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福建物構所逐漸成為在國內外有特色、有影響的我國結構化學和新晶體材料的重要綜合研究基地之一。

研究所介紹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簡稱福建物構所)創建於1960年,它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福建分院籌建的技術物理所、應用化學所、電子學所、數學力所、自動化所、稀有金屬所和生物物理研究室。1961年調整合併為理化研究所,1962年改名為華東物質結構研究所,1973年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盧嘉錫院士(已故)是我所的創始人。
福建物構所位於福州市西郊的閩江之畔,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眥鄰的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山姆會員店”與所僅一街之隔。全所佔地面積約150畝,大院里已形成環境園林化、生態自然化的格局,與相鄰的福州江濱公園、金牛山公園相交輝映。
福建物構所現有職工304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吳新濤院士、洪茂椿院士);研究員29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34人。是國家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並設有博士后流動站。現有在學博士生110人、碩士生166人、博士后6人、博士生導師25人。
2004年,根據中科院提出的“以人為本,創新跨越,競爭合作,持續發展”新科技發展觀的要求,對科研系統結構進行了調整,在原有三個研究室的基礎上,設立了“三個研究平台”(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其中包括“七個研究室”即:結構化學基礎研究室、納米材料研究室、理論計算化學研究室、晶體材料研究室、材料物理與化學研究室、激光工程研究室、應用化學研究室。
福建物構所是以基礎研究為主的研究機構。主要從事新型化合物的晶體和分子結構及其與宏觀性能(即化學性能、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之間的相互關係,並重視研究其可能的潛在應用。以無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前沿領域的金屬簇化學及新技術晶體材料為主攻方向,進行系統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同時適當開展生物大分子(包括金屬酶)的晶體結構和分子結構研究。充分發揮結構化學、新技術晶體材料等學科領域的優勢,瞄準二十一世紀科學發展優先領域中重大基礎性問題,重點開展結構敏感功能、納米材料、光電子功能材料的研究,使結構化學和材料科學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體系。在科研方法上,重視實驗與理論、化學與物理和其它非化學學科、結構與性能、靜態與動態、基礎與應用的“五重雙結合”,形成綜合優勢。建所以來,共有219項科技成果獲得各類科技獎勵,其中問鼎國家科技三大獎及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1項、中國發明專利金獎2項。“八五”以來(至2004年止),共發表科技論文2699篇,論文被SCI收入和引用數一直居全國1500多個研究機構的前列。
2001年7月,福建物構所獲准進入中科院第二期創新工程試點,從此這個中國科學院在閩的唯一研究所,如涅盤后的鳳凰一飛衝天,各方面的工作取得驕人的成績。2001年至2004年,福建物構所共有10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三等獎以上獎勵。其中,洪茂椿、吳新濤院士承擔的“新型無機聚合物的設計合成、結構規律與性能研究”既2001年獲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之後,2002年又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3年,由盧紹芳等完成的“鉬(鎢)硫核或純核簇的集合、結構和性能研究”獲得福建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近幾年來,福建物構所前沿基礎研究學術成果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尤其是洪茂椿院士、吳新濤院士和曹榮研究員分別以無機化學前沿研究的評述性專章被收入國際學科性重要出版物、多篇論文進入ESI頂級引用率以及有關論文連續入選ISI“十大化學熱門文獻”等,在國際上產生積極影響並受到國際權威機構的讚賞。
進入創新工程以來,福建物構所把“人才強所”的戰略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努力從各個方面為年輕同志創造成才條件,重視和發揮青年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積極為他們創造一種良好的環境,讓更多青年同志有機會進入學科前沿領域,通過組織重大科技活動和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學術帶頭人。繼洪茂椿院士之後,曹榮、盧燦忠郭國聰三位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盧燦忠、黃藝東二位研究員入選首批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郭國聰、毛江高楊國昱三位研究員入選福建省第六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使一批優秀年輕的學術帶頭人脫穎而出。
福建物構所積極參與和融入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積極發揮中科院在閩的窗口和紐帶作用,通過項目帶動戰略,為提高福建省的自主科技創新能力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3年3月,福建省批准依託福建物構所、聯合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同行的優勢組建“福建光電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納入福建省與中科院共建的重要內容加以推進。2004年又批准實施以福建物構所為牽頭單位的重大科技專項“新材料與器件”,加快促進福建光電子材料工程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同時福建物構所與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簽訂了共建協議,標誌著所校的合作與交流走向規範化和法理化的層面。由福建物構所控股的福建福晶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世界一流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和器件的產品。公司依靠所里雄厚的科技實力和人才優勢,根據中科院的要求,正加快實現中國人工晶體產業整合的定位和人工晶體市場的產業升級,一方面靠市場化整合(產業平台),另一方面完成與資本市場接軌,儘快成為上市公司(資本平台),並聯合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同行的優勢,加快促進福建省光電子材料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示範和帶頭作用。對推進福建的社會經濟、科技的和諧快速發展,加快福建省全面小康社會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福建物構所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設備購置、基礎建設等方面保持較大投入力度。2001年以來,儀器裝備總投資5400萬元,目前有各類科研儀器3700多台,總價值達6600多萬元,其中價值20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有8台,為所里的科研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園區基礎建設方面,建築面積7960平方米的物理樓改造裝修工程,已於2003年交付使用,裝修改造后的物理大樓,設施完善、功能齊全、面貌一新。新落成的研究生公寓(7182多平方米),從建築造型,到室內裝飾都讓人耳目一新,為廣大學生創造了一種優美、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新建化學綜合實驗樓(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在時間緊、要求高的情況下,已進行基礎施工,2006年底化學綜合實驗樓的建成,將使福建物構所具備了在結構化學與新材料學科基礎設施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所。
福建物構所出版的刊物有中英文版《結構化學》(收入SCI),影響因子為0.548,是國家一級學術刊物。圖書館藏書45000餘冊,期刊400餘種13萬餘冊。