 |
世界海洋強國海洋科技政策的比較研究及對中國的啟示 | 重點研發計劃 | 2018 |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配套經費 | 三亞市配套經費 | 2018 |
深海載人潛水器信息指揮系統研究與應用 | 海南省科學技術學會資助 | 2018 |
信息融合的潛水人員水下跟蹤技術研究 | 海南省科學技術學會資助 | 2018 |
深海中光的衰減特性研究 | 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8 |
2018年海洋科技發展的國際熱點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 | 2018 |
基於多AUV的海洋冷渦上升流觀測控制策略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19 |
深淵魚類的起源演化及其環境適應的分子機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9 |
基於地質微生物學研究的南海冷泉碳酸岩成岩歷史重建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9- |
南海初始洋殼(IODP 1502B鑽孔)的Li-Mg-O同位素組成:對洋殼蝕變過程中同位素組成和分餾行為的初步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9 |
H2S-H2O-NaCl體系硫化氫在廣域溫壓條件下溶解-擴散過程的拉曼光譜定量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9- |
壓力和溫度對超嗜熱嗜壓古菌Pyrococcus yayanosii硫還原途徑調控及適應深海高壓環境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19- |
雌性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生殖激素積聚規律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19 |
含甲烷水合物沉積層的力學性質與南海陸坡穩定性的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2019 |
以上僅列出2018年承擔課題項目,參考資料來源 |
2017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中國科學院先進集體”榮譽。
根據2019年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培養,在2個一級學科學位點與3個二級學科學位點進行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
海洋科學、機械工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
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地質、機械電子工程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點
海洋科學、機械工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博士點
物理海洋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地質、機械電子工程
• 師資概況
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有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14人;截至2017年9月,有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8人(包括率先行動“百人計劃”)。
• 獎學金
研究所獎學金旨在獎勵在評獎當年年度內科研工作及學習成果突出的先進個人。包括發表文章、在所內外做學術報告、參加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在各類學術會議上做口頭報告、做牆報等。以上各種成果滿足3項及以上的研究生給予2000元/人獎學金。此外,研究所還可享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3萬元;碩士生國家獎學金獎勵標準每生每年為2萬元。
• 公派留學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參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留學期限一般為36-48個月,具體以擬留學院校或單位學製為准。資助期限原則上不超過48個月,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留學期限、資助期限為6-24個月。
所徽
• 主旨
研究所以深海環境與生態過程、深海地質構造、沉積演變及其油氣礦產資源、深海環境下的生物學特徵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於深海核心科學問題的解決,並促進與深海科學研究相關的深海工程技術與裝備設備研發;利用地域位置,避開傳統領域的競爭,形成專業特色,營造文化優勢,進入國際前沿,在中國最為臨近深海的省份建立完備的國立深海研發基地,成為國家深海研發試驗的共享開放平台,填補中國深海戰略上的地域空白。
• 中國科學院精神
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淡薄名利、團結協作,實事求是、科學嚴謹。
• 中國科學院院風
唯實、求真、協力、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